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远红外织物对乳腺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效应,使用6种不同的远红外锦纶织物和普通锦纶织物对MCF7、Bcap37和MDA-MB-231 3种乳腺癌细胞进行辐射培养,对比分析了织物材料以及辐射时长对3种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远红外锦纶织物的远红外光发射率有所差异,其中茶叶碳锦纶的远红外光发射率在6种远红外织物中最强;6种远红外织物可不同程度地抑制MCF7和Bcap37 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对MDA-MB-231细胞也有抑制作用但不显著;随着远红外光辐射时长的延长,远红外锦纶织物的远红外光发射率越高,其抑制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越显著,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说明远红外织物可抑制且不促进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为探究穿戴远红外织物作为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纬纱中远红外涤纶长丝含量和织物组织结构对织物远红外性能的影响,以普通涤纶丝为经纱,远红外涤纶长丝与黏胶长丝为纬纱,试织了14种不同规格的织物试样。测试各试样的远红外辐射温升、远红外发射率以及体表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对织物的远红外性能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随着纬纱中远红外涤纶长丝含量的增加,织物的远红外温升和发射率逐渐增强;纬纱中远红外涤纶长丝含量不同时,织物对体表皮肤微循环血流促进效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织物组织为蜂巢组织时,织物的远红外温升和发射性能最好;当组织结构为平纹时,织物对体表皮肤微循环血流促进效果最差;当织物组织不同时,织物对体表皮肤微循环血流的促进效用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远红外纺织品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远红外纺织品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远红外织物的功能及其机理,并探讨了远红外织物的加工方法和测试方法,展望了远红外纺织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将二氧化硅(SiO2)和氧化锌(ZnO)纳米粒子添加到纺丝液中,利用静电纺丝将SiO2/ZnO/PU纳米纤维沉积在均匀输送的棉网上,通过传统纺纱工艺制成远红外/抗菌多功能纳米纤维纱线,并对其织物的远红外发射率和抗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SiO2和ZnO粒子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增强织物的远红外发射功能,其发射率随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质量分数为6%时,纳米纤维纱线具有较好的形貌与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远红外发射率和优异的抗菌性能,远红外发射率为0.896,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99.99%。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石墨烯多功能阻燃面料的开发方案。采用不同基材、不同含量的石墨烯纤维与阻燃类纤维混纺,研究最优纤维配伍方式。设计7种纤维混纺比,在纱线、织物规格与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测试混纺织物的强伸性、透气性、阻燃性、抗菌性以及远红外功能,分析石墨烯纤维基材与含量对织物力学性和功能性的影响。采用灰色近优综合评价法对7种织物的白化灰近优度进行优劣排序。结果表明:黏胶基石墨烯/腈氯纶/阻燃涤纶/锦纶基石墨烯/聚酰亚胺混纺比为20/30/20/10/20时,织物的远红外发射率为0.98,远红外辐射温升为2.5 K;织物经50次水洗后对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达到9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9%;织物燃烧时无续燃、阴燃现象,损毁长度<100 mm。此外该织物开发方案的近优度值最接近1,综合性能最佳,具有阻燃、抗菌、远红外复合功能,认为采用30%石墨烯纤维与阻燃类纤维混纺,可以赋予织物良好的抗菌和远红外功能。  相似文献   

6.
探讨棉远红外锦纶混纺纱及织物的性能。纺制出同规格棉/远红外锦纶20/80、35/65、55/45及80/20混纺纱和纯棉纱,测试了各单纱的断裂强力、毛羽、条干,并测试了棉/远红外锦纶35/65和纯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和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棉远红外锦纶临界混纺比大约为55/45;随着远红外锦纶混纺比的减少,混纺纱的毛羽逐渐增多,混纺纱的断裂强度先减小后增大,而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逐渐下降,混纺纱条干不匀率先恶化后改善;混纺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和抗菌性能明显高于纯棉织物。认为:棉远红外锦纶具有较好的功能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远红外织物市场动态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社会需要,纺织创新和科技发展三方面阐明远红外织物形成基础,并在介绍日本和我国远红外织物市场现状和同时,指明远红外织物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精棉/罗布麻/远红外粘胶三合一混纺纱的主要技术关键.该产品采用功能纤维罗布麻、远红外粘胶与精棉混纺,纤维的特性得到复合、优化、互补,形成了独特的产品风格.开发过程中,利用已有设备,加大了对重点工艺的技术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远红外纤维是一种功能性纤维,其织成的织物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远红外纤维的性能、产品大类以及典型的品种,最后提出了功能新型化、功能高效化、功能综合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远红外聚酯/木棉/棉纤维多组分复合功能织物性能,分别制织出平纹、斜纹、缎纹、蜂巢等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并对织物的厚度、强力、保暖性、抑菌性等性能进行测试,剖析各性能指标变化趋势,最后采用灰色近优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优选出综合性能最佳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4种组织结构织物均具有优良的服用性与保暖抑菌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1.
远红外纺织品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远红外纺织品的发展概况,对远红外织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功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远红外织物的加工及性能测试方法,提出了测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远红外纺织品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远红外功能粉末elite-A是具有热电效应和压电效应的物质,具有较高的远红外发射率。文中将远红外功能粉末elite-A通过涂层整理和浸轧整理方法固着在各类纺织品上,探讨了整理工艺对远红外功能纺织品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整理后织物的远红外发射率、远红外升温效果及耐洗性能。结果表明,远红外功能粉末elite-A涂层整理和浸轧整理后织物的远红外发射率升高,且远红外升温效应明显,经10次水洗后仍具有较好的远红外升温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远红外涤纶保健针织面料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远红外涤纶保健针织面料的开发进行了探讨,对所开发织物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举例对产品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逄兰芹 《毛纺科技》2012,40(6):8-11
介绍了利用远红外丙纶纤维、拉细羊毛及细旦涤纶开发生产多组分远红外保健轻薄精纺呢绒的原料组成、工艺流程、工艺特点、技术难点和产品特性。重点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阐述。该产品充分发挥了远红外丙纶纤维、拉细羊毛纤维及细旦涤纶纤维优势互补的特性,赋予了单种纤维织物所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手感风格及保健功能,产品不仅具有优良的舒适性能,而且具有远红外保健功能,显著提高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实物质量及服用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5.
远红外织物保健性能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远红外织物保健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大量的有关远红外织物保健功能的研究实例,以期能够促进这一新型纺织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设计一种罗布麻与棉混纺织物的染整生产工艺,并探讨染整加工后混纺针织物的色泽、手感、规格、色牢度,并进行抗菌性能、远红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加工后的混纺织物色泽均匀、手感光滑、规格稳定性及各项色牢度均符合国标服装用针织品要求;罗布麻与棉混纺面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0%、99.0%和79.0%;远红外测试结果表明,罗布麻与棉混纺织物的远红外发射率为0.94,远红外辐射温升为2.3℃。  相似文献   

17.
远红外织物功能的测试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主要介绍了远红外织物及远红外织物对人体的作用 ,归纳讨论了检测远红外织物功能的三类方法 ,对它们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义有  史向阳 《纺织学报》1995,16(3):54-56,60
本文对远红外涤纶保健针织面料的开发进行了探讨,对所开发织物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产品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经过远红外物质和中草药制剂处理的织物进行保温性和抗菌性测试 ,发现经处理后的织物其保温性好 ,远红外物质本身具有弱的抗菌性 ,经中草药制剂处理后 ,织物的抗菌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有关研制常温高辐射率的远红外辐射超细粉及载附该粉料的纺织保健制品。探讨了粉料的常温辐射机理及远红外纺织制品对人体的作用过程;研究确定了远红外织物改善人体体表微循环、提高体表温度和提高织物保温性的医疗保健保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