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季华  石琴  王婷婷 《金属制品》2013,39(1):13-16
介绍低温电解磷化技术及钢丝表面快速形成磷酸锌涂层的工艺。利用磷化膜面质量对电解磷化膜进行评估,研究电流密度、时间和温度对电解磷化的影响。使用XRD和SEM分析电解磷化膜的成分主要为四水磷酸锌,形成的晶粒为球状结构,磷化膜细腻。优化后的工艺条件:电流密度为3~4 A/dm2,时间为20~40 s,温度为30~40℃,磷化膜面质量8~10 g/m2。实际应用表明该电解磷化技术具有无渣的特点。该电解磷化膜既可用于水箱式拉拔,压缩率超过90%以上,拉拔速度达到8 m/s,也适用于干式拉拔,拉拔速度可达13 m/s。  相似文献   

2.
利用气炉热处理酸洗磷化连续生产线对直径2.0~4.0 mm 72A钢丝进行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成品钢丝出现直径超差和表面质量较差等问题。SEM分析发现酸洗后钢丝出现"瘤包",影响磷化效果,其原因主要是热处理过程中,钢丝表面生成过多Fe2O3而影响酸洗效果。改变热处理和酸洗工艺参数,Dv值由60 mm.m/min改为55mm.m/min,线温由940℃改为930℃,盐酸质量浓度由120~150 g/L变为140~160 g/L,酸温由(50±5)℃变为(60±5)℃,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效果明显改善,拉拔速度由200~300 m/min提高到400~500 m/min,每吨钢丝拉丝模耗由12只降到4只,成品钢丝表面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磷化膜质量检测方法上存在的缺陷,给优化钢丝磷化处理工艺、改进磷化膜质量带来较大的困难。根据试验结果,介绍用显微硬度、显微形貌和声发射技术检测钢丝磷化膜质量3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低碳冷镦钢丝磷化过程的7个阶段,并对磷化机制进行详细分析,给出磷化过程的反应公式,指出增加磷化液中Zn2+的含量可以提高磷化膜面质量。试验中逐步提高磷化液的总酸度,并适当延长磷化时间。试验结果显示:总酸度提高到100点左右,磷化时间在10 min以上时,磷化膜面质量可增加到10 g/m2以上,但要加大磷化液循环,防止出现晶粒粗大现象。金相分析显示:磷化膜面质量达到9 g/m2以上时,出现粗结晶磷化组织。  相似文献   

5.
曹红兵 《金属制品》2001,27(1):22-24
介绍光缆加强用磷化钢丝的特点 ,说明光缆用磷化钢丝取代镀锌钢丝的原因 ,阐述了光缆加强用磷化钢丝的生产工艺 ,给出表面磷化处理的工艺参数 ,在规格与偏差、表面质量、力学性能等方面对本企业生产的磷化钢丝与进口磷化钢丝及合资企业生产的磷化钢丝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本企业生产的磷化钢丝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可替代进口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中高温化学磷化处理钢丝存在费时、耗能、多渣等问题,研制适用于高碳钢丝生产的常温电解磷化液。该磷化液选用5种特殊复配添加剂,将磷化液和水按1∶3.5混合,直流电源电压5~15 V,阴极电流密度5.5~10.0 A/dm~2,磷化时间10~35 s。结果表明,采用常温电解磷化液处理的1.5 mm70#钢丝磷化层面质量3.0~8.0 g/m~2,达到原来中高温磷化工艺处理水平,不仅适用于干、湿式拉拔,而且处理速度快、能耗极低、无渣、环保。  相似文献   

7.
赵光铎 《纺织器材》2000,27(6):336-338
介绍了广泛应用于金属纺织器材拉丝生产中的磷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成膜机理、磷化膜的结构、性能、工艺操作要点及近年来新工艺,新配方的研究情况。磷化处理关系到加工工艺性和成品的质量,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孔瑜  黄熙  于林红 《金属制品》2020,46(1):46-48
在钢丝在线电解磷化生产中,采用数字高频脉冲电源,可以输出高频直流脉冲电压和电流。在高频直流脉冲电压的作用下,磷化液浓度极化降低,阴极电流密度和沉积速度提高,得到致密的高导电率的沉积层;改善镀层的物理性能;提高镀层的纯度;减少孔隙率,提高镀层的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9.
黄达强 《金属制品》2013,39(4):25-27
介绍电解磷化反应机制、工艺流程及过程控制要点。通过3个实验方案对比,给出电解磷化优化工艺:总酸度75~85点,温度25~30℃,时间5~9 s,电流20~30 A。选用2.5 mm 70钢钢丝进行实验,磷化膜面质量为7.2 g/m2,与传统磷化处理的钢丝相比,电解磷化膜致密且覆盖完全,钢丝拉拔至1.2 mm后,抗拉强度较小,360°扭转和180°弯曲次数增加,模耗降低。电解磷化与传统磷化相比,每月6 000 t钢丝产量可减少蒸汽消耗400 t,节约磷化液10 t,减少15 t磷化渣后续处理,降低劳动强度,年节约成本约90万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55CrSi弹簧钢丝电解磷化工艺的研究表明:电解磷化膜存在阴阳面现象;连续电解磷化时磷化膜结合力差;采用磷化+擦拭+磷化的方式磷化,磷化膜厚度增加较快,比相同条件下连续磷化膜厚度至少多一倍,且磷化膜结合力好;电解磷化时,不管是连续还是磷化+擦拭+磷化的方式,磷化时间越长,膜层越厚。电解磷化膜形貌为棒状晶粒,呈交错分布,其磷锌比为1∶3.09,组分非常接近磷酸锌,但在钢丝表面缺陷较深处无法形成完整膜层,会有少量气孔存在。  相似文献   

11.
介绍钢丝浸渍磷化、在线磷化与电解磷化的反应机制、工艺流程和工艺控制要点,分析影响磷化膜涂层厚度和质量的因素,控制连拉直进式拉丝机的拉拔速度为6~8 m/s,磷化膜的厚度为8~12μm。给出选择磷化处理方式的建议:(1)盘条选择浸渍磷化;(2)水箱拉拔的1.5~2.5 mm半成品钢丝选择在线磷化;(3)直进式干拉的2.5~4.0 mm半成品钢丝选择电解磷化。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丝大直径钢绞线用82B盘条在拉拔过程中,随着盘条直径的增加,拉丝粉、拉丝模消耗增加,钢绞线捻制过程中断丝严重等问题,对大直径盘条磷化工艺进行探讨,确定新的磷化处理参数:磷化温度65~75℃;总酸度45~55点;促进剂2~4点;磷化液pH在1.58~1.68;Ni2+质量浓度1~1.5g/L;磷化时间4~6 min。采用新的磷化参数后,钢丝磷化膜面质量增加、致密性增强,拉丝模、拉丝粉消耗以及断丝次数降低,拉拔后钢丝表面质量及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多丝大直径钢绞线用丝要求;拉拔速度的提高,使钢丝产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张涛 《金属制品》2010,36(1):42-45
介绍隧道式盘条表面处理生产线的布置形式、产能、生产流程及生产工艺。给出隧道式盘条表面处理生产线的纵向剖面图和生产工艺流程图。介绍活化、磷化、皂化、中和、干燥等工序的原理、工艺参数及相关配套设施。生产运行表明,该生产线酸洗、磷化技术成熟,质量优良,环境污染小。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磷化工艺磷化膜晶粒大,产品颜色不均匀,拉拔过程中磷化膜损失大等问题,考察一种新型的磷化液GBZ3052,并与现有工艺进行比较。给出磷化液组成、配制方法及工艺条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讨论。现有磷化工艺磷化膜表面有撕裂状,而新型磷化工艺磷化膜表面呈现为连续的纤维态结构;新型磷化工艺,其产品磷化膜损失较小,只损失了约14%,而现有磷化工艺磷化膜损失达到30%;新型磷化液在生产每吨钢丝时可减少用量约10%,并且每吨钢丝磷化渣量由7.46 kg下降到5.43 kg,下降了27%。  相似文献   

15.
分析钢铁锌系磷化液在生产中变黑的原因和磷化液变黑的危害.磷化液变黑的主要原因是溶液成分配比不合理,工作负荷偏大,工作温度偏低,游离酸度偏高,促进剂浓度偏低和Fe2+浓度偏高等.给出预防磷化液变黑的措施:(1)设计时多配备1个磷化槽,以防止磷化液超负荷工作;(2)通入空气或加强磷化液搅拌;(3)对磷化液进行加热;(4)加...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在线热处理酸洗磷化生产线的需要,酸洗磷化工艺应满足高Dv值(65 mm·m/min)条件下钢丝成膜速度的要求。介绍酸洗磷化的原理,说明总酸度的合理控制是磷化工艺控制的关键。热处理工艺参数确定后,钢丝在线快速磷化控制的关键:一是增加磷化液的有效浓度(总酸度和游离酸度);二是提高磷化槽池的反应温度。通过试验确定的最佳磷化工艺参数:游离酸度10~18点;总酸度90~100点;磷化温度85~95℃;促进剂促进点控制在0.8~2.0。按此磷化工艺进行大批量生产,能够满足在线热处理酸洗磷化连续化生产的要求,同时满足后续高速拉拔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