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回顾了1980年代以来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后,认为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历史文化村镇的特征价值、形成演变、保护与发展以及旅游研究上,并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参与的局面;但在历史文化村镇的资源普查鉴定、定量数理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学科间交叉融合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赵勇  崔建甫 《城市规划》2004,28(8):54-59
介绍了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内容包括名镇(村)价值特色的确认、划定保护范围、建筑保护整治规划、街巷空间保护规划、重点地段保护规划、环境综合调整规划、旅游发展规划、近期保护规划等。  相似文献   

3.
卢松 《小城镇建设》2010,(10):80-87
在当前快速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自然因素影响(如年久失修、白蚁等侵蚀)的背景下,寻求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双赢之路成为学术界、相关管理部门和业界的共同任务。旅游开发是促进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提升社区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社区型遗产地旅游开发形式,历史文化村镇景区具有景区和社区高度重叠性、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功能的双重性、旅游资源产权的复杂性、旅游社区容量的有限性、旅游社区人地矛盾的尖锐化等鲜明的社区特征。因此,必须加强和重视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关注,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庄因水而生.因水成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因其四面环水.交通不便.得以幸存。从这个世外仙境被人类发现之时.那份宁静就被彻底打破,不复存在。当前.周庄的过度商业化和超负荷旅游开发.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诟病和思考。研究发现.交通可达性与我国历史文化古村镇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故此以周庄作为案例.阐述历史文化古村镇保护过程中.其交通可达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中,交通可达性的历史变迁也应作为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历史文化村镇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具有典型意义。本文概括了我国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开发的三种模式,并通过对爨底下、宏村、周庄三个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四个维度下的指标系统分析总结了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罗瑜斌 《华中建筑》2009,27(7):139-142
分析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探讨了保护资金匮乏的主要原因,提出保护资金的筹措途径、管理运作以及资金回报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河北历史文化村镇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价值特色,对其进行了分析与归类,阐述了其基于河北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文化所形成的地域特点,为今后河北历史文化村镇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艳玲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0,28(7):169-171
文化空间保护代表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间最直接的纽带。该文把文化空间保护的思路引入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分类归纳历史文化村镇中的文化空间,使历史文化村镇中的文化空间更清晰,促进历史文化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数字信息技术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冲击了传统信息交换习惯,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当历史文化村镇遭遇信息技术,无疑是传统与现代、农业文明与信息文明、低技术与高技术的多重碰撞。新时期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理念强调与时代结合,而数字信息则是时代性的特征之一。该文尝试将数字信息技术引入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以科技手段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提供相应的平台和技术支持,使历史文化村镇可以在信息采集、媒介传播、技术推进、空间更新、群众参与等方面均呈现更为直观与多样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城乡建设,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乡巨大的变化,但由于建设的不当也使城市中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文物保护法》中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大政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是“利用”的基础和前提,所有的“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的价值。“抢救第一”,指出在保护时应该“先救命,后治病”。“合理利用”,指灵活而合理地使用可以使文化遗产得到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但过度利用只会降低文化遗产的寿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下或简称"名镇名村"),乃至历史文化街区和地段,是中国传统聚落传承至今的,能传承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历史文化信息,能见证中华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建设》2010,(4):36-39
<正>2008年7月1日,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12月7日,住房  相似文献   

14.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平乐,拥有“山-水-镇”、“田园-水网-街巷-民居”交融的特色空间.形成了古镇魅力的核心,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其特色空间格局受多方面胁迫而面临破坏.亟需重构和保护。本文基于“触媒”思路。以既要保护古镇特色空间又要促进发展为前提。把特色空间作为旅游业运作的触媒,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策略和模式.通过触媒(特色空间)持续刺激引导古镇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特色空间(触媒)本身在得到充分利用的过程中实现持续性的维育。形成良性循环。试图找到一条实现历史文化古镇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使一些具有悠久历史文  相似文献   

16.
赵毅 《山西建筑》2011,37(31):27-28
对山西省冷泉关历史文化名村进行了简单介绍,从防御体系、风水形式、历史风貌、民俗风情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村价值特色,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发展策略,并强调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发展不仅依靠政府和专家,还有赖于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17.
覃永红  吕文明 《山西建筑》2006,32(15):26-27
从分析湘西历史文化名镇——王村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王村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贯彻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原则方面的做法,探讨了历史文化名镇控制详细规划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陈震东  梅虹  刘娴 《建筑创作》2005,(7):114-117
新疆特克斯县于1931年自巩留县析置为特克斯,设治局.治所在科布村(今齐勒乌泽克乡阔布村).1937年3月升格为县。1936年冬伊犁屯垦使邱宗浚临特克斯视察,见“科布地方狭窄,背山面水,永无发展之可能”,遂择定“克孜勒库热”处,易地新建县城街市,并依据《周易》八卦图形为城市构架之兰图。1939年秋建成,10月县政府迁向新址办公,县治便由科布移至八卦城。历经七十年的发展和建设,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当初八卦形的城市构架和不少有价值的民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