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恺德 《河北煤炭》1993,(2):101-103
分析了采区通风阻力大是造成采空区煤的自燃原因之一,阐述了改造通风系统,治理矿井火灾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讨论了回采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对粉尘、温度、瓦斯和火灾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下行通风可以降低工作面的粉尘浓度、温度及回风隅角的瓦斯浓度,有利于风流和瓦斯的混合;U型下行通风时,回风巷粉尘浓度、温度及瓦斯浓度增大,对机电设备管理不利,这些缺点可以通过改变通风方式而得到改善;下行通风可以减少采空区漏风,提高采空区瓦斯浓度,有利于抑制采空区煤炭自燃和进行采空区瓦斯抽放。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华亭矿务局东峡煤矿采煤工作面的上、下行通风方式对比分析,阐述了工作面实行下行通风时采空区防灭火工作的影响,认为下行通风与上行通风相比,下行通风更有利于预防采空区自燃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针对红会一矿1715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外因火灾隐患,从时空演化的角度分析了工作面具体冒落情况,优化了工作面采空区孔隙率、渗透率动态分布模型,结合COMSOL数值模拟软件计算了该工作面推进不同阶段采空区三带范围及漏风情况,提出了适宜该工作面的时空联合火灾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总配风量一定情况下,“两进一回”W型通风方式“三带”范围比U型通风方式更小,后者漏风情况更为严峻,自燃发火隐患更大;而采用“两进一回”W型通风方式后,随总配风量增加,自燃三带范围增加且向采空区深部延展,最终确定进风巷风量为300m3/min、辅助通风巷风量为400m3/min的配风方案为该工作面火灾治理期间最佳通风方案,自燃区域最窄;依据时空联合防治技术方案,于1715工作面进行了现场验证,1715工作面外因火灾隐患得到了有效解决,对国内类似火情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防止放顶煤工作面长期停产造成工作面发生火灾,影响以后工作面的生产,通过应用均压通风和对工作面采空区侧吊风障、垛煤袋、埋管注浆及注MEA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有效阻止了松散煤体氧气的供给,减少向采空区漏风,从而降低煤层自燃危险可能,完全杜绝了向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达到了防止自然发火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西顿巴斯各矿井中的通风和火灾危险性表明,在留护底煤、采区直流通风和有断层的情况下,会出现内因火灾发展的条件。在煤低温氧化期间漏风风流不稳定性增大会促使氧气向自燃源运动,在自燃期间该风流的不稳定性可破坏热积聚过程。在自燃煤层中必须提高风流稳定性。改变采空区漏风稳定性不能消除个别地点热量积蓄的可能性,因此提高其不稳定性不能用于预防采空区内因火灾。在有单向风流和巷道之间留煤柱时沿裂隙的对角线漏风会促使自燃发展。利用双工作面有利于采空区煤炭自燃,沿集中平巷回风对自燃煤层更不利。不允许两工作面串联通风…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煤矿孤岛A工作面回采后孤岛面供风困难、向邻近采空区C的漏风量增加、矿井局部巷道阻力显著增大等问题,对矿井通风基础数据进行测定分析与模拟,建立可靠的风网解算模型;利用计算机网络模拟软件对孤岛A工作面回采后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模拟解算,根据解算结果制定孤岛A工作面回采后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由此,对孤岛开采下的矿井通风系统通风困难及采空区火灾防治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云岗矿63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压通风技术进行了该工作面综合防灭火的治理实践。基于63上06-l工作面通风系统的实况,采用采空区或火区增加并联通风网路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工作面与采空区风压分布,控制了均压范围内的风压差,减少了采空区漏风。实践效果表明:均压通风技术及相应的配套措施能有效地控制CO浓度,取得了较好的防火灾效果。  相似文献   

9.
火灾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更好地对煤矿火灾实施救助,中国矿业大学通风防灭火研究所开发出了三相泡沫防灭火材料。因此,确定采空区火灾救助时合理的喷浆量,对煤矿火灾的救助和减少救火开支具有实际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采空区火灾进行合理的假设后,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对三相泡沫的最优喷浆量进行了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松藻煤矿不易自燃的K3中厚煤层采空区内,火灾标志性气体CO浓度出现异常现象。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采取对采空区进行清风堵漏、均压通风、灌注黄泥石灰浆和泡沫灭火剂,以及采用罗克休泡沫充填等措施,最终将采空区火灾熄灭。同时,通过对各种措施的效果比较,得出采用罗克休充填是有效治理中厚煤层采空区CO浓度异常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1.
矿井火灾烟气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制定井下火灾紧急救援预案,文章通过仿真模拟法研究了煤矿的进风、用风和回风地点发生火灾后的烟气流动规律。利用Ventsim可视化通风软件建立东荣三矿三维矿井通风系统模型,选取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以及主井作为研究对象,模拟井下发生火灾的情形,通过获得的数据分析CO扩散情况,制定相关应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主井发生火灾,CO气体会出现剧烈波动,短时间内能扩散至井下各个工作面,危害性极大;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风门的位置以及关闭的时间长短对遏制CO气体传播十分关键;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着火,在采空区瓦斯未涌出和积聚的前提下,CO会随着回风巷排出井外,危害性小。  相似文献   

12.
回采工作面下行通风对矿井安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作面单产、掘进速度的提高、开采深度的加深,传统的 U型通风方式愈来愈不能满足要求,因而相继出现了 W、双 Z 等新型的通风系统。这些新通风方式有一半以上采面是下行通风,由于对下行通风存在不同的认识,使得新的通风方式的推广使用受到了一定限制。本文根据模型巷道实验结果对矿井火灾时下行风和上行风的利弊进行了对比,对风流逆转的规律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得到了在发生火灾时:①在条件相同情况下,下行风产生的火风压大于上行风;②下行风更容易逆转,但随着火灾的扩大上行风发生逆转的可能性更大;③当火灾发生在采空区时,下行风对灭火有利等结论。另外,下行风对降尘、降温等均有利。  相似文献   

13.
利用Fluent软件,对U型和U+L型通风下的采空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种通风方式下的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和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U+L型通风较U型通风采空区内瓦斯浓度整体降低;采空区瓦斯爆炸范围往采空区深部移动,但是瓦斯爆炸区域宽度变小。沿采空区走向方向,两种通风方式下的采空区中部瓦斯浓度上升较快。U+L型通风较U型通风采空区内自燃危险区域往采空区深部移动,并且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宽度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优化通风管理 预防自然发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岭矿近年来在缓倾斜厚煤层分层开采条件下,通过优化改造矿井通风系统,采用均压技术和封堵措施控制局部漏风等技术手段来改善通风环境,控制采空区供氧,有效地预防了煤层自燃火灾。  相似文献   

15.
山西霍尔辛赫煤业的矿井瓦斯含量普遍较高,上隅角瓦斯超限尤其严重亟需治理。矿井通风虽多采用U型通风,是因采空区瓦斯涌出量较小时较适用;但采空区瓦斯涌出量较大时,仅靠风排不足以降低回风流瓦斯浓度,会造成上隅角瓦斯超限。文章分析U型通风和Y型通风的差异性得出:Y型通风更有利于该矿井的瓦斯治理。  相似文献   

16.
采空区瓦斯涌出经常造成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浓度超限,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与所处的工作面通风环境有关,而工作面通风又跟矿井通风系统密切关联。为了了解采空区瓦斯分布特点及其与漏风的关系,在矿井通风网络解算条件下,对"U"型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分布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以网格化方式建立采空区漏风通道模型,再依据矿井通风网络基本原理设计了模拟计算流程,通过编程将其嵌入到矿井通风网络解算模型中。通过对某矿通风系统及采空区漏风分布的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实际相符,表明所研究模型对于工作面漏风及瓦斯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回采工作面U型通风方式容易造成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的问题,提出Y型通风方式,建立采空区的瓦斯流动控制方程和系统物理模型。并对采空区瓦斯浓度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Y型通风方式能拦截采空区瓦斯进入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有效避免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的积聚。  相似文献   

18.
王宇  王伟 《煤炭技术》2012,31(10):77-79
文章利用FDS软件建立柳塔煤矿井下12煤通风系统巷道的三维模型;在矿井采空区域遗留矿柱设置火源,采用混合分率燃烧模型模拟火灾烟气蔓延过程;通过对FDS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烟气温度、能见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火灾危险区域,为矿井实施反风及制定反风应急预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采空区自然发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空区是否会自然发火不仅与煤的自身性质有关,而且受通风状况、开采推进度、采煤方法等因素影响.本文从采空区发火的特点出发,构建了煤矿发生内因火灾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现有主要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评价模型,对矿井采空区自然发火进行动态风险评价,确定了矿井发生事故的危险等级,提出了合理的预警预控措施.最后,针对几个矿采空区发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矿井火灾危险源风险预警评价,验证了风险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正> 矿井火灾是矿井重大灾害之一。井下发生火灾,可以烧毁大量的煤炭资源和设备,也可以伤害工作人员;特别是火烟的热力作用造成通风系统风流紊乱,对于复杂的通风系统若单凭人的主观来判断风流流动规律往往会发生错误,给矿井带来更大灾难。由于受到目前实验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对众多形式通风系统火灾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