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乌江流域思南县城、沿河县城、彭水县城等防护对象堤防建设的实际防洪能力低于规划标准,而且由于受上游水库的下泄和下游水库水位顶托的双重影响,导致流域的整体防洪能力不足。为了使上述3县城的堤防建设达到防洪设计标准,对乌江流域防洪调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梯级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模型和水库回水计算模型。以彭水县城为例,运用上述两种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防洪调度措施、不承担防洪任务水库应急调度以及应急转移等一些应对措施,可为乌江流域防洪调度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乌江流域总体规划、长江三峡以上防洪要求、南方电网运行特点、乌江流域水文特性等,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开展了乌江梯级水库优化调度和发电优化控制的基本理论研究,并根据该研究建立了乌江流域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调控系统,经过一系列优化调度规则、方法、措施在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节水增发电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乌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历程,详细分析了多信道混合组网通信方式在乌江流域梯级电站防洪度汛、水库调度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4.
范可旭  郭卫  张晶 《人民长江》2017,48(5):8-12
选取乌江梯级水库群为研究对象,通过乌江"2014.07"洪水防洪调度的实例,分析探讨了乌江梯级水库调度对下游防洪影响程度。2014年7月,乌江流域4个主要防洪控制断面发生了20~150 a一遇洪水。经水库群联合调度,各水库还原后入库洪水的峰现时间比天然洪水提前约15~24 h,入库洪峰增加约13%~30%,水库削峰率约为31.3%~45.8%,思南、沿河、彭水、武隆等4个防洪控制断面20~150 a一遇洪水被削减到4~10 a一遇。分析结果说明乌江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效果较好,可以供乌江流域梯级防洪调度参考。  相似文献   

5.
梯级水库群集中调度、联合管理是梯级水库形成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其管理效益已经初见成效。文章结合乌江流域梯级水库集中调度管理的实践,介绍了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水火联合调度、跨流域调度已是集中管理发展的趋势。为此,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梯级流域的集中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集中调度管理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乌江干流梯级水电站群远程集控系统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远程集控系统是集水情自动测报、水库优化调度、机组远程控制、发电优化调度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系统.本文介绍了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远程集控系统的建设目标和系统构成,论述了系统开发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洪家渡水库是乌江流域梯级电站水库群的龙头水库, 它的控制运用对整个梯级电站的防洪防汛、水库调度以及梯级电站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针对洪家渡水库特点, 对洪家渡水库流域水文气象特性、洪水组成等特点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洪家渡水库洪水预报的方式和调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乌江流域水电站群优化调控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乌江流域总体规划、长江三峡以上防洪要求、南方电网运行特点及乌江流域水文特性等.开展了乌江梯级水库优化调度和发电优化控制的基本理论研究,建立了乌江流域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调控系统,其在系统中应用,实现了节水增发电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乌江流域梯级水库群中既有多年调节水库,又有年调节、季调节和日调节水库形成的混联水库群,由于上游龙头洪家渡多年调节水库的建设投运,原单一水库调度管理已不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提出了要充分发挥流域联合调度优势,进行乌江流域梯级水库远程集中调度。经过3年的水库远程集中调度管理,按照安全高效、科学合理、充分利用的原则精心调度水库,增强了上下游水库水能补偿作用,实现了流域梯级水电站群安全经济运行,提高了梯级水电站群的水能利用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梯级水库联合调度规律是指导梯级水库优化运行的重要手段,目前尚无完整的梯级水库群调度规律的理论体系.为此,提出一种可获取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规律的改进调度函数方法,并应用逐步回归法对调度函数进行拟合及相关因子的选择.以乌江流域梯级水库群为例,开展其联合调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较原设计方案,多年平均发电量比设计值增加了14.43亿kW.h,涨幅达5%,保证出力提高到2431.9 MW,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依据乌江流域7个水文站56a的年径流资料,采用集中度(期)、Kendall和R/S等方法分析流域径流年内分配、趋势性等径流特征。结果表明:乌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径流近50a来总量呈不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上下游不一致特点,且这一趋势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具有正的持续性,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梯级水库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乌江梯级水库远程集中调度管理,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了乌江流域水调自动化系统建设,提高了梯级水电站群的水能利用率和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乌江流域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乌江流域水调自动化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通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对流域水情、气象、梯级电站的电力生产和水库调度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自动送到水调自动化系统进行在线信息管理,以此为依据作出准确的洪水预报、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等方案。乌江流域水调自动化系统建成后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水力资源,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发挥乌江构皮滩、思林水库的防洪作用并合理利用洪水资源,研究两库在常遇洪水下的联合调度方式具有实际意义。在分析乌江流域水文气象特征、洪水组成及遭遇规律、水文气象预报水平、水库预报预泄能力以及下游河道泄流能力的基础上,对各设计频率洪水、典型大洪水进行了调洪演算,提出了思林水库常遇洪水实时预报调度的启动条件和操作控制指标,拟定了两库的联合预泄调度方式,并分析了联合调度的风险和效益。分析结果有助于充分发挥两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2014年7月14~17日,受高空槽和低涡切变共同影响,贵州乌江流域出现1991年以来少有的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全流域3 d面平均降雨量190 mm,乌江干流及其支流相继发生大洪水,乌江梯级水电站除洪家渡外全部开闸泄洪。经科学调度梯级水电站,最大限度减轻中下游思南、沿河县城损失。通过对流域降雨、洪水、灾情及水库调度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提出乌江流域防洪调度意见,为流域防洪和水库联合调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水库调度过程中充分考虑最低消落库水位的控制运用对整个梯级电站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根据洪家渡水电站水库在乌江流域的重要位置和自身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后建议以1 095.0 m为洪家渡水电站水库的最低消落库水位,同时阐述了最低消落库水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乌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GSM终端死机及GSM主通道因公共移动网络故障、堵塞等引起中心站、分中心站无法准确及时接收遥测站水情信息的现象,对流域水库的梯级调度和洪水预报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对遥测站的供电系统、RTU程序以及中心站和分中心站的接收平台程序进行改造,彻底解决了GSM终端死机以及中心站、分中心站无法准确及时接收遥测站水情信息的问题,保证了遥测站水情信息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乌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目前的组网建设情况,然后对目前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采用的几种通信方式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以各种通信方式组网的系统在运行可靠性、数据畅通率、数据传输延时、系统运行维护费及建设费用等方面的优缺点,提出了乌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水库近坝区遥测站采用VHF通信组网、远坝区遥测站采用GSM加NMARSAT—C卫星双信道通信组网的系统优化改造方案,使系统在改造费用可接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同时降低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更好地为乌江流域梯级水库的防洪度汛及优化调度服务。  相似文献   

19.
节能增效型水库调度信息一体化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节能增效型水库调度信息一体化平台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丰富与扩展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结合水能资源在电网调度的运用,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在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中采用了最新的信息集成方式、多层次软件构架、发电计划模型,结合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了调度运行使用;平台的研究促进了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为后期的自动化系统信息集成、水库调度智能化业务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水库调度性能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付湘  刘庆红  吴世东 《水利学报》2012,43(8):987-990,998
运用水库常规调度和优化调度模型,分别确定水库调度策略,从水电站发电和下游生态需水的可靠性、可恢复性、脆弱性和防洪调度权转移风险出发,建立基于综合利用水库调度模型的调度性能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新安江水库调度为例,对1960—2009年旬径流系列的常规与优化调度结果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库优化调度方法比常规调度方法的发电效益、可靠性、可恢复性更高,但其发电脆弱性和防洪调度权转移风险更高。水库调度性能指标全面地评价了不同调度方法对水库调度结果的影响,该研究为综合利用水库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决策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