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煤层气分支井轨迹控制技术包括钻分支井眼、地质导向等技术,是一项技术性强、施工难度高的系统工程。煤层气分支井钻井作业的难点主要有:煤层的稳定性差,易发生坍塌、卡钻等故障;煤层厚度只有3~4 m,个别地区会更薄,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水平段摩阻、扭矩大,加压困难,钻具易失效;工艺复杂,配套成本高。通过优化施工轨道设计,完善施工方案,可以实现轨迹圆滑、安全钻进。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自2004年开始施工煤层气分支井,屡破中国石化钻井分支纪录,分支最多的一口井是1个主井眼23个分支。  相似文献   

2.
煤层气分支井井身结构设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是一种以吸附态储集在煤层中的天然气资源。煤层气分支井增产机理在于实现了广域面的效应,可以大范围沟通煤层裂隙系统,扩大煤层降压范围,降低煤层水排出时的摩阻,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根据流体串联和并联管路设计原理,设计出两类紊流型和五类层流型的分支井身结构模型,为煤层气田分支井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水平羽状分支井的综合录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平羽状分支井来开发利用煤层气,是一项新的钻探技术,它有别水平钻井,有其独特性。在录井过程中既存在常规煤层气井的共性问题,又有在分支钻进过程中确保井眼轨迹符合设计要求的问题,同时还存在样品气基值不稳定的问题。如何确保地质录井取得完整资料,顺利解决上述问题,是录井技术人具面临的崭新课题。介绍了煤层气水平羽状分支井的基本录井方法,并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应对新的钻探技术下的录井难题提供借借鉴。  相似文献   

4.
沁水盆地煤岩具有特殊的双重孔隙结构,其孔隙系统复杂,呈现多裂缝特征,同时具有低压、低孔、低渗、低强度的特点。通过对泌水盆地煤层物理特征及其羽状分支井井身结构分析,介绍了煤层气羽状分支井轨迹类型以及煤层预测井眼轨迹控制方法,指出沁水盆地煤层气羽状分支井主要是双主水平井眼结构,通过实时跟踪不同钻进煤层状态下随钻录井的显示情况,可以帮助识别煤层、预测井眼轨迹的方向。该煤层气羽状分支井通常采用裸眼完井,应采取多种方法减少钻井、完井对煤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TAML五级天然气分支井轨迹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明华 《天然气工业》2003,23(Z1):60-62
分支井技术可以从一个主井筒钻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可以再次进入的、具有压力封隔效果的分支井,并能够进行完井作业,它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油气田开发技术.随着分支井钻井技术在国外成功应用,该技术引起了国内多数油气田的关注和重视.在川西地区,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在总结、吸收国内外分支井钻井经验的基础上,将分支井钻井技术成功应用在天然气井开发中.中石化设计施工的新浅90井组为天然气分支井组,其中新浅90井为主井眼,新浅90-2井为分支井.按照国际分支井分级标准,新浅90-2井分支井完井技术达到了TAML五级标准的分支井.分支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是钻井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针对该分支井的井眼轨迹控制的特点和难点,对轨迹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多分支井身结构设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德利  鲜保安 《石油学报》2007,28(6):113-117
煤层裂缝系统由众多不同类型的裂纹组成,原始裂纹与应力变化产生的新裂纹形成网状结构。煤层气多分支井增产机理在于实现广域面的效应,可以大范围地沟通煤层裂隙系统,扩大煤层降压范围,降低煤层水排出时的摩阻,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根据流体管路串联和并联原理,建立了层流和紊流条件下的分支井眼长度与直径的约束方程,推导出多分支井身结构协调方程,建立了多分支井身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煤层地质条件,设计出2类紊流型和3类层流型的多分支井身结构模型,可用于煤层气田多分支井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多分支三维水平井轨迹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分支井的三维轨迹特性,采用空间解析几何的方法建立了三维空间斜平面内水平井轨迹设计计算模型,根据推导出的轨迹设计模型编制了轨迹设计软件,该软件可以计算出轨迹设计的分段数据.经过测试,该轨迹设计软件计算出了预期的数据,这些结果为可视化三维轨迹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该研究成果也可广泛应用于分支井、定向井、水平井、以及大位移井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压裂直井与多分支井经济评价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裂直井和多分支井是目前煤层气增产所采用的主要井型。基于这两种井型,采用净现值法对不同渗透率和不同厚度储层进行了经济评价研究,比较了两种井型在不同条件下的开发技术经济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多分支井在单井产量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在经济效益方面,仅在渗透率较低、厚度较薄的储层中优于压裂直井。因此,压裂直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煤层气开发的主力井型,多分支井可以作为压裂直井在特低渗透薄层中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分支井眼因重入困难、不能下入筛管、无法实现筛管完井的问题,研制了空心结构的筛管完井重入引导工具,优选了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完井方式,给出了分支井眼重入筛管完井施工步骤,形成了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分支井眼重入筛管完井技术。该技术在沁试12平1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对比重入引导工具与钻进时MWD测得的井眼轨迹数据可判断是否重入成功,筛管能顺利通过筛管完井重入引导工具下至分支井眼,实现分支井眼筛管完井。研究结果表明,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分支井眼重入筛管完井技术,解决了煤层气水平井分支井眼无法重入、不能实现筛管完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鱼骨型分支井井眼轨迹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稠油黏度大,向井流动困难,目前多使用蒸汽驱的方法进行开采,而鱼骨型分支井能显著增加油层裸露面积,扩大蒸汽驱波及范围,提高采收率。为此,提出了鱼骨型分支井井眼轨迹设计的思路和步骤,以及鱼骨型分支井的实施工艺和开采方式,建立了鱼骨型分支井井眼轨迹设计的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设计了一口四分支鱼骨型分支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鱼骨型分支井的数学模型符合低渗气藏和稠油油藏开发的需要,兼顾了鱼骨型分支井钻井、完井工艺的要求,在该类型井井眼轨迹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煤层普遍渗透率较低,影响了煤层气开发效果,鱼骨状分支水平井能够有效增大煤层气储层裸露面积、提高煤层气的单井产量,因而近年来被普遍采用。但常规二维轨道设计方法难以满足各分支水平井井眼轨道的设计要求。为此,将各个分支拆分成相对独立的待钻轨道与主井眼轨道,分别加以设计计算--拆分后的井眼轨道可以转化为二维轨道来进行设计;结合鱼骨状分支水平井的特点,建立了分支水平井眼轨道最优化设计模型,并对分支井眼与主井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井深、造斜率的增加,分支井眼与主井眼的直线夹角增加且分支井眼偏离主井眼的距离是逐渐增大的;在直线夹角一定的情况下,造斜率与井深呈反比关系(造斜率越高所需要的分支井井段越短,造斜率越低则所需要的分支井井段就越长)。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羽状水平井的开采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羽状多分支井在煤层气开采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其井型的优化布置是多分支井成功开发煤层气的关键。目前在煤层气羽状多分支井产能预测和井型优化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给现场生产造成了困难。为此,以多分支井产能数值计算方法为基础,研究了多分支井的分支角度、分支间距和分支长度对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为了获得较高的产能,多分支井的井筒应垂直于最大主渗透率方向;对于给定的煤层气藏,存在一个最优的分支间距,既能保证较大的控制面积,又能保证分支间的互相影响;随着分支长度的增高,产气量也显著增大,但是考虑到煤层边界和井筒压降的影响,分支长度也应该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值。  相似文献   

13.
水平气井试井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平气井渗流机理复杂,对不稳定试井资料难以分析。根据以上特点,建立了水平方向无限延伸情形下水平气井的试井分析数学模型。利用拉氏反演算法,作出了识别和求取流动阶段地层参数的试井分析典型曲线。从压力导数曲线看出,水平气井压力动态出现4个明显的特征段,即纯井筒储集阶段、早期垂向径向流阶段、早期线性流阶段和晚期水平径向流阶段。利用这4个特征段压力导数曲线的特征直线,推导出求取气藏水平渗透率、垂向渗透率、表皮系数及原始地层压力的表达式,从而建立起水平气井试井分析的特征值方法。用实例论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鱼刺分支水平井在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鱼刺分支水平井根据油藏条件设计井眼并进行井眼空间分布,能有效增加油层的裸露面积,提高油藏动用程度,增大蒸汽波及体积,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杜84-兴H238Z井是辽河油田在超稠油油藏中部署和实施的第一口鱼刺分支水平井,共4个分支,水平段总长837 m.该井在井身结构优化、钻井技术、储集层保护技术、完井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为进一步推广应用鱼刺分支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悬空侧钻技术是鱼刺分支水平井的关键技术.利用LWD随钻测井技术进行地质导向钻井作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储集层判别精度和轨迹控制精度,从而提高实施效果.杜84-兴H238Z井投产后蒸汽吞吐最高日产量达到152.6 t,平均日产量是同区块常规水平井的1.41~1.85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煤层气藏开发降压解吸气运移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液两相流体流动与传质原理表明:浓度差驱动的扩散仅发生在单相流体中;气液易溶两相流体之间通过溶解进行扩散;气液不溶或微溶两相流体通过压差驱动渗流。据此认为基质孔隙解吸气应为压差驱动下的渗流,并不满足Fick定律。研究了降压解吸的气分子溶解、扩散、成核及成泡过程,对气泡和气柱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基质孔隙解吸形成的游离气进入割理及裂缝的非线性渗流模型。研究表明:煤基质孔隙中少量解吸气溶解扩散,而大部分成核及成泡,并在压差驱动下进入煤层割理及裂缝系统;考虑基质孔隙与割理压差时,基质孔隙压力下降较慢、传播距离较近,并会出现解吸气产出滞后现象;计算动态储量时需采用基质孔隙压力而非割理压力;注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为驱替机理而非置换机理;提高煤层气采收率需优化开采压差而非地层压力越低越好。  相似文献   

16.
确定煤层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压差是煤层气井能够正常排采的关键,影响煤层的渗透率,进而影响了产气量。目前绝大多数的井底流压计算模型和方法都只适用于常规的油气井,在煤层气井应用上存在局限性。为此,在分析煤层气井生产压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煤层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的两种方法--产能方程法和修正公式法,分别根据煤层气井不同阶段的产能方程和煤层气藏井底流压修正后的计算公式确定煤层气井的生产压差,并在柳林地区FL-EP3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公式法用来确定煤层气合理生产压差效果较好,与实际生产数据相比,使用确定的简化和修正后的煤层气藏井底流压计算公式所得出的生产压差数据误差在4%以内,为煤层气井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和正常排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煤层气单井生产规律与常规气井差异很大,利用常规分析方法很难计算出煤层气井的动态控制储量。本文在煤层气的储集特征以及"解吸-扩散-渗流"规律基础上,利用物质平衡原理、气体状态方程、朗格缪尔解吸规律,建立了煤层气井物质平衡计算数学表达式,绘制了不同压力下解吸气与游离气的比例变化规律曲线,分析了煤层气气藏物质平衡图版与常规气藏物质平衡图版的区别。运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对沁水盆地潘庄区块煤层气井进行了储量评价,结果表明煤层气井物质平衡储量计算方法准确可靠,对煤层气井的排采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多分支水平井因能够有效提高煤层气产能而成为煤层气开采的主要井型,但由于技术和经验不足,在钻井施工过程中,钻速慢、井下复杂情况时有发生。文中分析了多分支水平井在各个阶段的轨迹控制难点,并探讨了悬空侧钻、老眼重入等技术难点及控制要点,给出了造斜段轨道设计运算过程,通过合理选择随钻测量系统,精确控制了钻井全过程轨迹参数。该井眼轨迹的精确控制为我国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整套工艺的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借鉴和准确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钟立梅 《天然气工业》2010,30(6):98-100
利用煤层气之前必须预先脱除其中的剧毒腐蚀性气体——硫化氢,但传统干法、湿法脱硫存在能耗大、脱硫剂难再生等缺点。为此,研究了将传统干式吸附与湿式吸收相结合的新脱硫方法,制备了新脱硫剂,并考察了其脱硫效果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涂渍一定浓度吸收剂的新脱硫剂较之吸附剂载体,比表面积和孔容都减小,微孔消失,但脱硫性能却大大提高,可实现对硫化氢的完全脱除,并且吸收剂浓度越高,穿透时间越长;新脱硫剂再生性能良好,常温下甲烷气体吹扫即可在短时间内把硫化氢浓度吹至很低。该脱硫新方法脱硫性能好、再生容易,可进一步应用于工业过程,实现煤层气的常温、低压、低能耗脱硫操作。  相似文献   

20.
体积压裂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建立能够表征复杂裂缝网络的试井解释模型非常重要。考虑体积压裂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基于正交缝网假设,建立了体积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新模型。运用Laplace变换获得了模型的解析解,利用数值模拟在验证解析解准确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缝网参数对试井典型曲线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解析模型能够准确表征复杂裂缝网络,其计算结果准确,适用于体积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体积压裂水平井一般出现5个主要的流动阶段,分别是井筒储集、人工裂缝线性流、次生裂缝-人工裂缝窜流、基质线性流和边界控制流阶段;缝网参数对试井典型曲线特征的影响较大,而且不同缝网参数影响不同流动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