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阐述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决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契机,改革开放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一场彻底改变中国社会面貌的深刻的革命.改革开放的实践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1978年到2008年,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个春秋。这30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短短30年,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社会大发展,由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农村2.5亿人生活在温饱线下的国家,变成了有强大市场活力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3.
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解放思想的发展史,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从解放思想的指向、主题及其主要任务来看,解放思想的本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社会主义一开始就属于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但真正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中国特色.则始于改革开放,其主要标志是“两个转变”和“一个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探索实践中开辟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解放思想和裙带求是的科学含义及相互关系,比较充分地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并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解放思想、实现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新阶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新的历史高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探索,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选择、时代选择、人民选择,是对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全面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它给予我们的主要启示是:1.必须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2.必须正确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在反对一种倾向时,要注意被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3.必须既坚持改革开放,又牢牢把握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分清两种根本对立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所选择的道路。30年来,中国共产党澄清思想认识上的疑虑和迷茫,纠正错误思想和倾向,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把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落实到伟大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发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新突破,都同思想解放分不开。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党的十五大是又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十玉大报告全面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纲领和路线,历史性地解决了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问题和公有制多样化的实现问题,正确解决了姓“公”姓“私”的争论问题。当前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认识改革的新突破、新发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把握机遇,大胆探索,把改革大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发展、人民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付出艰苦卓越的心血和汗水,使得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绩。通过对疫情防控下彰显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分析,进一步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以及党的性质、执政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不仅加快了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多元化的步伐,也对社会整合、社会治理和民主政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意识形态也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中国现在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意识形态”、“客观形式的意识形态”与“整体意识形态”的复合特性。而其鲜明的阶级立场和自我批判精神具有内在自我扬弃功能。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人的解放”的理论前提,而“人的解放”过程主要在于改变意识形态固有的保守性,对意识形态进行历史的扬弃。党的性质决定了“意识形态”的实践不能以“阶级性”(或“党派性”)遮蔽“意识形态”理论的“人民性”,而应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在新时期,意识形态的“和而不同”是解放思想的理性选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要求。法治社会的意识形态应从“世俗性学说意识形态”向“国家意识形态”转化。唯此,意识形态的“和而不同”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开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并成功地探索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道路。30年的民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民主的道路,不照搬西方民主模式;坚持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民主;走渐进式民主发展道路;坚持走制度化、法治化的民主之路。今后需要着力加强党内民主、代议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协商民主建设,以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晚年以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为主,研究探索并提出了关于在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系统地阐述和展开。列宁和毛泽东虽对这一问题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亦未能完满地回答和解决。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之际,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系统的理论回答,从而使恩格斯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具有当代的形式,创造了辉煌的伟业,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放射更加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大基本问题的回答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方法论特质。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的现实诉求、“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中国道路”的话语逻辑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四大方法论特质表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基本症候,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而且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建构,从制度、决策、思想指导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中国政治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并保持特色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