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讨论了混凝土各组成成分中的碱含量对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贡献。分析了国内外在混凝土工程中控制碱含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应以有效碱量为混凝土碱含量的控制指标,并建议制定相关测定规范。  相似文献   

2.
简会颖 《化学建材》2008,24(6):31-34
从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简称AAR)造成混凝土结构损伤破坏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出发,分析了山东地区的混凝土骨料的碱活性、混凝土含碱量以及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等,阐明了山东地区混凝土结构工程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可能性,指出山东地区预防碱-骨料反应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从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简称AAR)造成混凝土结构损伤破坏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出发,分析了山东地区的混凝土骨料的碱活性、混凝土含碱量以及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等,阐明了山东地区混凝土结构工程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可能性,指出山东地区预防碱-骨料反应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影响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主要变数,是水泥中碱金属的数量.粉煤灰在减轻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损坏的效率方面,则取决于粉煤灰中有效碱的含量、水泥的取代百分率和水泥中碱的含量.对于有劣性极限的拌合物,水泥的含碱量越低,劣性极限就越高.粉煤灰中的有效碱金属,是影响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地区建筑工程混凝土是否存在发生碱骨料反应的隐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和库尔勒两个有代表性的地区的建筑用砂石骨料均为碱活性骨料,混凝土的碱含量高于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碱含量3.0kg/m^3的限值,已具备发生碱骨料反应的条件,存在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破坏的严重隐患,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关于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桂茹 《施工技术》1998,27(11):3-5
概述了碱-骨料反应的类型、机理,碱活性骨料的品种及骨料活性的检测方法,对北京地区骨料的碱活性作了分析,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用限制混凝土碱含量和掺加活性掺合料等方法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梅丹 《商品混凝土》2012,(10):31-33,43
巴基斯坦NJ工程受料源限制,混凝土浇筑拟采用含有碱活性反应的砂岩开挖料。本工程为研究抑制碱骨料活性反应的解决途径,根据欧美标准为研究依据,采用低碱水泥,掺不低于35%矿粉和控制混凝土总碱含量不高于3.0kg/m~3的方式,较有效地抑制了碱骨料活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柳皓  王中波 《山西建筑》2024,(2):114-117
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充分了解碱骨料混凝土的破坏机理及损伤描述有助于预防碱骨料混凝土建筑物可能发生的结构破坏。室内试验测量得到碱骨料混凝土各项物理指标后,根据其波速的下降幅度定义了损伤变量,并通过FDEM方法建立碱骨料混凝土单轴抗压下的破坏模型。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碱骨料混凝土的损伤、破坏。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碱骨料显著降低了混凝土中骨料与胶结物间界面的储能能力,这也大大降低了其整体强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混凝土中碱含量的来源,碱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碱骨料反应及避免、控制骨料反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冰华  赵更歧  曹力 《山西建筑》2004,30(17):100-101
介绍了混凝土中碱与骨料研究的现状,对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膨胀机理、影响因素等进行了阐述,从控制混凝土总碱含量,使用低活性骨料等方面,提出了碱骨料反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优选,根据CECS 207—2006《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46—9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以及JGJ/T 281—2012《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选择出矿物微粉含量、高效减水剂减水率、粗骨料最大粒径、有效碱含量、水胶比、砂率、56 d电通量、混凝土配制强度、坍落度9个指标作为高性能混凝土质量评价的标准。基于灰色关联法提出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优选的方法,与此同时引入熵值法确定出各项指标的权重,提高了评价的可信度。通过对关联系数的计算,可以排列出混凝土的质量优劣,从而选择出最优质的混凝土,最后以实例检验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碱含量过高时,可能发生碱集料反应,引起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工程中应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开始仔细考虑碱集料反应,严格预防碱集料反应的发生。混凝土内部发生碱集料反应破坏与否,除了与水泥碱含量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有关。以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总碱含量作为控制标准是切实可行和更为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宁德地区镍渣及其复掺砂的碱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岩相法和快速碱-骨料反应法研究了镍渣及其复掺砂的碱活性。研究表明镍渣具有潜在碱-骨料反应危害,不宜单独用作混凝土骨料。通过复掺标准砂可以降低碱-骨料反应危害,实验表明当标准砂掺量不低于50%时,复掺砂不存在碱-骨料反应危害。  相似文献   

14.
ASR Test Methods: On the Way to Performance Testing To avoid a deleterious alkali silica reaction in concrete structures (ASR) the alkali‐reactivity potential of aggregates must be known. Then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 can be applied when reactive aggregates are used. In the past the alkali reactivity of dense aggregates was tested with the concrete prism test with the 40 °C fog chamber method.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s with storage in an outdoor exposure site confirm, that reactive aggregates, that have to be tested according to Part 3 of the Alkali Guidelines of the German Committee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DAfStb), can be identified in the laboratory test. For a quick assessment the 60 °C concrete prism test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Its suitability was confirmed by a comparison to the 40 °C fog chamber method. The assessment of the suitability of specific concrete compositions in performance tests is necessary to avoid excluding aggregates or cements unnecessarily from application as well as to simulate an external supply of alkalis if necessary. These tests g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ssible appearance of a deleterious ASR with a specific concrete composition depending on the exposure or humidity class of the concrete. To develop such a performance test,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ement Industry examined, amongst others, cores from affected and unaffected concrete pavements in concrete prism tests with the 40 °C fog chamber method and 60 °C concrete prism test with and without an external supply of alkalis.  相似文献   

15.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平华  陈华建 《工业建筑》2003,33(8):11-12,18
研究了一种由固体碱为激发剂制备的碱 -矿渣 -高钙粉煤灰渣新型胶凝材料配制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渗透性、碱集料反应、工作性与抗压强度。结果表明 :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Cl- 渗透的能力 ,不会产生膨胀性破坏的碱集料反应 ,矿渣与粉煤灰渣的质量比、水胶比、减水剂的掺量及粗骨料的种类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有明显的影响 ,为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控制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混凝土工程的毁坏已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而碱-骨料反应毁坏则是其中之一。阐述了在工程中如何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来严格控制水泥含碱量及混凝土中的总碱量,提出了因碱-骨料破坏而采取的处理措施。指出了对遭受破坏的混凝土结构应加固处理的补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碱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春香 《工业建筑》1996,26(12):38-41
对北京永定河芦沟桥产地的粗集料短龄期的混凝土试验表明,高碱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当碱量从3.0kg/m3提高到8.0~9.0kg/m3、试件60℃养护81周后,抗压强度下降约30MPa。为防止抗压强度损失,安全碱量必须低于3.5kg/m3。试件中仅发现少量碱集料反应环,大多数试件膨胀率低于0.05%。因此,碱集料反应不是导致强度下降的唯一原因,正如其它研究所示,强度下降还可归因于外加碱对水泥水化和固相产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测定混凝土外加剂中的碱含量时,对试样进行灼烧预处理或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测定,可消除试样的基体影响,同时也可以避免一般的试样处理过程中的试剂空白以及操作过程中试液的污染与损失可能造成的结果波动.提出的碱含量测定操作步骤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分析结果精密度好和准确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从碱硅酸反应(ASR)的化学本质出发,将有效碱进一步定义为扩散进入活性集料内并与活性SiO2发生化学反应的液相碱.在此基础上,以熔融石英玻璃为活性集料,研究养护温度、活性集料粒径和活性集料掺量(质量分数)对单颗活性集料内有效碱含量(质量分数)的影响;结合Fick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建立了有效碱浓度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养护温度对单颗活性集料内有效碱含量影响显著;活性集料粒径对单颗活性集料内有效碱含量无显著影响;随着活性集料掺量的增加,单颗活性集料内有效碱含量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所建立的有效碱浓度计算模型可以有效反映养护温度、活性集料粒径和活性集料掺量对其的影响,对后续建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