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介绍了回用砂含水量偏低的主要原因以及回用砂含水量对型砂湿压强度的影响,指出:湿型砂是依靠膨润土和水相互产生粘结力使砂粘结的,必须合理地控制回用型砂的水分,从设备、工艺、过程控制等方面采用相应的措施,铸件落砂后尽早向回收砂中加入足够的水,尽量降低砂温,保证回用砂有合理的含水量;同时,足够的储砂仓容量及回用砂量可以延长砂使用的循环周期,使水分有充分的时间相互渗透,从而使砂粒表面已脱水干燥的活性膨润土能得到充分的润湿,润湿充分的砂粒可以提高添加膨润土的裹覆度,这是提高湿型砂湿压强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用β淀粉做砂芯主粘结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周霞  高钦 《铸造》1995,(8):23-26
研究了在淀粉砂中添加膨润土。石墨粉和磷酸二氢钠后的性能,最佳配比和烘干工艺,研究表明,在淀粉砂中添加NaH2PO4可提高淀偻砂的湿强度和干强度及抗吸湿性,能够满足铸铁生产制芯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胺法冷芯盒树脂旧砂对型砂质量影响的试验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A类砂对型砂质量几乎没有什么影响;B类冷芯盒树脂砂占比达到15%时,型砂的紧实率和热湿拉强度开始下降;C类冷芯盒树脂砂会使型砂质量明显下降,尤其是热湿拉强度的下降率一般都大于20%。(2)A类砂和B类砂对提升铸件表面粗糙度有益而无害,可作为新砂使用;但C类砂占比达到10%或B类砂占比大于15%时,铸件会出现顽固性夹砂缺陷。(3)在热湿拉强度难以完全恢复而铸件又出现夹砂陷时,可改变原砂粒度分布和集中度,在缺陷部位预置渣油面砂,可有效预防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周霞  杨锦宗  曲国辉 《铸造》2006,55(5):521-524
在淀粉砂型中埋置热电偶测定铸型内温度分布,确定了新砂及淀粉补加量,并研究了α淀粉复合粘结剂型砂在回用过程中的性能及其变化。该粘结剂主要由淀粉、糊精、膨润土、水玻璃按50∶7∶30∶11比例组成。此外,在该粘结剂中还添加了少量耐热性物质。研究表明:对于最初含有淀粉粘结剂3.0%左右的湿型砂,当铸型砂铁比为2.88时,只需每次添加1.1%的淀粉和0.2%的膨润土以及10%的新砂即能很好地加以回用;该粘结剂砂经5次回用后,不仅性能稳定,而且具有较高的湿压强度和高温强度,用该粘结剂砂造型后铸型可立即翻转,所浇铸铁件没有缺陷。  相似文献   

5.
王庆顺  王玉环 《铸造》1998,(12):44-45
夹砂是一种常见的铸造缺陷。人们对它产生的过程虽然有各种解释,但如何确定湿型砂的抗夹砂能力,尚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拟用测定湿型砂的热湿拉强度和用激热试验测定型砂表面开裂时间〔1〕两种方法来综合评价湿型砂的抗夹砂能力。一、试验方法分析湿型砂铸造的铸件易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分别将环境温度与型砂水分对型砂热湿拉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防止型砂夹砂性能最佳时,均有一适宜水分范围,测试型砂热湿拉强度时。加热时间要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粘土砂系统因大量覆膜砂芯砂混入使型砂脆性增加,成形性降低,铸造工艺性能恶化的实际情况,用铸元素取代粘土砂系统中的膨润土和煤粉,在不加新砂的情况下,采用含大量覆膜砂芯砂的粘土旧砂混制型砂和加入新砂、膨润土和煤粉后混制的型砂相比,其湿压强度、透气性、紧实率相近,而热湿拉强度明显提高。采用铸元素消除了大量覆膜砂芯砂混入对粘土砂性能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在不添加新砂的情况下,稳定了含大量覆膜砂芯砂粘土型砂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孟翠竹  孙清洲  张普庆 《铸造技术》2006,27(10):1048-1049
实验研究了原砂对酯硬化水玻璃砂性能的影响,原砂的粒形、耗酸值、粒度影响水玻璃型砂的强度和可使用时间。原砂的粒形好,耗酸值低,则由其混制的型砂强度高。原砂的粒形相近时,其耗酸值低则型砂的强度高;同一种原砂,其粒度粗,型砂的强度高。原砂的耗酸值低,由其混制的水玻璃砂可使用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孙清洲  孟翠竹  张普庆  赵中魁 《铸造》2007,56(12):1310-1311
研究了原砂以及高温改性石英砂对酯硬化水玻璃砂性能的影响规律,指出原砂的粒形、耗酸值影响水玻璃型砂的强度和可使用时间。原砂的粒形好,耗酸值低,则由其混制的型砂的强度高。当原砂的粒形相近时,其耗酸值低则型砂的强度高,可使用时间长。经高温改性后的石英砂,其铸造工艺性能优于同种新砂。  相似文献   

10.
造型用水泥砂从经济的观点和卫生工作条件上来看都是有益的。主要的缺点在于凝固硬化慢。水泥砂最大的缺点是塑性低和溃散性差。加入糖浆可以加速水泥的硬化。糖浆与氯化钙的混合物主要作为高灵敏的一种催速剂加入普通水泥(波特兰水泥)。这样的混合物的预制时间在10或30分钟之间,而模型可以在30至40分钟后取出。糖浆的粘性给加工好了的混合物带来了塑性,这样就必然产生模型与型砂之间的分离。另一方面,这种造型材料在硬化这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有弹性,因此模型  相似文献   

11.
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对大方坯质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桂芳  陈永 《铸造技术》2005,26(8):720-722
进行了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对大方坯的内部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搅拌电流由250A增至500A时,大方坯中心区等轴晶率由18.80%增至36.24%,中心疏松全部控制在1.5级以下,中心偏析评级全部控制在1.5级以下,大方坯凝固组织的致密性和均匀性明显增加,大方坯中大型夹杂总量较低,促进夹杂物上浮.  相似文献   

12.
选20钢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软件,建立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对不同焊接参数下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分析了电流、电压、板长及板厚分别对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和电压对焊接温度场的影响最大,板材厚度其次,板材长度最小.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hexadecylamine (HDA) on a Chromate phosphate coating on aluminium was studied using an optimized Chromate phosphate bath, The addition of HDA was found to decrease the coating weight, but to enhance the coating quality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HDA helps in regulating the excessive attack on the metal and its ability to reduce Cr6+ to Cr3+ compensates the possible time delay for the initiation of coating deposition due to the inhibition.  相似文献   

14.
摩擦对收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建立了弹体毛坯收口工艺的刚粘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不同摩擦因子条件下弹体毛坯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及可能产生的缺陷,为了获得所需的收口毛坯形状尺寸,其模具与坯料之间的剪切摩擦因子应控制在m=0.15以下。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ldflow软件的最佳浇口位置和填充分析功能确定浇口位置和数量,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注射成型收缩痕指数较小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研究了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对塑件收缩痕的影响,对不同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熔体温度、模具温度的降低,保压压力和注射时间的增加都能减小收缩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正交试验的多曲率件弯曲回弹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多曲率件弯曲成形中回弹问题,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二维多曲率件冲压成形过程中各工艺参数的影响情况进行试验研究,以最少的试验次数,得到影响零件回弹因素的主次顺序,并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确定多曲率件冲压成形工艺参数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为后续三维多曲率件冲压成形及回弹的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管件收口工艺的刚塑性有限元模型,运用DEFORM-2D软件对不同的管件壁厚进行收口成形的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壁厚对收口质量、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和行程载荷变化以及可能产生的缺陷等。结果表明:为了满足管件收口的尺寸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在该模具下的收口,应该保证管件的壁厚大于5mm而小于15mm。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失效的汽车制动鼓取样分析,认为汽车制动时,制动鼓发生了组织转变(相变)。相变的结果导致在制动鼓工作表面出现硬质斑点及裂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灰铸铁含C量和在灰铸铁中添加微量合金元素。  相似文献   

19.
介绍唐山不锈钢公司提高扇形段的使用寿命以及对设备进行的改进与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环件径向轧制的非稳态因素导致环件位置、塑性铰位置、尺寸大小动态变化.运用Abaqus软件,对环件径向轧制过程塑性铰研究表明:塑性铰的动态变化受到压下量的影响.无导向辊径向轧制时,在开始阶段没有塑性铰,随着芯辊的不断进给而出现塑性铰,而且塑性铰位于与轧制区域相对的环件直径的另一端,且偏向轧制出口区域一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