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输电线路作为电能输送的重要途径,其运行状态与电能质量的好坏密切相关.由于架空输电线路通常利用杆塔作为机械支撑,高度一般在15 m左右,这个高度决定了威胁其运行状态的异物种类较少,但研究输电线路异物入侵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将背景建模法和图像差分法作为异物入侵的识别算法,该算法提高了识别的速度,最后验证了识别算法的正...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能激光清除输电线路树障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以4种树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激光清除树障效率影响因素试验,分别针对激光功率、树木种类、含水率等因素对激光灼烧树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烧蚀效率与树木密度成负相关,与含水率、激光功率成正相关。烧穿密度越大的树木,效率越低,在清障时需要花费的时间越长。含水率为50.4%的树木在被激光灼烧时,不容易产生阻碍激光能量深入的炭化层,清除时相比含水率为14.2%的树木用时更短。采用相同功率的激光器,线激光的清障效率是远远大于点激光的,树木的直径在10.50~35.50 mm时,使用点激光所需时间为线激光的2.48~6.12倍,且随着直径的增加,点激光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清除,说明树障的直径越大,使用线激光清除的效率就越高。此研究成果为激光清除树障装置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路因所处环境复杂,极易附着异物,若不及时发现和清理将会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输电线路图像巡检中的异物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改进YOLOv3的输电线路异物检测方法(YOLOv3-RepVGG)。该方法基于YOLOv3目标检测网络并对其改进,首先采用RepVGG模块替换骨干网络Darknet-53的残差单元,同时加倍模块数量来提高网络对图像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通过增加网络的多尺度检测框提升检测精度,采用CIOU损失函数来一步优化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YOLOv3-RepVGG方法与YOLOv3相比,输电线路异物检测m AP提高了9.8%,其中精确率提高19.5%,召回率提高1.2%;与目标检测SSD,Faster R-CNN网络相比,YOLOv3-RepVGG在性能上也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保定供电公司更是以每年近600公里的新架线路增加。线路维护的输电线路大幅增加,特别是输电线路长期在自然环境中运行,难免受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大棚塑料布,飘落的风筝,废品收购点的垃圾等异物非常容易搭落在输电线路导、地线上,带电处理异物成为了一项常见的带电作业。本文着重介绍带电处理导、地线异物的实用方法及对应的研发工具,并通过保定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工区的实例,对其科学的分析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6.
金属玻璃飞秒激光烧蚀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飞秒激光对Zr基金属玻璃在空气中进行了表面烧蚀、微打孔与微细切割等过程的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能量弥散X射线(EDX)能谱分析与透射电镜(TEM)及电子衍射等方法,分析了飞秒激光烧蚀金属玻璃的表面形貌与加工区域发生的相关效应.实验与分析表明加工区域周围无熔融和液滴溅射现象,热影响区极小,并且无晶化现象发生,但飞秒激光微细加工金属玻璃时存在极薄的表面氧化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选择参数的条件下,飞秒激光烧蚀是一种极有前途的金属玻璃无晶化微细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的激光烧蚀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激光烧蚀温度场、退移速率,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python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辐照面动态变化的有限元烧蚀模型,并选用功率密度分别为1.528 kW/cm2及3.82 kW/cm2的高强度激光器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激光辐照试验。定量分析了不同功率激光辐照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的温度场分布以及辐照界面的退移速率。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烧蚀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层合板的烧蚀,随着激光功率密度变大,辐照面附近温度梯度及烧蚀界面退移速率变大,基体热解区域尺度变小,背壁温度梯度变化相对较小,随着辐照时间的增加,烧蚀界面退移速率趋于恒定。 相似文献
8.
输电工程发展至今,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是妨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着配电系统的平稳运行。据统计,在输电线路的全部跳闸事故中,雷害事故占有1/3以上的比例。当电力线路遭受雷击后,电力线路中将会流过雷电流,雷电流最后导入大地;即使电力线路未遭受到雷击,一旦雷击出现,输电线路上的感应电荷将会朝着导线的两边流动,进而入侵变电站,对电力设备造成破坏。由此可见,研究合理有效的输电线路防雷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激光点火中烧蚀和等离子体的特性, 采用平行电极板法研究了脉冲Nd∶YAG激光对硼-硝酸钾点火时的激光烧蚀等离子体导电特性和特征参数值.实验获得了B-KNO3(m(B)∶m(KNO3)=40∶60)和B-KNO3-酚醛树脂(m(B)∶m(KNO3)∶m(phenolic resin)=40∶60∶0.5)的等离子体形成的临界能量密度值分别为34.07±[8.06 J/cm2和28.56±2.62 J/cm2,电荷通量值和平均动能值分别为1.82×10-5C/(mm2·s),10.85×103 eV(62.05 J/cm2)和2.29×10-5C/(mm2·s),13.61×103 eV (60.80 J/cm2).激光形成等离子体的点火延迟时间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而呈指数衰减,在较低能量密度下掺杂酚醛树脂的B-KNO3的点火延迟时间比无酚醛树脂的B-KNO3长,但是当能量密度达到35 J/cm2时两者相同.研究表明,酚醛树脂有助于B-KNO3的烧蚀,并且形成的可反应性烧蚀产物具有较高离子浓度和动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原理,分析了雷击对架空输电线路造成的故障和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对线路避雷器的防雷效果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理解超短脉冲激光烧蚀金属的机理,特别是烧蚀过程中靶面电子发射带来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飞秒脉冲激光烧蚀金属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维热传导双温模型,模型考虑了电子热导率、热容、电子-晶格耦合系数等参数随温度的变化,以及表面热电子发射和多光子电离导致靶面的能量损失。选择波长为 800 nm,FWHM为100 fs,峰值功率密度为1.2×1017 W/m2 的高斯型单脉冲激光辐照铜靶进行数值模拟。并对计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光子电离所导致的电子发射比热电子发射要强,但是热电子发射持续的时间长;多光子电离导致的电子发射带走的靶面能量比较大,在分析飞秒烧蚀过程中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2.
高能纳秒激光烧蚀硅时,往往会伴随着相爆炸过程,它决定了烧蚀的形貌特征。基于相爆炸的物理过程,分析了相应的烧蚀形貌:相爆炸的发生会使得硅材料发生大范围的去除,高温熔化材料的混合物向外喷溅,冷却形成放射状的冷却条,期间分布着冷却的球状微粒;超热液体的去除部位形成一个类似花瓣状坑,在坑中由于入射光与散射光的干涉形成条纹,其周期与激光光波相似。 相似文献
13.
恒弹性合金的加工对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对恒弹合金的精密定量去除,本文探索了采用飞秒激光烧蚀的加工新方法。首先,分析计算了在高强度飞秒激光辐照加工下,恒弹性合金材料的烧蚀阈值;其次,实验研究了飞秒激光脉冲能量和脉冲个数对该材料上烧蚀加工微坑的直径和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弹性合金的飞秒激光烧蚀阈值为0.167 J/cm2;可以通过增大脉冲能量来增大烧蚀坑直径,通过增大脉冲数来增大烧蚀坑深度。脉冲烧蚀坑直径上限为150.64 μm,运用飞秒激光旋切加工方法,可获得直径为500 μm的微孔,提高了飞秒激光烧蚀加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由于传统加工方法不能解决PMMA微流道的加工质量不好和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对超快激光直写PMMA制备微流道的烧蚀机理和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分析不同的激光功率、加工速度和加工次数对微流道的宽度和横截面的影响规律,利用超快激光加工系统制备微流道,并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测微流道的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当超快激光的加工速度为20 mm/s时,激光功率为1.5 W时,制备的微流道的宽度较小、宽度趋势比较平稳;当超快激光作用PMMA的次数一样,由于加工速度逐渐增加,制备的微流道其宽度和激光的加工速度保持线性增加。当加工速度越大时,微流道的宽度较小、且壁面趋势相对平缓,而当加工速度一定,超快激光的输出功率在1.5 W时,微流道内壁区域不易出现残渣堆积和气泡隆起现象。本文通过优化超快激光加工系统的工艺参数,从而加工出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滑、宽度为20~90 μm的微流道芯片。 相似文献
18.
19.
大气光学效应是影响激光器作用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多层相位屏法,针对海上大气环境下激光水平传输做了大量数值仿真,通过在湍流相位屏上叠加热晕以及衰减引起的相位变化,综合考虑三者对激光传输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激光初始功率、不同折射率结构常数、不同能见度以及有无热晕情况下接收面处激光光斑半径,质心漂移均方根和环围功率比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激光初始功率越强,热晕效应越明显,光斑畸变越严重,光束质量变差;折射率结构常数越大,湍流效应越强,光斑扩展与光束漂移现象越明显,平均功率密度下降,环围功率比增加;能见度越小,激光能量衰减越严重,环围功率比越大;热晕效应会加大光斑扩展程度,增加光束漂移量和环围功率比。研究结果可为海上大气环境对激光器作用效能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