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晾制期间白肋烟烟叶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调控晾房湿度,对白肋烟晾制期间高、中、低3种湿度条件下烟叶含氮化合物(蛋白质、烟碱和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烟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晾制前期,中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变黄期仍有下降趋势。而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相对平缓,仅在凋萎期内表现明显。高湿和低湿的环境条件均不利于烟叶中蛋白质的降解,晾制结束后蛋白质含量偏高;②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中湿处理的白肋烟进入变黄期时烟碱含量还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与上部和中部烟叶相比,下部烟叶烟碱含量较低,晾制过程中烟碱变化较缓慢,在晾制后期各部位均稍有下降;③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白肋烟上部和中部烟叶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在凋萎期和变黄期中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趋势。下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在晾制期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提高白肋烟质量及其可用性的理论依据,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从打顶至调制结束2000年湖北鹤峰试验基地生产的白肋烟的总糖、总氮、氯、总挥发碱和总植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①白肋烟中的总糖从打顶到调制前期急剧下降,此后变化不大;②除打顶到采收上部烟叶的总氮含量降低较快外,上、中、下部烟叶的总氮含量均变化不大;③上、中、下部烟叶的氯含量均较低,但总体上明显增加;④从打顶、采收至调制的前2周,上、中部烟叶的总挥发碱含量显著增加,此后增幅平缓.下部烟叶的总挥发碱含量变化不大,且除打顶后的10d外,明显低于上、中部烟叶;⑤上、中、下部烟叶的总植物碱含量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即打顶到采收阶段急剧上升,调制期间缓慢降低.  相似文献   

3.
松散回潮工序加工强度对烤烟烟叶感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松散回潮工序对烤烟烟叶感官特性的作用,将烤烟烟叶在松散回潮工序最大设备性能范围内设定的不同加工强度条件下进行处理,比较工序加工前后及不同加工强度条件下的烟叶感官特性变化.结果表明:松散回潮工序加工强度影响烤烟烟叶香气风格,随着加工强度增大,香气风格变化的烟叶样品比例逐渐增大;松散回潮工序加工强度对烤烟烟叶香气质、杂气、细腻程度、刺激性和干净程度的影响较大,对香气量、浓度、劲头和干燥感的影响较小.在适宜的加工强度范围内,松散回潮工序具有改善烟叶香气质、细腻程度、干净程度和减小杂气、刺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肋烟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白肋烟处理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控制进行了探讨.改进后的白肋烟处理工艺提高了各工序烟叶含水率的均匀性和加料的控制精度,有利于所加料液的充分吸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在白肋烟处理过程中,各工序工艺参数的确定和控制是白肋烟处理的关键.实验发现真空回潮后,烟叶的主要致香成分略有增加趋势;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白肋烟烘焙前的含水率有利于提高白肋烟的吸味品质;提高白肋烟烘焙前的温度,有利于提高白肋烟的香气质量.白肋烟烘焙温度的选择要结合致香物质分析和感官质量评吸的结果来确定.  相似文献   

5.
真空回潮工序对烤烟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明确真空回潮工序对烤烟烟叶感官质量的作用,将烤烟烟叶在真空回潮工序不同加工强度条件下处理,比较烟叶感官质量变化.结果表明:真空回潮工序中等以上加工强度会改变烤烟烟叶香气风格,随着加工强度增大,香气风格变化幅度增大;真空回潮工序对烤烟烟叶杂气、香气质和细腻程度影响较大,对刺激性、干净程度、香气量、干燥感、浓度和劲头影响较小;在适宜的加工强度范围内,真空回潮工序具有显著改善香气质、减少杂气和改善细腻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2年度全国烟叶质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5  
从全国18个省的76个烤烟取样点取样228个、5个白肋烟取样点取样15个、3个香料烟取样点取样6个,进行外观质量鉴定、物理特性测定、化学成分分析、评吸质量评价及农药残留分析,并与津巴布韦及巴西烤烟样品比较.对2002年全国主产区烟叶质量状况做出如下评价烤烟外观质量有明显提高,微带青、杂色叶片大量减少.此次测定的样品中外观质量接近进口烟叶的下部、中部及上部叶所占比例分别为28.0%、32.9%及23.4%;多数产地的中下部烟叶物理特性较好,接近或等同于2002年进口烟叶;烟叶化学成分有较大改善,氯离子、总氮含量与进口烟叶相当,烟叶烟碱及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仍有部分产地烟叶烟碱及淀粉含量偏高,化学成分较协调的下部、中部及上部叶所占比例分别为38.7%、46.1%及32.5%;烟叶内在质量有较大提高,评吸质量接近进口烟叶质量水平的下部、中部及上部叶所占比例分别为28.0%、55.3%及36.4%.我国主产区白肋烟质量有明显改进,但部分样品烟碱含量偏高.我国香料烟质量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对全国84个取样点的烟叶进行甲胺磷、呋喃丹、甲霜灵、抑芽敏、吡虫啉、六六六、滴滴涕、菌核净农药残留分析,仅云南宾川白肋烟的六六六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7.
真空回潮工序对河南烟叶加工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有代表性的河南烟叶在不同真空回潮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加工条件下烟叶物理和感官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抽空温度的增加,河南烟叶回透率逐渐增加,为保证回透率,抽空温度应在12℃以下;随蒸湿温度的提高,烟叶出口含水率升高;随破空回抽温度的增加,烟叶出口温度增加.真空回潮工序对杂气、细腻程度、刺激性、干净程度有明显改善作用,香气风格、劲头、浓度等感官质量指标变化不大,香气量随加工强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干燥感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8.
生态及栽培因子对白肋烟烟碱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若干栽培、调制因子和不同海拔、光照条件对白肋烟烟碱转化影响的试验研究及生产取样调查发现,在鄂西南烟区,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烟碱转化率呈下降趋势,但海拔1000m左右烟碱转化率最低,烟叶质量最好;充足的光照能明显降低烟碱转化率;适当增大株距有利于降低下部烟叶烟碱转化率,适当增大行距有利于降低上部叶烟碱转化率;上部叶烟碱转化率随着打顶时间的延迟呈上升趋势;下部叶在现蕾初期—现蕾盛期打顶,烟碱转化率有所上升,初花期打顶烟碱转化率明显下降;留叶数与烟碱转化率存在负相关关系,适当增加留叶数有利于降低烟碱转化率。整株或半整株采收晾制的烟叶烟碱转化率较低,摘叶晾制和摘叶划筋晾制的烟叶烟碱转化率较高。在白肋烟晾制阶段,晾房保持在中等湿度水平对降低中下部叶烟碱转化率有利,保持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水平对降低上部烟叶烟碱转化率有利。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真空回潮工序对卷烟产品烟丝颜色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特选同一初烤烟叶,在复烤和制丝工序分别使用真空回潮与不使用真空回潮进行深加工,交叉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加工强度的增大,烟丝颜色明显变深,烟叶黄色素与多酚类物质含量降低.其中,经过1次真空回潮的烟丝(制丝真空回潮)比未经真空回潮的烟丝烟气浓度高,卷烟产品香气透发性好;内在品质较好;但经过2次真空回潮的烟叶烟丝吸食品质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度全国烟叶质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全国18个省的76个烤烟取样点取样228个、5个白肋烟取样点取样15个、3个香料烟取样点取样6个,进行外观质量鉴定、物理特性测定、化学成分分析、评吸质量评价及农药残留分析,并与津巴布韦及巴西烤烟样品比较。对2002年全国主产区烟叶质量状况做出如下评价:烤烟外观质量有明显提高,微带青、杂色叶片大量减少。此次测定的样品中外观质量接近进口烟叶的下部、中部及上部叶所占比例分别为28.0%、32.9%及23.4%;多数产地的中下部烟叶物理特性较好,接近或等同于2002年进口烟叶;烟叶化学成分有较大改善,氯离子、总氮含量与进口烟叶相当,烟叶烟碱及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仍有部分产地烟叶烟碱及淀粉含量偏高,化学成分较协调的下部、中部及上部叶所占比例分别为38.7%、46.1%及32.5%;烟叶内在质量有较大提高,评吸质量接近进口烟叶质量水平的下部、中部及上部叶所占比例分别为28.0%、55.3%及36.4%。我国主产区白肋烟质量有明显改进,但部分样品烟碱含量偏高。我国香料烟质量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对全国84个取样点的烟叶进行甲胺磷、呋喃丹、甲霜灵、抑芽敏、吡虫啉、六六六、滴滴涕、菌核净农药残留分析,仅云南宾川白肋烟的六六六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1.
白肋烟品种鄂烟3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MSTN86为母本、LAB21为父本于1998年育成了白肋烟雄性不育杂交种鄂烟3号,并于1999~2004年进行了品比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株式筒型,打顶株高127.1cm,可采收叶22~24片,叶形椭圆,叶色黄绿,着叶均匀,田间生长旺盛。大田生育期90d左右,抗病性较强、适宜种植范围较广,平均产量2380.2kg/hm2,均价5.26元/kg,上等烟20.47%,产值12462.18元/hm2,均高于对照(鄂烟1号)。其原烟近红黄色,弹性强,光泽鲜明,结构疏松,厚薄适中,外观质量优于对照。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烟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白肋烟香型风格较显著,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浓度较浓,劲头适中,评吸质量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湿度对白肋烟晾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1~2003年在湖北省恩施市进行了不同湿度下的白肋烟晾制试验。从等级比值、外观质量、内在品质等方面综合比较,晾制各阶段晾房内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分别为:凋萎期76.8%~81.1%、变黄期72.5%~81.6%、变褐期71.4%~73.5%、干筋期41.7%~61.7%。在此湿度下白肋烟晾制期为5~6周;调制的烟叶等级率较高,上、中等烟比例平均分别为42%和45%。上部和中部叶综合评吸得分分别为80.03和86.55,达到中等和中偏好档次,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燃烧性均优于高湿和低湿处理。烟叶颜色较深,呈近红黄至红黄,光泽好,组织疏松,叶面皱缩,颗粒状物质多,质地柔软。  相似文献   

13.
白肋烟砍株凋萎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肋烟晾制质量取决于鲜烟叶品质和自然环境条件,而与田间凋萎程度也有较密切关系.通过不同田间凋萎时间对整株失水变色干燥速度及产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凋萎失水,降低烟株含水量,不仅可以减轻进入晾房后的排水压力,增强对不良环境的缓冲性,保证各晾制时期的顺利完成,而且还能加快失水变色干燥速度,缩短晾制时间.适宜的凋萎失水,对减少内含物消耗,增加单叶重,提高内外在质量具有良好的促成作用.最佳凋萎程度,应在避免阳光灼伤的前提下,失水率15%~20%,下部叶主支脉变软,中部叶支脉发软,主脉稍软,上部叶肉变软,支脉稍软.  相似文献   

14.
白肋烟整株调制期间的水分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白肋烟整株调制期间上中下三部位叶水势、叶片水分组成,叶片、叶脉含水量及主茎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调制开始后各部位叶水势及叶片自由水含量快速下降,烟株处于较强的水分胁迫状态,并随调制的继续胁迫程度不断加深直至叶片先后干燥。调制期间主茎含水量变化很小,主脉含水量的大量减少发生在相应部位叶肉组织接近干燥时。  相似文献   

15.
酶解法改善烟叶吸味品质的试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了降低烟叶中蛋白质和淀粉的含量 ,改善烟叶的吸味品质 ,采用不同种类的酶处理了烤烟烟叶和白肋烟烟叶。烤烟烟叶 (B3F和B4F)用蛋白酶和淀粉酶、糖化酶混合处理 ;白肋烟先用蛋白酶处理 ,再进行加料和烘焙处理。结果表明 :①不同种类的酶同时施加在烤烟烟叶上的处理效果与各种酶在最佳条件下单独处理的效果比较一致 ;②与未经酶处理的白肋烟相比 ,蛋白酶处理的白肋烟吸味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白肋烟晾制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文对白肋烟晾制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晾制的进行,白肋烟叶片厚度逐渐变薄,并且此变薄的隔度以变色期(变黄、变褐)最大,占总变薄厚度的80.8%。同样,栅栏组织和海绵幻织厚度也逐渐收缩变薄,并且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在变褐之前清晰可辨,但变褐之后就很难辨别,褐变是叶肉细胞破裂溶解的外观表征。  相似文献   

17.
罗灿选 《烟草科技》2002,(11):12-15
为提高国产混合型卷烟质量水平 ,在对国产白肋烟、烤烟、香料烟的香气特征、口感特性、配伍性等进行评吸评价和对白肋烟处理工艺、卷烟材料设计进行试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 ,研制开发出“丝绸之路”牌低焦油混合型卷烟。经烟气分析 ,产品的焦油量为 12 .6mg 支 ,烟气烟碱量 1.37mg 支。感官评吸结果表明 ,该产品香气浓郁、谐调 ,余味干净舒适 ,具有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白肋烟香气物质与感官质量及调制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3种调制湿度对白肋烟20种香气物质含量与感官质量的影响,并讨论了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酮类化合物与感官评分显著相关,巨豆三烯酮、20种香气物质总量与感官评分较显著相关,茄酮与感官评吸得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吡嗪等物质与感官评分呈较显著负相关;③中湿调制有利于上、中部叶白肋烟重要香气物质的积累,特别是中湿调制的中部叶,其重要香气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湿度调制的烟叶,低湿调制更有利于下部叶重要香气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