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满足夏季面料市场需求,设计生产了涤棉/棉高支低密轻薄型交织物。络筒采用"中速度、中张力、低伸长、保弹性"的工艺原则;整经采用"中车速、高张力、小伸长"的工艺原则;浆纱选用"高压、高浓、低黏、贴服毛羽"工艺路线;织造合理设置引纬参数,较好地解决了经缩和纬停问题。产品一等品率达到98%,织机生产效率达92%。  相似文献   

2.
探讨Tencel棉混纺纱交织弹力织物的生产技术措施。以Tencel/棉70/30 14.7 tex×2为经纱、9.8 tex×2(44.4 dtex)精梳棉氨纶包覆纱和167 dtex(44.4 dtex)改性涤纶长丝氨纶包覆纱为纬纱进行交织,络筒遵循"轻张力、低速度、低伸长、保弹性、减磨损"的工艺原则,保证好轴率;整经严格控制单纱与片纱张力,保证各纱线通道光滑;浆纱采用"小张力、低伸长、渗透与被覆兼顾"的工艺原则,选择高浓低黏类浆料;织造控制好经纱张力,合理配置引纬工艺参数。通过工艺优化,织机效率达到92%以上,产品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5%以上,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次实验对比,制定出了双组分弹性面料的最佳织造、染整工艺,特别针对弹性面料张力问题进行了系列实验,保证生产过程中张力均匀,同时为提高产品色牢度,选用进口UN/SE分散染料系列,最终确保新面料具有舒适弹性、手感滑糯、吸湿透气、悬垂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氨纶网络丝张力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利用空气网络变形加工技术生产氨纶网络丝的新技术、新工艺,并通过实验论证了氨纶网络丝的弹性伸长率和网络度与网络张力的关系,从而得出最佳网络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探讨玉米纤维与竹纤维、丽赛纤维混纺纱生产及织造工艺,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成功纺制出YM40/Ri40/B20、11.8tex的混纺纱。在织造过程中,整经采用中等张力,浆纱根据各种纤维特性合理选配浆料,采用浸透与被覆并重的工艺路线,织造工序合理设置喷气织机工艺参数,使得织造效率达90%。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利用空气网络变形加工技术生产氨纶网络丝的新技术,新工艺,并通过实验论证了 网络丝的弹性伸长率和网络度与网络张力的关系,从而得出最佳网络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0.88 dtex涤纶氨纶包芯纱的生产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平  马芹  陈理 《棉纺织技术》2006,34(2):48-50
介绍了0.88 dtex涤纶纤维的特性,并根据纤维的特性对纺纱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优化了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总结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措施.特别是在细纱工序,要确保氨纶丝张力一致,不能出现露丝、断丝、包覆不良、起皱等现象,清洁巡回工作要及时,以使纺纱质量稳定.0.88 dtex涤纶纺制的13.1 tex(44 dtex)包芯纱织物富有弹性,外观华贵艳丽,具有良好的悬垂性,伸缩自如,穿着舒适,是理想的高档服装面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介绍了PTT弹性长丝包芯纱线及短纤维混纺纱线,在筒子纱染色时使其充分收缩达到适宜弹性的技术关键,从而实现了弹性纱线的筒子染色。并对染色的弹性纱线在经过后续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受到织造张力影响失弹后,怎样重新得到其回复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举例给出生产实践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及其配方。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影响络筒工艺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络筒速度2 000~2 500r/min、导纱距离8~10 cm、张力0.6~1.1 cN/tex、卷绕密度0.36~0.5 g/cm3,解决了络筒生产中张力差异大、卷绕密度不匀问题,达到耐磨保伸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针织面料拉伸弹性性能的影响因素,采用8.33 tex/72 f(75 D/72 f)涤纶低弹丝和4.44tex(40 D)氨纶为原料,设计两大类弹性针织面料,根据织造和染整工艺的不同细分为7种针织面料,测试面料在44.5 N(10 lbf)张力下的伸长率,以及伸长率分别为40%、60%和80%时的张力。结果表明,针织面料加工过程中的各道工序对面料的弹性都有影响,且预定形工艺对面料的弹性数据影响较大,牵伸倍数、张力、超喂等对针织面料的拉伸弹性均有影响,该研究对弹性针织面料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CJ 7.3/7.3 681/614防羽绒布织前生产工艺要点。织前各工序要注意保持纱线的弹性、均匀纱线的张力;浆纱工序要合理选择浆料,使浆膜与纱线良好地结合;正确制定各项工艺参数,显著提高纱线的耐磨性和强力,降低毛羽,才能使织造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探讨在ZAX9100型喷气织机上生产涤纶纱与涤纶低弹网络丝交织物的技术要点。提高整经质量,整经速度控制在500 m/min;针对涤纶纱的特点,优化浆料配方和浆纱工艺参数;合理穿综穿筘;优选喷气织机工艺,包括后梁和停经架位置、综平时间、开口时间、上机张力和主辅喷嘴定时等,合理设定筒纱与导纱器间距离;选择合适的边撑,保证布边质量。最终成功生产了涤纶纱与涤纶长丝交织物,织机效率达93%以上。认为:针对经纬纱特性和设备工艺优选工艺参数,可以保证产品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3.
探讨PTT/大麻混纺斜纹布的生产工艺。概述了原料特性、产品规格及工艺流程,详细介绍了PTT/大麻混纺斜纹布的纺纱、织造各工序的工艺要点及主要工艺参数的配置。其中,纺纱必须选用优质的大麻落麻,并进行充分的前处理,以提高纤维可纺性;浆纱要优选浆料配方,合理配置张力;织造采用迟开口、低后梁、较大上机张力配置,能较好地保证织轴质量和织造产品质量。通过优选工艺,成功开发出PTT/大麻混纺斜纹布。  相似文献   

14.
着重对抗起毛起球毛精纺弹性织物的原料选择、染色工艺、设计参数及生产要点作了介绍,充分发挥原料的各自特性,提出了正确的原料选择及合理的工艺参数,针对条纺织染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或关键工序提出了控制要点,对各环节均制定了较详细的工艺或对策措施,有效保证了各道半制品的质量,使各道生产能顺利进行,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保证了综合制成率,确保产品具有较好的弹性回复性和优良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毛/涤/PTT弹力凡立丁机织产品的开发为例,在染色、纺纱、织造以及后整理工艺参数的优化选择、起毛起球和弹性回复性能等物理指标的控制方面,根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设计要求和服用性能要求,从纤维特性的分析入手,围绕该类产品的设计要求、工厂的生产实际情况,系统介绍了该类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生产过程中原材料选择、工艺设计思路、生产控制要求以及如何满足成品物理指标采取的技术控制措施等.  相似文献   

16.
张黎 《纺织导报》2001,(4):23-24
人棉纱的上浆工艺,应采用轻张力、小伸长、低温度、高回潮、轻上浆、重被覆等措施。这样可使浆纱手感柔软而富弹性,落浆率低,织造开口清晰,断经率低,布机生产稳定。  相似文献   

17.
总结锦纶空气变形丝织物的生产技术要点。通过介绍176dtex/96F全消光锦纶空气变形丝的性能指标,在整经工序中避免过度牵伸,保证张力一致,整经速度300m/min;浆纱工序使用锦纶专用浆,以贴伏毛圈减磨为主,上浆率掌握在3.2%为宜;并轴工序注意各浆轴的退解张力一致,设定锥形卷绕比例为5%;喷水织造工序增加开口量,注意各工艺角度的配合。通过以上工艺措施的实施,织机效率达到92%以上,一等品率达到88%,产品的质量稳定。认为:根据锦纶空气变形丝的特性优化各工序工艺参数可以保证产品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8.
优化乌拉草棉混纺转杯纱的生产工艺。针对乌拉草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对乌拉草纤维预处理、采用称重原料混和工艺、优选前纺各工序工艺参数,并对转杯纺工艺中分梳辊速度、转杯工艺及纺纱张力等参数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棉/乌拉草75/25 36tex混纺转杯纱采用较优工艺参数为转杯速度47 000r/min,分梳辊速度7 300r/min,成纱捻系数420时,乌拉草混纺转杯纱可顺利生产,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蒲禹 《印染》2005,31(15):24-25
对涤纶和丙纶两种纤维的特性作了比较,并结合工厂的实际生产设备制订工艺;具体阐明印花工艺中温度、湿度、张力等参数设定及注意事项,指出涤盖丙针织物印花的关键是印花前后的两次定形,印花和蒸化工艺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我厂于1990年初开始生产纯粘胶纤维细平布,其规格有19.7/19.7267.5/267.5160和19.7/19.7267.5/252160两种。由于粘胶纤维强力低、弹性差、塑性变形大、伸长大、易粘油污,特别是其吸湿性强,湿强力仅为干强力的50%左右,给生产带来了很大难度。几年来,为了提高粘纤细布的织造效率和出口合格率,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点经验。1 工艺1.1 络筒、整经络筒、整经以小张力、保原纱弹性为原则。槽筒速度为1950r/min,槽筒张力片重量为3g;整经要合理配置张力片重量,尽量减小整经张力,均匀片纱张力。我厂对整经张力片的配置进行了弧形分段、矩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