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热兑法”生产实践,对“堆底法”生产微碳铬铁的增碳机理有了新的认识,“热兑法”是在炉外加硅铬合金,其脱硅反应没有电极参与,增碳少,可炼出含C≤0.03%的微碳铬铁,品级率〉90%,而“堆底法”在炉内加硅铬合金,脱硅反应有电极参与,增碳严重,因此提出“堆底法”的改善措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李景春 《铁合金》1992,(5):20-23
通过理论分析和工业性试验,阐述了电硅热法微碳铬铁冶炼过程中的增碳途径。由试验数据的回归统计,得到了炉料装入最与合金含碳量的关系式和硅铬堆底引弧过程中电极对合金的平均增碳量。试验还表明,硅铬堆底法冶炼中炉内适量留铁不会导致合金增碳,回渣引弧操作方法可避免电极在引弧过程中对合金的接触增碳。  相似文献   

3.
针对研发低碳超低硫钢时LF钢水深脱硫过程增碳量大、脱硫效率低等问题,分析了LF精炼过程不同阶段增碳趋势及脱硫效率。通过对LF停送电任务的重新分配,将精炼过程的脱硫期集中在两次停电搅拌期内,弱化送电期脱硫功能,最大效率地发挥了停电期脱硫效率。优化工艺后LF精炼过程增碳控制在0.005%以下,脱硫率达90%以上,可稳定生产硫含量在0.0008%以下的钢产品。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X80管线钢在LF炉精炼过程不同阶段碳、硫的变化趋势,发现增碳主要发生在送电期,脱硫主要发生在强搅拌过程。对精炼工艺进行了改进,重新分配了LF炉停电、送电期的任务;在送电期降低底吹氩流量控制增碳,弱化送电期脱硫功能,在停电期则通过强搅拌完成深脱硫。工艺优化后LF精炼过程增碳控制在0.005%以内,脱硫率达90%以上,钢中w(S)稳定控制在0.000 8%以内。  相似文献   

5.
本对酒钢宏兴股份DCLF精炼炉升温精炼过程中的钢水增碳及电极消耗问题,即电极自动控制进行了计算机系统技术改造,整个精炼过程完全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控制,并能准确得测量出在精炼过程中的电极位置。  相似文献   

6.
陈国翠 《铁合金》1997,28(6):33-35
介绍了用堆底法加回渣引弧生产微铝合金的试验情况,分析了试验降碳未达预期目的原因,指出热兑法还是目前生产微铬合金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佑  金冈 《中国锰业》1990,(6):28-31,47
本文分析了采用不同生产方法冶炼不同牌号的中、低碳锰铁对原料中锰、铁、磷、碳的不同要求,并对原料中碳的来源和冶炼中碳的分配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除锰硅合金原料中的含碳和电极增碳在所难免外,熔剂和锰矿石中一般不应含有碳质。  相似文献   

8.
《铁合金》2006,37(6):49-50
文章题目期号页码文章题目期号页码18 21 27 318︸勺气︶︸j 11︸硅质合金3.SMvA矿热炉冶炼硅铝铁合金的实践有效利用电能提高电炉效益碳硅热法冶炼硅钙合金新工艺SMvA硅铁电炉带料开炉生产实践硅铁合金降铝生产方法及效果硅铁生产中杂质元素的控制生产硅钙、硅钙钡系列合金杂质的控制与精炼采用非压力容器型真空电阻炉生产高碳铬铁变压器的空载、短路试验及其最佳效率的探讨高压电缆绝缘电阻的测试及探讨矿热炉新型电极把持器的设计与研究微波加热法在冶金碳热还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设备改造·推广应用41 45 24 28 31 33 21 25 28 31 20 …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铬矿的化学成分、矿物结构、不同铬矿的配用比例、入炉矿块度等矿源因素和还原剂、合金中硅和铬的含量、炉渣熔点等冶炼因素以及空心电极加料法、增碳吹炼法等工艺条件对碳素铬铁含碳量的影响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控制碳素铬铁含碳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用合金芯线技术对LF炉的钢水进行强化微调增碳的炼钢工艺 ,通过这种技术处理可以提高碳的收得率 ,增碳的准确程度在± 0 .0 1% ,可以用于含碳范围窄的钢种的微调增碳 ,或作为精炼工序增碳不足时的一种有效补救手段  相似文献   

11.
郭军 《铁合金》2012,43(5):1-6
介绍了利用氩氧精炼技术生产中低微碳铬铁合金的原理及过程。对传统的电硅热法工艺与氩氧精炼新工艺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并通过多次氩氧炉精炼中低微碳铬铁合金的新工艺实验,摸索出了5 t AOD炉氩氧精炼铁合金新工艺的流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具有合适烘烤硬化值(简称BH值)的钢板,烘烤硬化钢冶炼过程中必须控制好固溶碳质量分数。介绍了首钢京唐公司超低碳烘烤硬化钢开发过程中有关固溶碳窄成分(±0.000 3%)的工艺控制技术,稳定控制固溶碳质量分数的关键措施包括:通过控制好精炼脱碳时间来控制精炼结束碳质量分数;使用低碳合金调整钢水合金质量分数以控制脱碳后合金增碳0.000 1%~0.000 2%;使用低碳(w([C])≤0.5%)耐火材料,控制好精炼结束到中间包的增碳。采取措施后,中间包熔炼成分中碳质量分数的稳定性得到大幅提高,固溶碳质量分数w([C])sol偏差±0.000 3%的合格率由66%提高到81%。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镍基高温合金K417G过程中熔化期、精炼期和合金化期对氧氮气体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熔化期主要脱除氧,其次是氮;精炼期添加碳,合金化期添加铝,能够很好地降低合金氧氮含量,使合金中O≤10×10~(-6),N≤5×10~(-6)。  相似文献   

14.
敬业钢铁有限公司新建一台罩型环流机械真空精炼设备,生产无取向硅钢和工业纯铁等超低碳品种钢,控制环节上从转炉碳温协调出钢、制定罩型环流机械真空精炼装置的脱碳工艺、控制原材料碳含量等方面入手,冶炼出w(C)≤20×10~(-6)的工业纯铁等超低碳钢。结果表明:超低碳钢生产过程中,转炉出钢碳质量分数要控制在0.025%~0.040%,采用真空吹氧的条件下转炉出钢碳质量分数可以放宽到0.060%以下,且转炉终点要注意碳温协调出钢,出钢过程严禁加含铝或硅的脱氧合金;真空脱碳需要分段控制脱碳期真空度和钢包底吹驱动气体流量。为防止钢液增碳,应采用碳含量低的合金和耐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武钢第一炼钢厂100 t单臂LF技术参数及电极增碳、底吹氩流量控制、精炼参数的选定、造渣等方面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控制低碳钢冶炼过程的增碳,基于某钢厂LD→LF冶炼低碳钢的实际生产数据,以SWRCH6A钢、SWRY11钢与SAE1006钢为例分析了钢水增碳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钢水增碳行为主要发生在LF精炼过程,主要来自碳化物、电极与钢包内衬;钢中氧含量对碳化物增碳具有显著影响;通过调整碳化物的使用时机和用量、降低进LF前的钢水氧含量等措施,SWRY11钢与SWRCH6A钢的增碳质量分数分别由0.022%、0.029%降为0.015%、0.017%。  相似文献   

17.
转炉出钢过程中渣洗脱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研究了转炉渣洗脱硫的效果和影响因素,以及该工艺对精炼环节和钢水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预熔渣的渣洗脱硫率差别较大,其脱硫率决定于其物化性能;渣洗脱硫可缩短LF精炼时间;采用渣洗工艺后可减轻低碳钢在精炼过程中的增碳和增硅现象。  相似文献   

18.
100 t BOF-LF-RH-CC工艺冶炼结构钢时钢中氮的行为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淮钢100 t BOF-LF-RH-CC工艺流程冶炼45钢和42CrMo钢时各工序钢水取样分析氮含量,研究各工序对钢水中氮含量的影响。得出除吹氩和RH工序外,各工序都存在增氮现象:钢包至中间包长水口增氮占增氮总量的40%,LF精炼增氮占35%,出钢增氮占20%。所以控制转炉终点氮含量,控制LF渣层厚度,避免LF精炼补加合金和增碳,适当延长RH处理时间,提高长水口氩封效果是控制钢水氮含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首钢京唐公司IF钢精炼工艺开发过程。IF钢冶炼工艺控制关键是碳、氮含量成分控制。IF钢碳含量控制的关键是RH脱碳过程控制、防止合金增碳和精炼结束到中间包增碳,对应的措施有控制进站碳≤0.04%、控制过程废钢加入量、RH脱碳过程辅助钢包底吹、清洁上料和使用无碳耐材等。IF钢氮含量控制的关键是控制好转炉吹炼过程脱氮效果、防止RH吸氮。  相似文献   

20.
刘兴田 《特殊钢》1991,12(2):58-60
1.前言电孤炉炼钢中,通常采用低磷生铁或电极增碳,也有在还原期加炭粉增碳,但往往延长冶炼时间,且影响控制成品碳的准确性。为此,我厂在喷吹粉剂强化脱磷和喷吹脱氧剂强化还原的基础上,进行了氩气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