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某款增程式纯电动汽车(E-REV)的侧碰撞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E-REV的侧碰撞安全性,根据得到的仿真分析结果来指导和优化E-REV车身结构设计,以提高汽车侧碰撞的安全性。通过有限元理论分析计算,得到车辆安全性能优化方案,并对现有的车身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设计。经实车侧碰撞试验验证,改进后的安全结构方案完全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某款纯电动汽车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为满足操纵性、安全性、可靠性、NVH、碰撞安全等性能要求,同时由于布置电池后下车体骨架的结构变更,需要对白车身弯曲刚度进行CAE分析。利用HyperMesh、Nastran、HyperView等仿真软件建立纯电动汽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弯曲刚度分析。根据CAE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方案,再对优化方案进行弯曲刚度分析,最终保证优化后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满足目标值要求,为该车型白车身结构改进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增程式电动汽车是以纯电能驱动的车辆,通过动力蓄电池和一个小型的增程器(Auxiliary Power Unit)为车辆提供电能,在增加了车辆续航里程的同时,工况适应性也随之提高,被评为目前具有较高研发前景的新能源汽车[1]。本文以城市SUV车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为需求目标进行研究。根据整车参数及制定的控制策略,基于AVL Cruise软件为平台建立性能仿真模型;建立Simulink控制策略模型;分别在短途行驶模式和长途行驶模式下选定符合相应模式的行驶工况进行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整车动力性及续航里程均能达到初始的设计目标,为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技术拓展和多样的控制策略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某款纯电动汽车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为满足驾驶稳定性、舒适性及整车安全要求,使车辆能够在复杂的路况下实现安全及平稳的行驶,针对该款车型存在后减震器座Y向刚度不足的问题,利用CAE软件建立含后减震器座安装点的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刚度分析。根据CAE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方案,再对优化方案进行刚度分析,最终找出能够有效提高后减震器座安装点刚度的最佳方案。该方案不仅可以满足性能要求,节约产品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而且为后减震器座结构改进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某微型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高压电气系统的结构特点,对高压线束进行细化建模,建立了含高压电气系统部件的整车有限元分析模型,选取后部追尾和柱撞两种碰撞工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纯电动汽车在后部碰撞工况下高压线束受到破坏以及高压电部件存在安装支架强度不足的问题。进行改进设计后根据碰撞时高压电气系统的损伤情况,确立了纯电动汽车碰撞断电保护控制条件,制定了高压电安全防护控制策略,确保整车的高压电安全。  相似文献   

6.
宋金龙 《装备机械》2021,(2):40-43,67
对某款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进行参数匹配,并应用AVL Cruise仿真平台搭建增程式电动汽车整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这一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采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增程器的工作点进行优化,优化后增程式电动汽车整车燃油消耗量降低60.3%.  相似文献   

7.
车身扭转刚度和模态是白车身性能的重要指标,刚度和模态的高低决定了整车可靠耐久性能和NVH性能。对某改款车型进行模态分析,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拓扑优化找到了提升扭转刚度和模态的车身结构方案,解决整车耐久试验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某电动车为目标车辆,根据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原理,对该车辆进行动力系统参数匹配。通过ADVISOR仿真软件建立模型,并且在各种循环工况下进行整车动力性能、纯电动行驶里程与燃油经济性能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该增程式电动汽车参数匹配合理,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纯电动汽车兴起至今,电动汽车的销量火爆,但电动汽车发生的故障也不断增加,使乘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受到极大的威胁。为了保证乘员的驾车安全,国外和我国都对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纯电动汽车碰撞后的被动安全性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有限元软件对国内纯电动汽车碰撞的被动安全性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对纯电动汽车的优化,使其被动安全性能越来越高,对后期的相关纯电动车辆的发明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机械强度》2016,(3):515-521
针对纯电动汽车尾部耐撞性要求,采用结构拓扑优化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以国内某款纯电动汽车为实例,通过建立车尾拓扑优化模型,有限元模型,尺寸优化模型,在满足碰撞安全性法规前提下,以实现最优整车加速度和汽车尾部吸能区吸能量为两个优化目标,对纯电动汽车尾部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得出合理的优化构型,实现对电动汽车尾部耐撞性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