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碰撞阻尼器抑制机翼/外挂颤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利用碰撞阻尼器抑制机翼/外挂颤振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碰撞阻尼器抑颤的机理,提出了“模态转移抑颤”的概念.针对碰撞阻尼器的非线性阻尼特性,在抑颤机理分析中采用了等效线化法和数值仿真法两种途径,并对一个带翼尖外挂的准三角机翼模型进行了抑颤风洞实验.实验结果及理论计算都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在机翼外挂联接处安装碰撞阻尼器后,系统的颤振速度提高了29.4%,颤振品质也大获改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碰撞阻尼器引入机翼/外挂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碰撞间隙对机翼/外挂系统颤振速度的影响,建立了半主动抑制颤振模型,用增益调度控制方法对带碰撞阻尼器的机翼/外挂系统进行反馈控制。结果表明,机翼/外挂系统颤振速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用解耦挂架抑制机翼/外挂颤振的低速风洞试验研究。试验分别在二元机翼及大展弦比机翼颤振模型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机翼/固接外挂颤振速度低于单独机翼颤振速度;而当外挂俯仰频率落入柔性区范围时,机翼/铰接外挂颤振速度高于单独机翼颤振速度,且其颤振速度对外挂惯性特性的变化比较不敏感。试验结果还表明:阻尼对用解耦挂架抑制机翼/外挂颤振的效果有重要影响。阻尼过小时,可能发生以外挂模态为主的颤振,使颤振速度降低。文中还讨论了外挂铰点弦向、展向位置的影响。同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偏航 侧摆联接刚度对带外挂三角机翼颤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一带外挂三角翼模型进行了颤振理论计算和风洞实验。分析了机翼/外挂系统偏航及侧摆联接刚度对颤振特性的影响,并在低速风洞中进行了模型吹风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吴炜  顾明 《振动与冲击》1995,14(2):12-16
本文建立了具有被动调质阻尼器(TMD)的桥梁在边界层风场中的系统颤振运动方程,导出了系统的特征方程。根据霍维茨定理,求解颤振临界风速。以汕头海湾大桥为对象,分析了TMD对提高颤振临界风速的有效性,及TMD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带外挂后掠机翼极限环颤振的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研究了带外挂后掠机翼的极限环颤振分叉现象,得到了稳定、半稳定及不稳定极限环。理论分析采用谐波平衡法,并通过在时域拟合非定常空气动力后,用数值积分法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风洞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面向车削颤振抑制的多重阻尼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质量比下,多重阻尼器相对单阻尼器具有抑振频带更宽及效果更佳等一系列优点。以往针对阻尼器的参数优化大多采取H∞或H2方法,即最小化主结构振动幅值的最大值或有效值。然而机床加工中发生的颤振是一种特殊的自激振动;对车削而言,无颤振的临界切深仅由刀具-工件相对频响函数的负实部决定。通过应用多重阻尼器于机械加工中再生颤振的抑制,研究以获取最大稳定无颤振切深为目的阻尼器设计优化路线。在建立多重阻尼器抑制主结构目标函数,即最大化刀尖频响函数负实部最小值的基础上,构造minimax方法对多重阻尼器的刚度及阻尼进行优化。以抑制车床夹具某一主模态为例,结合实验模态分析,采用该方法调制阻尼器,并和以往的优化方法进行对比。切削实验表明,该优化方法能进一步提升多重阻尼器的颤振抑制性能;相对H∞优化方法,该方法可提高无颤振临界切深52%。  相似文献   

8.
转子-轴承系统中电磁阻尼器理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转子轴承系统中电磁阻尼器控制进行理论研究.首先给出带电磁阻尼器的一般线性多自由度转子轴承系统的振动方程;推导出电磁阻尼器产生的电磁力与线圈中的电流,转子线位移和磁性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式.然后用状态空间分析方法对振动方程进行解耦,求出受控转子轴承系统的振动响应.最后求出最优控制下反馈电流和状态量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物理空间下转子轴承系统电磁阻尼器的最优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电磁阻尼器对转子轴承系统的最优控制规律。首先给出受电磁阻尼器控制的一般多自由度转子轴承系统的振动方程,在此基础上直接在物理空间求出强迫响应和最优控制电流,并导出部分响应可观察时的激振力估计。本文的研究及提出的最优控制规律,利用稳态响应的特点,物理概念明确,且计算简捷。计算机仿真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最优控制规律,可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斜拉索的有效减振技术,对斜拉桥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开展了基于电磁阻尼器的拉索减振新技术研究。首先测试一种旋转式电磁阻尼器的电、力学性能,然后建立了电磁阻尼器-模型斜拉索减振试验平台,研究了阻尼器的安装高度及直线-旋转运动传动比对拉索减振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磁阻尼器对试验拉索的前五阶面内振动模态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安装位置越高、传动比越大,控制效果越好。分析表明,优越的减振效果主要归功于电磁阻尼器减振系统兼具的黏滞阻尼与负刚度现象。  相似文献   

11.
对受气动荷载作用的大跨度斜拉桥进行分析,对安装主动质量阻尼器(AMD)的斜拉桥建立了全桥的三维运动方程,采用实模态对运动方程进行降阶,并根据最优控制理论,对AMD用于大跨度斜拉桥的颤振实施主动控制进行了理论研究,推导了AMD用于控制斜拉桥颤振的理论公式,并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最后,以一座斜拉桥为例,分析了AMD对颤振的主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结构声学理论,以简支矩形板为例建立了弹性结构声辐射有源控制模型,在次能力源分别为点源和分布力源作用下,由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振动结构声辐射强烈的奇-奇模态能得到有效抑制,并证实了有源结构模态抑制与重构机理的存在,次级力源的作用位置对声辐射的抑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1:4的五层模型刚架结构上进行了变阻尼半主动结构控制的振动台试验,应用多输入多输出分支动态递归神经网络模型RDRNN建立了神经网络控制器,利用已有的试验数据对神经网络控制器进行训练,然后应用该神经网络控制器对结构进行变阻尼半主动结构振动控制,输入了几种不同的地震波,对比分析了该神经网络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振动参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神经网络控制器对结构进行变阻尼半主动结构控制,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所需控制信息较少,并且对不同的地震激励有较强的荷载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