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1世纪中国能源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能源结构现状数据和非常规能源潜力的分析,叙述了中国到2050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过程中,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所占能源总量比重将逐渐下降,非常规能源所占比重将逐渐上升,逐渐成为替代能源乃至主导能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21世纪能源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望21世纪中国能源发展趋势与战略,分析转型期中国能源特点及未来能源系统发展情况,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按国际准则计算的中国终端用能和能源效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庆一 《中国能源》2006,28(12):5-9
本文论述能源平衡统计的国际准则及中国能源平衡存在的问题。按国际准则计算了中国终端能源消费量和结构以及物理能源效率。2005年,按国际准则计算的中国终端能源消费量为1307Mtce,其中农业占4.4%,工业58.6%,交通运输16.3%,民用、商业和其他20.7%。中国物理能源效率(热效率)为36.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8个百分点左右。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前进入能源体制深化改革时期,业内对未来能源格局、“互联网+能源”等纷纷解读、莫衷一是。回顾了国内外从智慧能源系统到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对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以及能源体制改革对发展能源互联网的意义。未来能源体系由基础能源互联网及更高层级的能源互联网构成,具有开放、平等、互动、共享的特点;以人为本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出发点,互联网使得能源系统诸多环节趋于最优化,最终能为每个人提供“最佳”能源服务;能源互联网有望容纳更多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其中的备用、调节作用增强;能源互联网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有望解决当前能源问题,并催生新型能源服务行业,助力中国社会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5.
2012年中国能源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年中国能源平衡表更新了中国能源流图,按类别概述了中国能源生产、供给和消费及其在部门间的转换和流动状况,简要分析了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布局或跨区流动情况,并介绍了中国在世界能源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山西能源与节能》2012,(9):117-117
在中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中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在中国未来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决定不同形式能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的决定因素有两点,即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内外部成本和后继储量以及是否可再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6%。  相似文献   

7.
《能源工程》2008,(1):4-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最近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促进能源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以及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国际社会如何改变能源结构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绿色和平组织和欧洲可再生能源委员会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能源革命》研究项目,并特别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重点分析。2007年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发布《能源革命——中国可持续能源展望》报告。《能源革命——中国可持续能源展望》综合了国际权威机构和专家对全球和中国的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9.
从战略视角把握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戒骄 《中国能源》2003,25(6):17-23
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面临着两种不同的路径抉择:是长期维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还是利用全球油气资源加快对煤的替代。本文认为,在中国能源结构的选择中,不能局限于部门利益,而应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市场体制的客观要求出发,正视我国能源体系长期游离于世界能源体系之外积累的问题,从战略视角把握影响中国能源结构转换的背景及制约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中国也将像欧洲、北美一些国家那样,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却逐渐放弃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仅要求能源结构向有利于环境的方向转变,而且要求将包括能源体制在内的整个能源体系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并将其纳入国家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以来,世界能源行业出现了新变化,预计这种新变化将会导致世界能源格局的结构性调整。广义的能源安全包括能源供给能力、能源消费结构、能耗强度、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能源贸易安全等。从上述问题着手,采用纵横向交叉论证的方式对与之相关的16项分类指标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中国在2040年之前可保持75%以上的能源自给率,有足够长时间对宏观能源战略做出调整;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过高,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突出,特别是在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排放上形势严峻;中国在能源净进口的长期支付能力上不存在问题;中国对中东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要密切关注中东局势的发展,同时,要向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1.
舟彤 《中外能源》2008,13(1):116-116
据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促进能源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以及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及我国能源供应中的可再生能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包括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现状及其展望,并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可供可再生能源规划和政策研究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变革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变革创新对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综合能源效率战略”和中国“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针对新世纪“经济翻两番”目标,从坚持能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和大力提倡“广义节能”两方面对中国今后能源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农业部与世界银行ESMAP和亚洲开发银行两次关于中国农村能源合作研究中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的抽样调查为基础,揭示了农村户用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能源消费市场及商品能源的消耗带来的变化,并且对目前中国农村户用能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趋势和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指出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和燃料石油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降至历史新低,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9.6%的新高。提出中国能源发展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江泽民 《中国能源》2008,30(4):5-19
本文阐明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指出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从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关于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文中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主要涵义是:坚持节约高效、多元发展、清洁环保、科技先行、国际合作,努力建设一个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影响小、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文章阐述了节约优先的长期战略、一次能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先进电力系统的发展等内容,展望了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还提出实施好能源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政策,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国能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霍雅勤1中国能源现状1.1人均能源拥有量低、储备量低我国能源相对稀缺,人均能源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见表1)。尽管今后的能源开发将增加我国的能源储藏量,然而如果仅依靠国内资源,我国在今后的25年间...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中国能源战略部署的主要能源、中国能源现状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能源产业政策(英国为例),分析了中国能源新时代的具体要求和中国能源产业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能源工程》2006,(6):12-12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许永盛表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使用能源,是中国能源发展最根本的途径。他透露,按照初步估计,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能源投资市场将形成10万亿元以上的规模,未来两年内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  相似文献   

20.
中低温能源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中低温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是中国重构能源供给格局、实现清洁、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中国中低温能源尚无完善的统计和明确的专项能源规划,其开发利用情况尚不明确;同时,中低温能源品位低、能量密度小,其开发利用仍然面临获取难、转换方式单一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技术路线指导.该文从中国能源结构中供需匹配角度出发,对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