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冬梅罗陈  刘映平 《功能材料》2007,38(A10):3853-3855
分析了多孔材料缓冲吸能机理,综述了多孔缓冲材料吸能特性的几种表征方法:缓冲曲线、缓冲系数、Janssen因子、Rusch曲线、能量吸收率曲线和能量吸收图,并分析了各种表征方法的优缺点。能量吸收图汇集了应变率和材料结构特征等信息,且能够模型化,对于不同密度多孔材料吸能特性的表征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开拓吸能材料在道路领域的全新应用,调控制备了兼具优异力学性能与吸能缓力特性的新型路用吸能材料,确定了材料适宜养生时间,明确了不同类型路用吸能材料的力学性能、吸能特性与缓力功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指标决策的路用吸能材料综合性能评价体系,采用Ⅱ型弹性体聚合物(EP-Ⅱ)作为基础吸能材料,推荐了路用吸能材料组成配比最佳方案,为吸能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纤维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微粉均能有效改善Ⅱ型弹性体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吸能特性,但后者效果更佳;两者能够协同增强基础吸能材料的各项性能,对于拉伸、撕裂、吸能等性能分别提升127.4%~129.11%、34.04%与101.65%;综合考虑工作性能及经济效益,推荐路用吸能材料最佳配方为:1.0wt%PVA-3wt%UHMWPE/EP-Ⅱ,其相应各项工作性能指标为:拉伸强度14.29 MPa、断裂伸长率703.36%、撕裂强度79.27 N/mm、吸收转化能量1.73 J、最小缓冲系数10.21。  相似文献   

3.
不良湿环境对居住者的健康与舒适、结构耐久性及建筑能耗产生不利影响。许多建筑因偏重温度而弱化或忽视湿度的设计与调节,使得湿相关的问题频发。充分利用调湿材料是一种零能耗、绿色的调节室内湿环境的方式,在建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吸放湿性能评价是调湿材料研发和应用的基础,目前可从材料、系统和房间三个层级展开。材料层级考察材料的湿物性参数,基础性强,可直观精准地表达材料自身的特点,测试方法均已成熟和标准化,但测试周期长,现有的材料数据库不完备,评价指标的功能受限。系统层级在实验室营造的动态条件下展开,测试简便快速,兼顾实际房间边界情况,与其他两个层级相比独具优势,但存在指标误用、对实际敏感性因素考虑不足的问题。房间层级真实反映实际场景下材料与房间的表现,评价结果最可靠,但现有评价指标受限,测试方法不统一。近年来的研究更为深入,材料性能在标准和实际环境中的差异在材料层级受到关注,湿缓冲值的实际敏感性因素在系统层级得到研究,房间层级则通过新的计算或性能指标以寻求更科学的评价方法。未来研究还可关注三层级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交互通道,形成“材料-构造-空间”的综合评价体系。本文以调湿材料的吸放湿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4.
低密度多孔介质的缓冲和减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低密度多孔介质缓冲吸能特性的三种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评估其减振特性的刚度曲线方法,并以泡沫硅橡胶为例,具体阐述了上述评估方法在合理选材、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提升聚合物吸能材料的吸能性能,促进聚合物吸能材料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方法 在对常见聚合物吸能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国内外聚合物吸能材料的改性效果,系统梳理不同类型聚合物吸能材料的改性方法,明确改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分析不同改性方法的优缺点。结论 现有聚合物吸能材料在改性剂、制备工艺和改性方法上存在不足,对于改性剂的使用,需针对特定性能选择不同功能的改性剂,并添加合适的相容剂,以解决相容性差的问题。将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改性剂和基体相互作用机理的了解,研发新型功能化材料;对于改性方法的选择,需针对不同的加工条件和生产数量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和方法,未来还应探索更多新技术和改性方法,以提高工业化生产速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系统地研究了国内外汽车碰撞缓冲吸能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在车辆纵梁和前保险杠之间安装一套可伸缩的缓冲吸能装置,以实现在碰撞前将设计安装在原吸能梁中的辅助吸能梁及保险杠的中段伸出车外并将其限位,使其参与碰撞吸能,达到增加吸能空间,延长碰撞时间历程的效果。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可靠性强等优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沈训乐  刘乘 《包装工程》2012,33(1):46-48,66
对应用于大型工业设备的缓冲托盘的常用缓冲材料:防振垫圈、单层发泡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进行了介绍。试验研究了其中2种泡沫材料的静态压缩、跌落冲击性能曲线,为缓冲托盘的设计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9.
研究了EPE和EVA两种发泡缓冲材料在动态冲击下的吸能特性。将落锤冲击试验得到的载荷位移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得到了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和动态能量吸收曲线,并重点讨论了材料厚度、密度和多次冲击等因素影响下的曲线特征。结果表明,密度和多次冲击对吸能特性影响显著。研究结论为产品包装材料合理选择和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包装用缓冲材料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青 《中国包装》2007,27(3):76-78
缓冲包装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用的缓冲材料的力学特性。因此,要设计出一个性能优良的缓冲包装系统的逻辑结构,需要在缓冲包装的系统结构分析中,充分了解缓冲材料的力学性能,根据待包装产品特性和流通环境的输入影响,合理选用缓冲包装材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雷达吸波材料性能测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何山 《材料工程》2003,(6):25-28
雷达吸波材料性能测试技术是雷达吸波材料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本工作介绍了常用的雷达吸波材料测试方法和测量系统及开展吸波材料研究需要进行哪些测量工作及常用的测量方法。本工作介绍的雷达吸波材料测试方法包括:吸收剂电磁参数测量、雷达吸波材料反射率测量。  相似文献   

12.
康越  原博  马天  楚增勇  张政军 《无机材料学报》2018,33(12):1259-1273
随着军事装备隐身伪装需求的迅速增长, 石墨烯基电磁波损耗材料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石墨烯基电磁波损耗材料的研究进展, 详细介绍了石墨烯与其它碳系材料、金属纳米材料、铁氧体材料、导电高聚物材料及非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二元、三元及以上多元石墨烯基电磁波损耗材料。简要阐述了电磁波损耗机理, 着重讨论了石墨烯基电磁波损耗材料的微观结构、组分数量及不同损耗机制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展望了石墨烯基电磁波损耗材料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纳米吸波材料种类、纳米吸波特性以及吸波原理,分别对纳米铁氧体吸波材料、金属纳米吸波材料、纳米氧化物吸波材料、纳米导电聚合物吸收剂以及纳米陶瓷吸波材料等材料吸波特性以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讨论,指出了具有宽频吸收的结构型纳米吸波复合材料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优先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光  要志雯 《包装工程》2020,41(23):103-108
目的 为了不断提高缓冲结构的综合防护性能,设计一种刚性和柔性模块组合化的一体式托架缓冲防护结构。方法 设计缓冲防护总体结构,分析总体结构的综合性功能,计算理论柔性模块缓冲性能,采用Ansys有限元静态模块分析贮存状态的托架强度,采用动态模块分析跌落状态的产品加速度冲击过载、产品位移量和托架强度。结果 缓冲防护结构强度小于材料抗拉强度,产品在跌落过程中受到的加速度冲击过载满足设计要求。结论 缓冲防护结构设计合理可行,综合防护性能更优,为缓冲防护领域结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设计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双层吸波材料吸波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阻抗匹配原理与电磁波传播规律,设计了具有阻抗渐变结构的双层吸波材料.实验表明,匹配层对提高吸收率起着重要作用;需精确控制其吸波剂含量,以实现吸波效果.经测试:4#试样厚度为6mm,测试频段为8-18GHz,最大吸收峰值在14.1GHz(R=-28.14dB),R<-10dB的频宽为6.7GHz;7#试样厚度为5.5mm,最大吸收峰值在9.6GHz(R=-27.48dB),R<10dB的频宽为8.6GHz,R<-15dB的频宽为7.6GHz;8#试样厚度为6mm,最大吸收峰值在16.8GHz(R=-24.24dB),R<-10dB的频宽为8.6Hz.该结果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石墨烯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陈志萍  杨晓峰  李巧玲 《材料导报》2015,29(19):28-35, 39
吸波材料作为防护电磁辐射污染及武器装备隐身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各国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和电学特性。尤为重要的是,石墨烯较高的介电常数以及外层电子易极化弛豫特性使其可作为潜在的介电损耗基材,应用于吸波领域,因而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吸波特性两个角度对该类吸波材料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含碳纳米管微波吸收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竖式炉流动法,以二茂铁为催化剂,噻吩为助催化剂,苯为碳源通过催化裂解反应制备了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的外径为20-50nm,内径10-30nm,长度50-1000μm.分别以碳纳米管、羰基铁粉、碳纳米管与羰基铁粉的混合物为吸收剂制备了微波吸收材料,研究了上述三种微波吸收材料在2-18GHz的吸波性能,与纯碳纳米管和纯羰基铁粉微波吸收材料相比, 碳纳米管与羰基铁粉复合微波吸收材料在2-18GHz的吸收峰明显向低频移动.在含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材料中,碳纳米管作为偶极子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极化电流,电磁波的能量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瑞利散射效应和界面极化也是含碳纳米管微波吸收材料的主要吸波机理.  相似文献   

18.
以中空多孔碳纤维为主体的轻质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阻抗匹配原理和电磁波传播规律,以中空多孔聚丙烯腈(PAN)碳纤维为主要吸收剂,分别添加以炭黑、碳纤维和羰基铁粉为吸收剂的匹配层,制备了双层轻质雷达吸波材料,并考察了其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双层结构设计和不同吸收剂的复合对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羰基铁粉作吸收剂的匹配层比以炭黑和碳纤维作吸收剂的匹配层对提高以中空多孔碳纤维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更为显著.所制备的材料在厚度为2.90mm,密度为1.28g/cm3时,在4~18GHz频率范围内反射率≤-8dB的带宽为11.42GHz,反射率≤-10dB的带宽为10.90G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