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曲拉通X-114)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对水溶液中曲拉通X-114的紫外光谱产生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00~350nm范围内,曲拉通X-114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23nm,AEO-9的紫外吸光度接近于0;在水溶液中,AEO-9能减弱曲拉通X-114的紫外吸光度,降幅达3.4%;AEO-9还能显著降低曲拉通X-114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当AEO-9的浓度从0增加到0.050mmol/L 和0.100mmol/L时,曲拉通X-114的表观cmc从0.219mmol/L分别降至0.207mmol/L和0.202mmol/L。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β-环糊精(β-CD)能有效降低AEO-9对曲拉通X-114的紫外吸光度及表观cmc的影响,在曲拉通 X-114和AEO-9复配水溶液中,按物质的量比1∶1加入β-CD,复配水溶液中曲拉通X-114的回收率从95.8%~103.3%变化至99.0%~100.1%,表明了β-CD能明显降低AEO-9对曲拉通X-114的干扰作用。红外光谱表征结果(FTIR)、核磁共振氢谱表征(1H NMR)及热重差热分析表征结果(TG-DSC)表明,曲拉通X-114进入β-CD 分子空腔并形成包结物,是阻断曲拉通X-114分子形成混合胶束以及消除AEO对曲拉通X-114的干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聚氧乙烯-8-辛基苯基醚(曲拉通X-100)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对复配水溶液中曲拉通X-100的紫外光谱信号产生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TAB不仅能增强水溶液中曲拉通X-100的吸光度,还能降低曲拉通X-100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当DTAB的浓度从0增加到0.100和0.200?mmol/L时,曲拉通X-100的表观cmc从0.187?g/L分别降至0.170和0.154?g/L。在曲拉通X-100和DTAB复配水溶液中,按n(曲拉通X-100)?︰n(β-环糊精)=?1︰1加入β-环糊精,不仅能有效减少曲拉通X-100和DTAB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可以增强曲拉通X-100紫外光谱信号强度,二者复配水溶液中曲拉通X-100回收率从92.0%~97.3%增加到98.8%~102.2%,曲拉通X-100浓度的检测精度显著提高。Job’s实验结果和FT-IR结果表明,曲拉通X-100分子进入β-环糊精分子空腔形成包结物,是β-环糊精消除各种相互作用对曲拉通X-100紫外光谱产生干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银杏叶片中测定槲皮素含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增敏荧光新方法。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及p H等外界条件对槲皮素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曲拉通X-100(Triton X-100)、β-环糊精(β-CD)4种有序介质,SDS在碱性(p H=9.12)介质中对槲皮素荧光增敏效果最好,在最大激发波长464 nm、最大发射波长542 nm处有强荧光发射峰。在p H=9.12、SDS浓度为1.5×10~(-2)mol/L优化实验条件下,体系荧光强度与槲皮素含量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14μg/m L,检出限为0.16g/L,RSD为1.56%。本方法用于4种银杏叶片中槲皮素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9):1711-1715
将两亲性β-环糊精(β-CD)接枝水杨醛类席夫碱聚合物(PHVB-graft-β-CD)在DMF/水(体积比4∶1)中进行自组装,形成内核含有水杨醛席夫碱配体、外壳含有β-CD基团的聚合物胶束(20 mg/m L);水杨醛席夫碱配体与Zn(OAc)2进行配位反应,同时实现胶束内核的交联固定化和荧光功能化;除去溶剂,干燥,将聚合物胶束分散于纯水中(1 mg/m L),利用β-CD基团与客体金刚烷胺盐酸盐(ADA)间的主-客体包络作用,对外壳进行阳离子化修饰。通过UV-Vis、FLL、DLS和TEM分别对聚合物胶束的合成进行了跟踪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利用金属-配体配位作用和主-客体包络作用,分别对聚合物胶束的内核和外壳进行适当的功能化和修饰,可以获得结构稳定、粒径大小约为47 nm的水分散性阳离子化荧光聚合物胶束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16,(9):1711-1715
将两亲性β-环糊精(β-CD)接枝水杨醛类席夫碱聚合物(PHVB-graft-β-CD)在DMF/水(体积比4∶1)中进行自组装,形成内核含有水杨醛席夫碱配体、外壳含有β-CD基团的聚合物胶束(20 mg/m L);水杨醛席夫碱配体与Zn(OAc)2进行配位反应,同时实现胶束内核的交联固定化和荧光功能化;除去溶剂,干燥,将聚合物胶束分散于纯水中(1 mg/m L),利用β-CD基团与客体金刚烷胺盐酸盐(ADA)间的主-客体包络作用,对外壳进行阳离子化修饰。通过UV-Vis、FLL、DLS和TEM分别对聚合物胶束的合成进行了跟踪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利用金属-配体配位作用和主-客体包络作用,分别对聚合物胶束的内核和外壳进行适当的功能化和修饰,可以获得结构稳定、粒径大小约为47 nm的水分散性阳离子化荧光聚合物胶束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6.
高灵敏度显色反应测定水中痕量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水中汞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在β-环糊精和曲拉通X-100存在下,基于汞与2-(5-溴吡啶-2-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的显色反应,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65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60×105L/(mol·cm),汞质量浓度在0~960μ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A=0.002 3 c 0.007 1(c为汞的质量浓度,μg/L),相关系数r=0.998 4.本方法已用于水中痕量汞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以黄铜片为基体进行化学镀铜,基础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CuSO4.5H2O10g/L,EDTA-2Na40g/L,NaOH12g/L,HCHO10mL/L,pH13.0,温度35°C,时间10min。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P-10、曲拉通X-100和吐温-80对起镀时间、沉积速率、铜镀层韧性和晶粒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都会降低铜的沉积速率。质量浓度为1~9mg/L时,曲拉通X-100和OP-10都能使铜镀层的韧性改善和晶粒细化,同时延长起镀时间;吐温-80会显著降低铜的沉积速率,但对铜镀层韧性的影响不大。与曲拉通X-100和吐温-80相比,OP-10是较理想的沉铜韧性改善剂。  相似文献   

8.
在298.15 K时用电导法、表面张力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与胆汁盐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脱氧胆酸钠(NaDC)、胆酸钠(NaC)的包结作用。研究表明:NaDC、NaC与β-CD形成包结物,经最小二乘法拟合,在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范围内临界胶束浓度(CMC)随着β-CD浓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加关系。用数学方法计算出β-CD与NaDC、NaC形成1∶1型的稳定包结物的包结常数5450 kg/mol,它将对模拟酶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周玉青  李强 《广东化工》2014,41(21):78-79,81
研究了在超声辅助条件下β-环糊精(β-CD)处理含酚(苯酚)废水的吸附规律和处理苯酚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频率20 k Hz,超声声强0.2 W/cm2,苯酚初始浓度100 mg/L,p H为6.0,溶液体积100 m L,反应温度40℃,吸附时间240 min,β-CD用量40 g/L,去除率最高达到1.28 mg/g,比单独使用环糊精提高0.26 mg/g。  相似文献   

10.
在SLDED(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与AEO-7(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复合水溶液中,AEO-7可对紫外光谱法检测SLDED产生明显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当复合水溶液中AEO-7的浓度为1.000 mmol/L时,0.200 mmol/L SLDED的吸光度由1.527降为1.409。同时,AEO-7还会降低SLDED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cmc),当AEO-7的浓度分别为0.400、1.000 mmol/L时,SLDED的ccmc由纯水中的0.320 mmol/L分别降低至0.317、0.289 mmol/L。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HP-β-CD(羟丙基-β-环糊精)能有效消除AEO-7对SLDED检测结果的干扰作用,在复配体系中按n(SLDED)∶n(HP-β-CD)=1∶2加入HP-β-CD后,复配体系中SLDED的检测准确度明显提高。综合红外光谱表征与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的结果,可推测出SLDED分子进入HP-β-CD分子空腔,并形成n(SLDED)∶n(HP-β-CD)为1∶2的包结物,是HP-β-CD消除AEO-7对SLDED的干扰以及阻...  相似文献   

11.
添加剂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cmc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5℃时利用电导法测定了添加剂甲醇、乙醇、丙醇、PEG、β-环糊精和NaOH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甲醇、乙醇、丙醇、PEG、NaOH加入量的增加,均使SDBS溶液的cmc值降低;不同分子量的PEG对SDBS溶液cmc值的影响是相同体积分数的PEG200相似文献   

1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对复配体系中二者的检测产生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OP-10能对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SDBS的表观cmc及荧光强度产生显著影响:当OP-10的浓度从0增加到0.500,1.000和2.000 mmol/L时,SDBS的表观cmc由1.183 mmol/L分别降低至1.011,0.861和0.658 mmol/L;增加OP-10的浓度还将导致SDBS的同步荧光强度逐渐增大。SDBS也会对比色法检测OP-10产生显著影响。按SDBS的摩尔计量比加入1∶1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能明显降低SDBS和OP-10间的相互作用,二元复配溶液中SDBS和OP-10的回收率分别由80.2%~105.2%和65.4%~93.1%变化至101.1%~101.4%和101.4%~102.6%,SDBS和OP-10的检测准确度均显著提高。Job’s实验及FT-IR分析表明,SDBS分子进入HP-β-CD分子的内腔进而形成1∶1的包结物,是降低各种相互协同作用对检测SDBS和OP-10产生影响的主因。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22,(5):1239-1244
以顺丁烯二酸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纳米渗吸剂(N-SA),用红外光谱仪、核磁氢谱仪对产物进行表征,用表面张力仪测定cmc,用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检测粒径分布及形态,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和旋转界面张力仪测试对岩心的润湿性能改变,使用具塞渗吸瓶和岩心流动仪对纳米渗吸剂(N-SA)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渗吸剂(N-SA)的cmc为0.042 g/L,在水溶液中以球形胶束存在,0.1%的粒径为91.2 nm,与煤油的界面张力低于1×10(-3)mN/m,可以使亲油性岩心转变为亲水性,对于低渗岩心,静态渗吸效率为45.3%,可提高动态水相相对渗透率。将纳米渗吸剂(N-SA)与压裂相结合,提出压驱工艺,并在X井取得良好效果,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环糊精因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尤其是经过交联剂改性的交联β-环糊精(MDI-β-CD),可以处理与其空腔尺寸匹配的苯酚污染物,具有更好的处理苯酚废水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MDI-β-CD处理苯酚废水的效果,研究其在超声协同条件下的废水处理能力和适合工况。通过对MDI-β-CD用量、废水pH值、废水浓度、超声声强和频率的研究,找到处理苯酚废水的适合工艺条件:超声频率20 kHz,超声声强0.2 W/cm2,苯酚初始浓度100 mg/L,pH值6.0,溶液体积100 mL,反应温度40 ℃,吸附时间120 min,MDI-β-CD用量40 g/L;在此条件下,MDI-β-CD与超声协同处理苯酚废水吸附效率可以达到94.1%。  相似文献   

15.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研究了氟比洛芬对映体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的拆分。考察了羟丙基-β-环糊精的浓度、流动相pH值、有机调节剂、柱温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同时探讨了HP-β-CD对氟比洛芬对映体在反相高效液相中的分离机制且计算出相应的包结常数。确定了色谱条件:YMC-Pack ODS-A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5%乙酸(pH3.5,三乙胺调节)含25 mmol/L羟丙基-β-环糊精:甲醇(80:20,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紫外检测波长为247 nm。通过容量因子(k’)的倒数1/k’对[HP-β-CD]的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氟比洛芬与HP-β-CD形成包结比为1:1包结物,(+)-氟比洛芬的包结常数为1.83 L/mol,(-)-氟比洛芬的包结常数为1.67 L/mol。  相似文献   

16.
时光霞  刘郁 《广东化工》2014,(8):104-105,107
文章利用β-环糊精(β-CD)的结构和性能对含苯酚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实验考查了吸附时间、pH、温度、用量、废液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得出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吸附时间为240 min,pH为5~7,β-CD用量为4 g/L,苯酚初始浓度为100 mg/L,吸附温度40℃,最高吸附率可以达到42.5%。进一步研究在30℃条件下,β-CD吸附苯酚废水过程符合Freundlieh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7.
《农药》2016,(5)
[目的]制备难溶性药物环氧虫啶的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包合物,并对其表征。[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环氧虫啶-DM-β-CD包合物,运用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镜法对其进行表征,相溶解度法研究环氧虫啶和DM-β-CD的包合特性。[结果]DM-β-CD与环氧虫啶以1∶1的比例形成环氧虫啶-DM-β-CD包合物,其溶解度为(14.3±0.2)g/L。在水中放置24 h时,环氧虫啶及其包合物分别水解了62.1%和3.6%。[结论]DM-β-CD与环氧虫啶形成包合物,提高了环氧虫啶的水中溶解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β-CD微球;使其对玫瑰香精进行固化。通过L9(34)正交实验对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红外、X-衍射和热重对固化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固化工艺为:m(β-CD微球/g)︰V(香精/mL)=4︰1,固化时间4h,固化温度50℃,搅拌速度600 r•min-1;在此条件下,玫瑰香精的固化率为64. 2%,产率为89.5%;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玫瑰香精和β-CD微球的投料比>固化温度>搅拌速度>固化时间。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芯和β-环糊精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制备了玉米芯-β-环糊精复合材料(CB-β-CD),通过FTIR、SEM、BET、热重分析仪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B-β-CD对酸性品红(AF)和孔雀石绿(MG)在不同吸附条件下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0 mL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加入10 mg吸附剂,吸附3 h, CB-β-CD对MG和AF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2.16 mg/g和58.04 mg/g。MG在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吸附剂的吸附,AF在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吸附剂的吸附。AF和MG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整个吸附过程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经过5次循环使用,该材料的吸附性能仍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云南化工》2015,(2):8-13
用β-CD与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SMA)反应,制备了β-CD质量分数为49.8%的水不溶性SMA-β-CD,并用IR、元素分析及热分析表征。以SMA-β-CD为吸附剂,研究了25℃下SMA-β-CD对水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性能随体系p H升高而提高,吸附在120 min内达到平衡。固液比为0.25g/L时,SMA-β-CD对20 mg/L的MB的吸附率为100%;固液比为0.5 g/L时,对213.6 mg/L的MB吸附率达98%。SMA-β-CD对MB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由Langmuir方程求得的最大吸附量为316.4 mg/g;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