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元祥 《精细化工》2012,29(1):45-48,81
为了寻求具有除草活性的化合物,以3-甲基苯酚为起始原料,通过酰化反应及取代反应合成了中间体4-(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2-甲基苯甲醛(Ⅲ),运用中间体(Ⅲ)通过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12个2-[4-(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2-甲基苯基]-2-(取代苯胺)乙腈类衍生物,三组分反应具有良好的收率,为64%~96%。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由4,6-二甲氧基-2-氯嘧啶与氰乙酸叔丁酯反应制备了2-氰基-2-(4,6-二甲氧基嘧啶基)乙酸叔丁酯,而后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作用下,由2-氰基-2-(4,6-二甲氧基嘧啶基)乙酸叔丁酯脱羧制备了标题化合物。着重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物质的量比对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较佳的合成条件为:n(对甲苯磺酸)∶n[2-氰基-2-(4,6-二甲氧基嘧啶基)乙酸叔丁酯]=0.08∶1,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00℃,产物收率可达90%以上。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1、3CNMR、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类高效的除草剂,被广泛应用在园林、旱地、防虫水田、森林防火隔离带和非耕地杂草等各个方面。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是磺酰脲类除草剂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本选题主要采用以硝酸胍和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环合生成2-氨基-4,6-二羟基嘧啶,再通过与三氯氧磷反应,三乙胺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氯化得到2-氨基-4,6-二氯嘧啶,最后与甲醇钠反应,甲氧基化得到目标化合物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试验通过探讨实验条件对产率的影响,优选最佳反应条件,总收率达到53.3%。  相似文献   

4.
朱平华 《当代化工》2005,34(5):330-331,344
通过4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嘧啶类化合物.所得产物经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为2-氯-4,6-二甲氧基嘧啶.经过多次试验,总收率达78.6%.此产物的合成为农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丙二腈、甲醇为起始原料,首先合成了1,3-二甲氧基丙二亚胺二盐酸盐,然后经碱中和得到1,3-二甲氧基丙二亚胺单盐酸盐,再与单氰胺反应得到3-氨基-3-甲氧基-N-氰基-2-丙脒,最后在甲醇中回流闭环得到目标产物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产品含量大于99.0%,总收率80.9%。该工艺原料易得、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嘧啶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生物活性,而芳氧乙酸类化合物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以乙酰丙酮及尿素为主要原料合成4,6-二甲基-2-羟基嘧啶中间体,再与氯乙酸反应合成4,6-二甲基-2-羧甲氧基嘧啶。中间体和目标产物。产物结构经熔点(m.p.)、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等手段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7.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种被世界公认的高效、环保的绿色型农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作为一种重要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合成中间体也随之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合成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填补了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合成方法在近10年中发展的综述空白问题。  相似文献   

8.
2-甲基磺酰-4,6-二甲氧基嘧啶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彩波 《浙江化工》2005,36(4):16-17
以硫脲和丙二酸二乙酯为初始原料合成2-甲基磺酰-4,6-二甲氧基嘧啶,其合成路线新颖、简便.2-甲基磺酰-4,6-二甲氧基嘧啶是农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特别在绿色农药新品种2-(4,6-二甲氧基)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衍生物的合成中.  相似文献   

9.
以甲醇与丙二腈为主要原料,在无水甲苯的氯化氢体系中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合成1,3-二甲氧基丙二亚胺盐酸盐;碱中和后与单腈胺反应生成3-氨基-3-甲氧基-N-腈基-2-丙咪;甲苯中回流环合生成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到了合成目标产物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目标产品的最终收率为75%(以丙二腈记)。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农药中间体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合成研究进展。介绍了以丙二睛、硝酸胍与丙二酸二乙酯、2-氨基4,6-二氯嘧啶为原料的合成工艺路线和研究水平。分析比较了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合成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工业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2-(2-硝基苯基)乙腈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3个新型的N-[2-[(4,6-二甲氧基嘧啶-2-基)(羟基)甲基]苯基]取代甲酰胺类化合物,通过1HNMR、MS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50 g/hm2的有效成分用量条件下,合成化合物都没有表现出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2,6-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与无水甲醇在浓硫酸或三氟化硼-乙醚的催化下制备2,6-二羟基苯甲酸甲酯,收率分别为43.5%、46%;2,6-二羟基苯甲酸甲酯再与4,6-二甲氧基-2-甲磺酰嘧啶(DMSP)在碳酸钾丙酮条件下反应生成2,6-双(4,6-二甲氧嘧啶氧基)苯甲酸甲酯,收率91.5%;所得中间体经20%的氢氧化钾水溶液水解后由0.7%的柠檬酸酸化后生成2,6-双(4,6-二甲氧嘧啶氧基)苯甲酸,收率72%。  相似文献   

13.
以邻甲酚、醋酸酐、4,4-二甲基异嗯唑-3-酮、4,6-二甲氧基-2-甲磺酰基嘧啶为原料,经乙酰化、溴化、Ⅳ_烷基化、醚化4步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2-(2-(4,6-二甲氧基嘧啶-2-氧)苯基)-4,4-二甲基异嚷唑-3-酮,收率42.4%,化合物结构采用^1H NMR、IR、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4.
张宇  邵玉昌  刘威  吕连海 《精细化工》2011,28(5):501-504
以三聚氯氰为起始原料,通过格氏反应、Friedel-Craft反应、醚化反应及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两个含受阻胺结构的新型三嗪类双功能光稳定剂——2-苯基-4,6-二[2-羟基-4-(2,2,6,6-四甲基哌啶氧基羰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Ⅳa)及2-苯基-4,6-二[2-羟基-4-(1,2,2,6,6-五甲基哌啶氧基羰基甲氧基)苯基]-1,3,5-三嗪(Ⅳb),收率分别为37.6%和38.1%;用MS、1HNMR和IR确定了目标产物的结构;测试了其紫外吸收性能。结果显示,目标产物在270~400 nm有较强吸收,Ⅳa和Ⅳb最大摩尔吸收系数分别为6.651 3×104L.mol-1.cm-1(276nm),2.837 4×104L.mol-1.cm-1(339 nm);6.435 9×104L.mol-1.cm-1(276 nm),2.648 3×104L.mol-1.cm-1(339 nm)。  相似文献   

15.
夏俊  孙宏斌 《现代化工》2011,31(Z1):128-129
以乙酰丙酮为起始原料,经过环化、甲基化和氧化反应3步合成了4,6-二甲基-2-甲磺酰基嘧啶,总收率61.23%.最后一步氧化,使用oxone氧化剂,反应安全高效.中间体及目标分子结构经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熔点测定确证.  相似文献   

16.
以甘氨酸为起始原料,经Micheal反应、酯化、氨基保护、环合、得3-氨基-4,6-二氢吡咯并[3,4,c]吡唑-5(1H)-叔丁氧羰基,再经酰化、脱boc保护,生成的化合物与扁桃酸酰化、脱保护得(R)-N-5-(2-甲氧基-2-苯乙酰)-3-([4-(4-甲基哌嗪)苯甲酰基]氨基)-4,6-二氢吡咯[3,4-c]吡唑,总收率为24.5%。  相似文献   

17.
刘恩德 《精细化工》2011,28(3):284-288
以三聚氯氰为原料,通过格氏反应、Friedel-Craft反应合成了2-氯-4,6-二(4-联苯基)-1,3,5-均三嗪(Ⅳ);化合物Ⅳ在碱性条件下与溴代烷反应合成了3种2,4-二(4-联苯基)-6-(2-羟基-4-烷氧基苯基)-1,3,5-均三嗪(Ⅴ1~3)。用FTIR、MS、1HNMR对化合物Ⅴ1~3结构进行了确证,用TGA、UV-Vis对化合物Ⅴ1~3的热稳定性、紫外吸收及光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市售商品化紫外线吸收剂UV-1577相比,化合物Ⅴ1~3的T5(质量损失5%时的温度)提高了40~60℃;具有更宽的吸收范围和更高的最大摩尔吸收系数(εmax)。化合物Ⅴ1~3的εmax分别为:79 448.28 L/(mol.cm)(λmax=318.5 nm),80 873.51 L/(mol.cm)(λmax=319 nm),76 774.7 L/(mol.cm)(λmax=319 nm)。  相似文献   

18.
陈邦  苟小峰  刘源发  孙晓红 《应用化工》2012,41(2):229-231,236
采用二步反应考察了4-[2-(4,6-二甲氧基嘧啶基)]-3-硫代脲酸苯酯合成的最优反应条件,通过氢谱(1H NMR)、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和熔点测定,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结构分析。采用离体含毒介质法,对合成产物进行杀菌毒力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0.1 mol氯甲酸苯酯和0.2 mol硫氰酸钾,在乙酸乙酯中50℃反应2 h,滤去生成的氯化钾,加入4,6-二甲氧基嘧啶-2-胺0.08 mol,在60℃下反应4 h,产品总得率不低于75%。产品对植物病害菌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