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水利》2009,(9):28-28
在新一轮长江治理开发中,江苏省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深入贯彻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加重视长江的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更大力度地维护长江的健康生态。  相似文献   

2.
为了“一湖清水”——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受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汛后蓄水及鄱阳湖上游来水减少等因素影响,鄱阳湖出现持续的秋季低枯水位情况,给湖区民生、生态、经济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针对这种不断加剧的影响,为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江西省提出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本文围绕枢纽建设的必要性、工程规划、作用与效益以及目前围绕工程建设开展的研究工作等方面对枢纽工程进行全面细致的阐述,旨在让大家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3.
楼锋 《江苏水利》2014,(11):I0001-I0001
10月28-29日,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调研太湖治理新沟河工程建设。省政府副秘书长杨根平,省水利厅厅长李亚平、副厅长叶健、省水利工程建设局局长朱海生等陪同调研。 徐鸣充分肯定了新沟河工程建设的成绩,认为工程建设总体进展顺利,按照既定的建设目标扎扎实实在推进。对下一步工作,他提出三点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征地拆迁工作,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二要高度重视质量安全管理,努力建设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相似文献   

4.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多年来,江西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特别是鄱阳湖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为了保护这一湖清水,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启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利》2009,(9):32-33
四川省委、省政府抓住扩大内需、灾后重建机遇。作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战略部署,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四川农业上台阶的先导性工程,作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基础性项目,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民生水利、生产水利、生态水利、安全水利”建设,实现四川江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晓山 《江西水利科技》2009,35(2):87-92,98
分析了鄱阳湖存存的问题及江湖关系,总结了多年来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所取得的成效.鄱阳湖及鄱阳湖流域的保护与管理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做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因子和综合指数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的缺陷,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采用2011年平水期的实测水质资料,对鄱阳湖综合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各取样区综合水质指标均达到水环境功能目标,但都存在单项指标劣于水环境功能区的对应目标;五河入湖口区综合水质级别空间差异明显,饶河和赣江入湖口水质不容乐观;鄱阳湖周边环境对各入湖水系入湖前水质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空间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水环境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水质安全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本文通过收集湖区主要水质监测断面2003-2008年逐月监测资料,采用单因子评价、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季节性肯达尔检验等分析主要河流、湖泊水环境演变特征。研究表明,鄱阳湖区现状水质较好,全年、汛期、非汛期的I-Ⅲ类水面积比例分别为63.9%、99.3%、40.8%,水体处于中营养一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赣江、抚河、修河等人湖控制断面I一Ⅲ类水比例高于90%,乐安河、长江等控制断面I-Ⅲ类水质比例高于70%,湖口断面现状水质较差,Ⅳ类及以下水质比例高于30%。随着鄱阳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水质断面污染物浓度增加,湖泊I-Ⅱ类水面积比例呈下降趋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流域污染物排放量和人湖量,实现一湖清水的目标,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提供良好的水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水质安全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随着鄱阳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江西省提出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鄱阳湖水环境是影响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通过收集湖区主要水质监测断面2003~2008年逐月监测资料,采用单因子评价、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季节性肯达尔检验等分析主要河流、湖泊水环境演变特征。研究表明,鄱阳湖区现状水质较好,全年、汛期、非汛期的Ⅰ~Ⅲ类水面积比例分别为63.9%、99.3%、40.8%,水体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赣江、抚河、修河等入湖控制断面Ⅰ~Ⅲ类水比例高于90%,乐安河、长江等控制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高于70%,湖口断面现状水质较差,IV类及以下水质比例高于30%。随着鄱阳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水质断面污染物浓度增加,湖泊Ⅰ~Ⅱ类水面积比例呈下降趋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流域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湖量,实现一湖清水的目标,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提供良好的水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水环境分析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鄱阳湖1991~2003年的水质水文资料,分析了鄱阳湖10多年来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目前,产生水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面源污染加重;矿山开采产生的含重金属废水的污染;人们环境意识淡薄;行政部门对环境治理力度滞后和执法力度不够。为保护鄱阳湖水环境,应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移,并加强沿湖和湖内污染防治,恢复沿岸水生植被,增强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参考巢湖的多个治理规划、实施方案及有关文献,收集了巢湖水污染、水环境治理等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具体治理措施:控源截污,大幅度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积极治理规模畜禽养殖点源;综合治理污染严重的河道,其中微生物净化中小河道可作为治理首选技术之一;分区离岸打捞蓝藻及采用多种措施大量削减蓝藻数量;适宜规模调水,在确保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实现引江济巢、济淮工程,净化水体、扩大环境容量;大规模修复以芦苇为主的芦苇湿地,使巢湖植被覆盖率由5%恢复至20%;清淤与抬高生态修复区基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综合水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鄱阳湖1998~2012年水质资料及2008~2012年五河七口水文数据,对鄱阳湖污染负荷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平水年COD、氨氮、TP入湖量分别为278 563.7 t、47 218.06 t、10 931.3 t.丰水年COD、氨氮、TP入湖量分别513 296.5 t、80 452.18 t、14095.05 t.枯水年COD、氨氮、TP入湖量分别为219 094.8 t、46051.37 t、6448.57 t;(2)污染物通过五河七口进入鄱阳湖的量占进入鄱阳湖总污染物的绝大部分;(3)干湿沉降量较五河入湖所占的比例要小得多,但大于长江倒灌入湖污染物的量;(4)不同污染物之间相比也呈现不同的规律,COD经五河入湖的比例最高的是丰水年,经长江倒灌比例最高的是枯水年;氨氮经五河入湖比例为96%,经干湿沉降的约在4%左右;TP枯水年经长江倒灌的比例为3%,其余水文典型年均只占1%.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鄱阳湖区所面临的水资源安全问题。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天然水资源情势未发生显著性趋势变化,枯期湖区水位偏低造成湖区存在季节性、工程型缺水,三峡水库汛后集中蓄水、清水下泄等造成湖区枯期提前,加剧了湖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4.
刘发根  郭玉银 《人民长江》2018,49(21):27-31
鄱阳湖现行水功能区划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湖长制管理中显现出了诸多不足,如水功能区范围过宽致使无法明确地方政府责任、未统筹协调多个自然保护区范围重叠问题等。依据明确主体、分解责任、统筹兼顾、有效覆盖的原则,探讨了利于管理且切实可行的水功能区划方案。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将鄱阳湖环湖渔业用水区、鄱阳湖保留区等国划水功能区,在省划层面细化到县级行政区,构建国划与省划统一而逐层分解的水功能区划体系;通过统筹多个自然保护区划定"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区"水功能区,以促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及湖长制的推行,有效保护鄱阳湖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