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改变安全现状,通过进行6#矿体倾斜房柱式顶板滞后崩落采矿采矿法的试验研究,成功实现了6#矿体的安全高效回采,大幅度提高了回采率,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运用崩落法进行地压管理,消除了采空区安全隐患,改善了安全现状,保护了矿山地质环境,同时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某金矿矿体赋存环境和围岩软弱破碎等不利条件使矿石开采难度增大、成本增加等问题,首先利用3DMine程序构建金矿三维工程地质模型;然后,基于距离幂次反比理论,结合金矿西区29副地质勘探线剖面信息,对西区1#、2#、3#、4#、4A#、5#、6#、北矿脉、中间矿脉共9条矿脉进行了金属储量核算和富集分区;最后,根据实际操作能力,按品位值范围将矿体划分为4个富集分区(欠富集区、富集区、较富集区和极富集区);根据实际开采年限,按照品位t=7 g/t划分为2个富集分区(富集区和不富集区)。该研究可为后期矿山开发建设,布置相关开采巷道、溜井、运输平硐、通风井等设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行鹏飞 《现代矿业》2013,29(7):148-148
松湖铁矿目前已施工一条1#主溜井,准备施工2#主溜井。根据1#主溜井施工现状以及井筒围岩分析,设计了2#主溜井支护方案,保证了2#主溜井井筒使用的可靠性,如果管理得当,2#主溜井可以满足矿山长期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某多金属矿2号矿体采空区上盘和顶板暴露面积约10万m2,而且采空区形状不规则、分布范围广、重叠交错。根据采空区的现状和矿山现有的生产设施,通过对比分析,推荐采用强制崩落上盘围岩并诱导上盘逐渐崩落围岩充填采空区,在作业区上方形成一定安全厚度的缓冲垫层的处理方法。同时对缓冲垫层安全厚度的确定进行了研究,为类似矿山大型采空区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可可塔勒铅锌矿7#矿体经历凌乱无序开采,留下大量不规则的残柱和大小不等、高低不一、形态复杂的 采空区,空区间留有400 多万t 残存矿量,矿山面临着极为复杂的采空区隐患治理与残矿回采的难题。空区群处理从 安全上要求一次必须崩落相当范围的空区,因而所采取的手段必须高效、实用。将空区群划分为若干大的回采单元, 采用基于束状孔变抵抗线爆破技术的区域整体崩落手段,进行残矿的大量有序崩落和集中大量放矿,在消除采空区 地压隐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回收残留资源。实践表明:采用基于束状孔变抵抗线爆破技术的区域整体崩落 方式,是解决复杂空区群残留矿体安全高效回采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新城金矿采矿方法沿革, 分析了浅部Ⅰ#矿体和深部Ⅴ#矿体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的差异, 提出在深部Ⅴ#矿体进行全分段预裂挤压一次爆破采矿法, 试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一种高效率、高强度、低成本的采矿方法, 可以在中厚以上、中等稳固以上的矿体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王春  周宗红 《矿冶》2013,22(1):33-36
永平县瓦厂铁铜矿的生产规模为6万t/a,是个小型矿山,开拓方式采用平硐开拓。由于矿岩破碎、稳固性差,开采过程中易发生冒顶、片帮、坍塌等安全事故,故矿山开采选用分层崩落采矿法。通过试采,摸清了该采矿方法在瓦厂铁铜矿1#、2#矿体回采中的结构参数、矿体布置、适用条件等方面的各项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分层崩落法完全适用于永平县瓦厂铁铜矿1#、2#矿体的回采。  相似文献   

8.
针对杨家湾铁锌矿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通过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比较得出适合本矿山的最优采矿方法;结合矿山现状,合理划分出崩落法和充填法开采区域;通过模拟计算,确定出崩落法采场与下部充填法采场之间隔离层的厚度;最后根据矿山现状及未采动矿体分布情况,编制出安全、合理的回采顺序。在采取上述保护性开采安全措施后,将可保护矿区地表公路、河流、民房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9.
王文丽 《金属矿山》2013,42(4):40-42,45
滇滩水城萤石矿的生产规模为4万t/a,是座小型矿山,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矿岩破碎、稳固性差,开采过程中常发生冒顶、片帮、塌方等安全事故,矿山开采采用分层崩落采矿法。通过试验开采,摸清了该采矿方法在滇滩水城萤石矿V1矿体回采中的结构参数、矿体布置、适用条件等方面的各项工艺参数,证明分层崩落法完全适用于滇滩水城萤石矿V1矿体的回采。  相似文献   

10.
根据铜坑矿92#矿体的开采现状,提出了单元矿块堑沟连续推进崩落法,以缩短采准时间,减少万吨采掘比,提高回采安全性,增加矿山效益。  相似文献   

11.
崩落法开采低品位矿岩破碎矿体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贫化率太高,采出矿石品位太低,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某铜矿前期采用分段崩落法,因贫化率太高,矿山陷入困境。针对该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开展崩落法开采技术研究,采用分段挤压爆破留矿,分段和阶段联合出矿的方式,大幅降低了贫损指标,提高了采出矿石品位,实现了扭亏为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采用崩落法开采低品位矿石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破碎难采矿体的下向膏体充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伽师县铜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拜什塔木矿区1#矿体多年来采用无底柱连续开采分段崩落留矿采矿法进行回采,回采过程中存在地表陷落、钢拱架失稳、巷道垮冒、贫化率较大、作业环境不佳等问题。针对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方案优选和技术经济比较,选用下向进路膏体充填采矿法对1#矿体进行开采。下向进路膏体充填法很好地解决了围岩稳定性差,钢拱架失稳和巷道冒顶等问题。对采场结构参数和回采工艺进一步优化,采矿损失率从17%降低到4%~6%,贫化率从18%降低到5%~7%,尾砂利用率提高到90%~95%,增强了采矿作业的安全性,对同类矿山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多年开采,小天井锰矿现仅I号矿体保有部分矿体,由于保有部分的矿体倾角小于30°,且厚度为4.35m~5.97m,如继续采用分层崩落法进行开采,会导致采矿成本大幅度提高,同时矿山生产安全隐患也会增多。基于矿山实际情况,结合保有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人工柱锚杆房柱法开采I号矿体保有部分的矿体,经与分层崩落法进行经济技术指标对比分析,得出人工柱锚杆房柱法更适合矿山今后的开采。  相似文献   

14.
改进采矿工艺降低损失贫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狮子山铜矿开采过程中矿石损失和贫化的现状,针对复杂矿体开采过程中矿石损失与贫化难以控制的问题,主要从改进采矿工艺、优化采矿方法方面进行攻关,提出以“因矿生法”的理念,正确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为有底柱浅孔留矿法和有底柱振动出矿阶段崩落法,并调整了相应的结构参数;采用改进采矿工艺(阶段强制崩落采矿工艺),平均损失率和贫化率分别为7.56% 和17.01%,与原采矿方法相比较,损失率降低5.8个百分点,贫化率降低8.09个百分点。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法中,顶板的稳固性很关键,直接影响到回采作业能否顺利进行。根据丹银金矿Ⅱ号脉2608采场顶板不稳固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对采场落矿距离进行优化,确定了合理的推进距离既能够保证回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又使回采的效率得到提高。利用FLAC3D建立矿房模型,先开挖切割上山,然后沿着矿脉推进。对一次推进2,3,4 m时顶板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得到采场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应力集中区域,得到一次推进3 m是最优的落矿距离。研究的结果对矿山的实际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毛公铁矿采用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生产过程中矿石贫损率较高,回收率低于50%。针对此问题,本文借助崩落体形态与放出体形态的匹配关系分析了崩矿步距对矿石回采指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室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崩矿步距为一排炮孔和崩矿步距为两排炮孔条件下的纯矿石放出量、矿石回收率及混岩率等回采指标,得出崩矿步距为两排炮孔条件下的纯矿石放出量、矿石回收率及混岩率均好于崩矿步距为一排炮孔条件下的纯矿石放出量、矿石回收率及混岩率。本研究对于矿山实际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矿山企业的采矿成本,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结构参数、多分段放矿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与矿石的回收率和贫化率的关系。探讨以大间距结构参数为理论基础,结合矿山的实际放矿参数,确定正交试验因素,采用室内多分段放矿模型,分别对低贫化放矿和矿山现行截止品位放矿进行了试验,分别分析放矿结构参数与矿石回收率和贫化率的关系。采用计算机PFC~(3D)软件模拟低贫化放矿,将模拟所得数据采用回贫差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利用ORIGIN软件采用响应面法拟合函数分析回贫差和结构参数的关系,最后分析矿石回贫差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各结构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提出的该矿山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为最优值。  相似文献   

18.
新塘铜矿大凹子矿段采矿方法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文丽  王春 《矿冶》2013,22(2):29-32
新塘铜矿大凹子矿段,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生产规模为3万t/a,是个小型矿山。矿山原采用浅孔留矿法、有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开采,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不再适用该矿山的开采,故选用浅孔留矿法和分段凿岩阶段出矿空场法进行开采。试采结果表明,选用的采矿方法方案,降低了损失贫化率及劳动强度,提高了矿山生产的安全性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随采矿装备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大,过渡分段相邻分段的采矿进路未形成标准的菱形布置方式,不同出矿进路的顶部矿岩空间形态不同。文章以黄山铜镍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调整的过渡分段为研究对象,采用3DMine软件构建矿岩分界面、放矿椭球体等三维实体模型,分别显现放矿椭球体包含的矿石和废石,并获取其体积信息,进而计算出不同出矿量时所对应的出矿品位、贫化率、出矿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制定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调整的过渡分段最优放矿方式,为各出矿进路实施差异化放矿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管理提供三维可视化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