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创新是我国汽车企业的根本性战略目标。技术创新的实施需要基于我国汽车产业的现实运作环境。实证性的研究发现,我国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整体上处于良性发展状态,产业趋势分析、资金供应、创意设计、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与专业人才培育等创新要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技术联盟的构建与汽车供应链改进尚未产生实质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以及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因素 ,认为我国汽车产业惟有实行技术创新的合作 (融入 )战略、平台战略和集群战略 ,才能有效利用国际、国内及地区的创新资源 ,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产业链视角下汽车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对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汽车产业链的构成与特征,对基于产业链视角对汽车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与构架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发展的建议,旨在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及寻找其提升的路径,应用技术创新理论,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模型,选取不同产业进行差异化研究。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和主成分分析(PCA)的双轨分析方法,从投入端和产出端引入6个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汽车、家用视听设备和通信设备三个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处于中低水平,创新投入能力较弱,投入规模不足,产出能力不平衡;创新转化过程存在失效。  相似文献   

5.
当前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有必要建立生态汽车产业集群以推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产业生态学有关理论,及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特点,提出了生态化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包括: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体系,形成集群内的汽车回收利用技术支撑平台,借助汽车制造企业的渠道优势为报废汽车提供回收渠道,建立集群内的副产品交易平台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立本集群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应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进行了生态化汽车产业集群的基本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6.
以VAR模型为基础,运用我国汽车产业1992-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了FDI对我国汽车产业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内资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外企总资产、市场竞争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FDI的进入对我国汽车产业内资企业产生了正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了内资汽车企业的劳动生产率。FDI通过技术示范和市场竞争等途径对我国汽车产业内资企业产生影响,但竞争效应并不显著。在以上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吉林市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建设了汽车产业链信息协同公共服务平台-吉林市汽车科技平台.介绍了平台的组成和功能.通过本平台,可及时发布企业自主创新产品技术信息以及汽车产业最新的物流信息等信息资源,加速最新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推进汽车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汽车燃油限值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公布,给汽车耗油限值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借鉴国外汽车能源安全战略的经验,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我国汽车燃油消耗的限值标准,这是促进我国汽车节能技术进步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技术扩散效应研究中关于技术扩散效应的渠道分析与汽车产业技术扩散效应问题相结合,构建汽车产业技术扩散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安徽省汽车产业技术扩散效应问题。研究表明,安徽省6个汽车主要生产城市汽车产业技术吸收能力水平、技术扩散即时收益水平以及为生产工艺改进所做努力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就各市如何提高汽车产业技术扩散效应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出发,阐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分析技术进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推进作用;详细论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底盘系统等关键技术目前的发展水平;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指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方面取得进展,为全面实现更加安全、节能、便利的智能交通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