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研究毛霉M1和根霉M2的生长温度和产酶特性的基础 上,进行了三个不同配比的腊八豆生产实验。结果表明, 当毛霉M1与根霉M2按7:3进行接种时,最有利于产 蛋白酶,产品的理化指标好,感官评分最高,其游离氨基 酸的含量也高于纯种发酵的腊八豆。   相似文献   

2.
利用毛霉与根霉共生发酵生产腊八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毛霉M1和根霉M2的生长温度和产酶特性的基础 上,进行了三个不同配比的腊八豆生产实验。结果表明, 当毛霉M1与根霉M2按7:3进行接种时,最有利于产 蛋白酶,产品的理化指标好,感官评分最高,其游离氨基 酸的含量也高于纯种发酵的腊八豆。  相似文献   

3.
利用根霉发酵制作腊八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毛霉和根霉最适温度及产蛋白酶、淀粉酶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毛霉、根霉作为发酵剂对腊八豆制作从发酵到成品的总酸、氨基酸态氯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根霉、毛霉发酵腊八豆的氨基酸态氮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都很接近,而且根霉可以在高温下发酵,因此利用根霉代替毛霉发酵制作腊八豆,不受季节的限制,还能改善腊八豆的风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及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传统腊八豆制作工业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民间传统的美食腊八豆能否进行工业化生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证明,打破传统使之工业化生产,使腊八豆产品商品化是可行的,是极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腊八豆系列熟食产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豆发酵成的腊八豆半成品 ,再精加工成各种风味 ,各种包装形式的腊八豆熟食产品。经研究原味包装品低温下三个月不变质 ,熟食和干制品保质期可达半年以上 ,且色泽正常 ,味道鲜美  相似文献   

6.
腊八豆辐照保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o60辐照装置,对调制后经真空包装的腊八豆进行辐照杀菌处理,在确定产品破坏性剂量后检测不同剂量及不同贮藏期中的微生物学指标、理化性质和感官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5kGY剂量辐照可以确保真空包装腊八豆制品在室温下至少贮藏5个月。这期间卫生符合相应标准,外观比较正常,口感好。  相似文献   

7.
传统美食腊八豆工业化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腊八豆工业生产的可能性,利用从腐乳坯中分离筛选出来的毛霉菌株,人工接种于熟化的大豆,结果表明,人工接种0.5%的纯种毛霉,在卫生条件控制较为严格的情况下恒温发酵,只需2-3d便可获得理想的霉豆坯,经7-10d的后发酵后便可获得品质鲜美的腊八豆,比传统制作腊八豆的生产周期缩短近1个月,并可进入批量生产,经分析,大经毛霉菌发酵后其有效成分和营养价值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豆腐乳生产用微生物(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腐乳生产用微生物的形态、物理特征,在腐乳坯上产酶及其酶系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腊八豆工业化生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以黄豆为原料,利用工艺及现代生产技术传统美食腊八豆的工艺操作要求及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周锦绣  林奇  唐卿燕 《食品科技》2007,32(11):20-23
从我国腐乳生产用菌的类型、特点、工艺等方面概述我国腐乳菌种的研究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从毛霉MucorZ3l8出发,选育出M.Z328变异株。研究了M.Z328变异株的前酵条件:T=30±1℃,相对湿度95%.采用新工艺进行生产实验,前酵时间仅需22h.首次发现毛霉菌丝能渗透到豆腐坯的最深层。用正交试验确定后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低盐控温后酵新工艺,能将后酵时间缩短到10~12d,即可生产出氨基酸态氮高达1.75g/100g干腐乳以上的白腐乳。其质构、颜色等均能达到质量要求。研究了腐乳发酵过程的流变特性,微细结构及DSC.图谱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选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醋醅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耐酸性α-淀粉酶的野生菌ASA-1,经初步鉴定为假丝酵母属的水生假丝酵母(Candida aquatica),以ASA-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UV)和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获得产酶较高的ASA-UD86菌株,酶活达到146u/g。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NTG)对纳他霉素生产菌株Streptomyces natalansis PM2-5孢子进行诱变处理,再根据浅蓝霉素对大环内酯合成途径中多聚乙酰合成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的抑制作用机制,以浅蓝霉素作为筛选因子,选育出耐浅蓝霉素的高产突变菌株,获得高产突变菌株PM4-18,其生产能力是出发菌株的1.67倍,菌株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4.
原始菌株海洋红酵母M1202产生的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能够逆反应催化反式肉桂酸(t-Ca)生成L-苯丙氨酸。对M1202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获得一株转化率为原始菌株115%的菌株TM2,经6次传代,仍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用根霉、毛霉、米曲霉菌分别对一定量的豆渣进行发酵,对发酵前后6个时期豆渣的营养成分、酶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豆渣的品质明显提高。豆渣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均升高;豆渣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也明显提高,脂肪含量有所降低。豆渣中蛋白酶活力及淀粉酶活力在发酵前期为最大值,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且毛霉产蛋白酶能力较强,最大值达到96.4 U/g,而根霉产淀粉酶能力较强,最大值达到13.2 U/g。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除高浓度L-丝氨酸对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反馈抑制,进一步提高L-丝氨酸的产量,以一株能直接利用糖质原料发酵生产L-丝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SYPS-062-36为出发菌,经硫酸二乙酯逐级诱变处理,在D-丝氨酸抗性梯度平板上挑取正突变株,获得一株遗传性能稳定的高产菌株SYPS-062-33a-18,其可积累L-丝氨酸(11.0±0.25)g/L,较出发菌L-丝氨酸产量(6.65±0.23)g/L提高了65.4%。说明本研究不仅以D-丝氨酸作为抗性平板筛选得到高产L-丝氨酸的突变株,而且为下一步进行反向代谢工程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7.
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紫外-光复活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选育出脂肪酶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罗丹明B指示平板法分离出产脂肪酶量高的菌株,通过紫外-光复活诱变选育提高产量.结果:从土壤中筛得脂肪酶产量为6.75U/mL的菌株白地霉L-8,通过紫外-光复活诱变提高产量到12.08U/mL.结论:获得了一株高产脂肪酶的白地霉菌株,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出产脂肪酶的菌株,再通过紫外-光复活诱变提高其产量的高产菌株的筛选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选育出脂肪酶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罗丹明B指示平板法分离出产脂肪酶量高的菌株,通过紫外-光复活诱变选育提高产量。结果从土壤中筛得脂肪酶产量为6.75 U/mL的菌株白地霉L-8,通过紫外-光复活诱变提高产量到12.08 U/mL。结论获得了一株高产脂肪酶的白地霉菌株,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出产脂肪酶的菌株,再通过紫外-光复活诱变提高其产量的高产菌株的筛选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灵芝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高产漆酶突变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一株产漆酶活性较高的灵芝(Ganoderma.lucidumKarstNo.1)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紫外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获得了1株漆酶活性比对照菌株提高2.83倍的突变株G301。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以蔗糖为稳渗剂,采用4%(W/V)溶壁酶与2%(W/V)蜗牛酶等体积混合酶液,在30℃、pH6.0下,对液体培养48h的灵芝菌丝体酶解1h;同时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诱变的适宜条件为:30W紫外灯距离40cm照射3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