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通过12块单向板和11根简支梁的试验,分析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受弯构件的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极限抗弯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当非预应力有粘结钢筋受拉区截面积的配筋率大于0.4%时,配筋指标和跨高比是影响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极限抗弯强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经验公式,并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受弯构件进行了全过程分析,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无粘结筋对构件抗弯刚度的贡献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材料力学方法推导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公式,指出无粘结筋对构件抗弯刚度的贡献小于有粘结筋对构件抗弯刚度的贡献,对布筋形式、荷载形式等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钢梁的分析方法,建立了简支索梁的基本概念及假设和基本平衡方程。本文得到了只有曲线布置预应力束才能提高钢梁桥抗弯刚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体系及梁板体系进行了试验研究,以研究大开间预应力混凝土板的构性。 相似文献
5.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榀两种类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模型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强柱弱梁型框架的破坏形态、延性、强度、网度及耗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文中提出了构造措施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曲线配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发承载能力的非线性分析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并对影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极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二榀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结构试验,验证设计理论与工程实际是否吻合,确定试制的工程管是否满足工程要求,为大批量生产提供改进依据。 相似文献
8.
董立华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180-180
本文从施工角度阐述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工艺,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及需重点注意的问题,从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和模板工程三方面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的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例归纳了该技术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及需重点注意的问题,并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不足,指出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大大简化了常规的预应力混凝±施工工艺,必将得到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四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上述两种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延性、耗能性、变形恢复能力及破坏特征等抗震性能。研究表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延性和变形恢复能力优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其延性系数平均高出20%;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耗能能力优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其等效粘滞系数平均高出29.2%;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承载力略高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其承载力平均高出7.42%;研究成果为不同工程情况下预应力梁的设计与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吕晨骥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176-177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经验,结合某大厦工程,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梁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利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使房屋空间更为灵活。同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面结构对克服混凝土开裂很有帮助,且施工方便。希望能给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20来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荷载试验结果,即试验过程中观测的挠度和梁底裂缝宽度,从荷载与跨中挠度的关系曲线出发,推得加载过程中的近似切线刚度。 相似文献
16.
17.
彭全胜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253-253
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变形计算方法,并通过与《结构设计原理》中提供的变形方法对试验梁的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实测的结果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正确性和计算精度,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公路桥梁中的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高效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研究”项目,开展了国内首条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跨面的初步研究工作,包括设计,施工以及测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十五根先张法部分预应力砼简支梁的试验,对部分预应力梁的正截面强度和使用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