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从大量候选云服务集中选出满足制造需求且服务质量较优的制造云服务协同完成制造任务,针对QoS准确性给组合筛选带来的影响,基于接口关联、业务实体关联、统计关联,提出了一种支持服务关联的QoS感知评估模型。引入企业合作时间、KULC和IR参数,利用历史信息进行预测对统计关联QoS变化量进行动态调整,保证了时效性。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为服务需求方提供更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云制造环境下的主动制造提供支持,促使服务交易双方共同获利,提出一种将竞标机制应用于云服务主动寻租的方法.该方法将用户制造需求分解成子任务,以标书的形式发布,云服务根据标书和自身实际决定是否投标;在评标时,竞标中心综合考虑对云服务投标书的评价和其它服务的推荐评价来决定中标云服务,并通过招租栏使质量差的服务也有被使用的机会.给出基于竞标机制的云服务主动寻租模型和算法描述,通过仿真实验,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云制造服务组合的流程寻优质量、效率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云制造服务组合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云制造服务组合场景下的3种服务协同质量计算方法;然后,构建了一种融合服务协同质量的云制造服务组合优化模型;最后,设计了一种具有多搜索策略岛屿模型的人工蜂群算法,实现最优云制造服务组合流程的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组合流程的寻优质量、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当前流行的人工蜂群改进算法和其他群智能算法。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2018,(2):62-67
为了使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产品服务中更好的突出,本研究以电子云平台的服务资源为基础,通过资源描述框架(RDF)模型对产业链资源数据进行描述以支撑庞杂词汇的语义建模。利用模糊语义相似度算法对构建的云平台供需与服务映射寻找功能相近的服务,在对服务质量的评估过程中,依据需求订单协同管理引擎工作流程,构造服务质量Qo S评估体系实现产业链的需求与服务映射云服务平台的有效性,结合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初步验证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云制造概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云计算的思想,文章提出一种面向服务、高效低耗和基于知识的网络化智能新模式——云制造。云制造融合现有信息化制造、云计算、物联网、语义Web、高性能计算等技术,能够为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提供可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安全可靠、优质廉价的服务。基于云仿真原型平台COSIM-CSP的云仿真应用已初步用于某飞行器多学科虚拟样机的协同设计中,为云制造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利用Multi-Agent的交互协作以实现云联盟平台中的云服务自动优化组合模型.继而基于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启发式云服务组合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用户的个性化请求对服务库中的云服务进行预处理,筛选出合适的云服务并对其进行代价遍历.最后,以服务相似度和组合QoS对选取的云服务进行回溯优化组合,进而获取最优的组合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组合效率和成功率方面较同类算法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全球公共云发展状况,对主要国家云服务认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我国云计算发展情况提出了公共云服务认证的指标和方法论,最后对国内开展公共云服务认证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应用工业云服务所面临的选择、评估、使用等问题,研制GB/T 42451—2023《智能制造工业云服务能力评估》国家标准,并对标准要点进行解读。介绍了工业云服务业务能力评估框架,详细阐述了生存周期、业务能力、评估流程等工业云服务能力评估内容,并对该标准的推广应用做了分析,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的评估体系和方法,帮助企业提高智能制造能力和效益,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智能制造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琦峰  吕红波  江瑜 《电信科学》2012,28(3):126-132
为实现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优化并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本文在分析物流信息化、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智能物流等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云物流的概念,对云物流的体系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实现的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合客户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对基于云物流信息平台的公有云物流应用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某货运代理云物流平台为例,对应用模式进行了介绍,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云计算的兴起,将Web服务的应用推上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云服务通常被设计成Web服务,云服务化日趋得到关注.在云计算范型下,为解决云服务的语义信息更新、扩充困难,确保服务质量和按需的资源使用以及能高效地检索、管理云服务,论文结合水利领域业务,提出并实现了一个云服务库来管理各类基于水利业务的云服务,其中采用本体、元数据技术描述云服务的刻面及属性,开发了刻面动态生成机制便于增加新的刻面,进而扩展云服务的语义信息.当前,该云服务库已在多个项目中应用,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云计算的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首先介绍云安全及相关概念,分析云计算安全研究现状,然后对云计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给出了云计算安全参考模型,最后对高校云安全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云安全技术的智慧政务云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信息共享,厉行节约”,政务云以规划为导向,全国各地政府都在整合软/硬件资源,共同构建公共电子政务平台.随着政务云的推广,实施问题也随之而来.政务云建设需要解决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同时考虑云计算技术的各种安全风险.从安全继承性角度,电子政务云业务仍然是政务业务系统,需要高度安全保护;从安全合规性角度,政府各局委办需要根据其重要性进行分等级保护.结合目前的云安全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子政务云解决方案,为安全体系规划、安全自动化部署及安全监管提供全面的安全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几种自动化测云仪器的性能,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气象探测基地首次组织了一次为期近5个月的比对试验,试验仪器包括四台激光云高仪、两部红外测云仪、一台全天空成像仪以及一部毫米波云雷达。对其中大部分仪器取得的三个月云底高度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三台激光云高仪测量结果比较一致;两部红外测云仪在测量低云时一致性稍差;云雷达与激光云高仪测量的最低层云底高度数据一致性较差,但与红外测云仪的测量结果匹配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太赫兹云雷达的外场观测数据,分析了观测时间段内的雷达回波特征;基于最优估计理论,研究太赫兹云雷达的液态云微物理参数反演算法,反演得到液态云的微物理参数,包括有效粒子半径、液态水含量、粒子数浓度和分布宽度参数。外场观测数据用例属于低云,云层结构较稳定,云类为层云或层积云,云底和云顶回波较弱。反演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云微物理参数统计值基本相符,在回波强度较大的区域有效粒子半径较大,液态水含量较高,云中粒子数浓度呈现随高度增加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潘正辉 《电子测试》2017,(14):61-62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服务应用而生,云服务不仅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它还能在集成于终端设备,在Android系统中成为实用性较强的工具.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定义,然后分析了系统需求及总体设计,最后探究了云终端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7.
刘一 《信息技术》2013,(5):177-180,184
文中介绍了云计算的概念及体系结构,分析了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空军、国防情报局关于云计算的应用,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提出军事"信息云"架构,并展望其具体应用,提出构建军事"信息云"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云系统实例,分析在虚拟机监控与证据采集中,如何面向Iaa S云服务,优化设计系统功能,提升其监控及证据采集能力,降低系统成本。云系统中面向Iaa S云服务,设计实现虚拟机监控与证据采集,提升虚拟机监控能力,较之前提升21.0%,其证据采集能力也得到提高,且降低系统开发成本,节约成本费用达到38.0%。在云系统的虚拟机监控与证据采集中,应用面向Iaa S云服务,发挥积极应用价值,提升系统监控及数据采集能力,发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大学城校园云的建设方案。该方案充分整合利用大学城内高校资源,促进高校间教学科研交流,同时提出的"云中厂"教学方案为高校的实践教学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emi-Analytical Cloud Retrieval Algorithm (SACURA) to the cloud-top height determination using data from the Global Ozone Measurement Experiment (GOME) instrument onboard Earth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ERS-2). In particular, measurements of the top-of-atmosphere reflectance in the oxygen absorption A-band are used.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asymptotic radiative transfer theory as applied to studies of the oxygen absorption bands in reflected light. Our approach is valid for optically thick clouds with cloud optical thickness larger than approximately 5. The accuracy of the algorithm is checked against independent retrieval techniques for completely cloudy pixels. In particular, the close coincidence with data obtained from the Along Track Scanning Radiometer (ATSR-2) onboard ERS-2 is found. Some results of retrievals using these different instruments disagree (up to 2 km). This is explained by the strong horizontal inhomogeneity of clouds under investigation, which is not accounted by the SACURA or, possibly, by well-known problems of infrared techniques as applied to low-level clouds. The effective cloud geometrical thickness l is also retrieved. This parameter is defined as the geometrical thickness of a vertically homogeneous cloud, which allows for the minimization of differences between observed and calculated top-of-atmosphere reflectance spectra. For inhomogeneous clouds, the value of l differs from a real cloud geometrical thickness, but it gives us an indication of 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the multilayered cloud system in the field of view of the optical instru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