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有的油罐加温方式是对整罐油品进行整体加温。在生产过程中即使只需倒出少量油品,也要对整个罐内油品进行加温,由此不仅浪费了大量蒸汽,加温时间又长,同时还会影响油品质量。安装新型油罐快速加热器后,在生产过程中只对所需的油品进行快速、局部加温,并且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温度。采用新型油罐快速加热器后,生产效率平均提高了20多倍,蒸汽耗量平均节约90%以上。  相似文献   

2.
炼油厂中油品储运系统的各项能耗占全厂总能耗的7%~10%,其中蒸汽的消耗约占储运系统各项能耗的80%~85%,而油罐加热所用蒸汽又占蒸汽总消耗量的60%~65%。充分利用装置余热,严格控制油品的储存温度,使用经济合适的保温材料和保温厚度,选择合适的蒸汽参数,经常清洗油罐来提高加热器的传热效率,严格控制油罐加热器凝结水出口温度,都可以降低油罐区油品加热的热能损失,也就是降低了油品加热蒸汽的用量,就可以达到降低油品储运系统能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内浮顶油罐就是在普通的立式圆柱形拱顶罐内建造浮顶,其虽具有降低油品损耗、减少大气污染和油品火灾危险性等优点,但也由于设计、结构及操作方面的原因,极易产生油品计量误差,直接影响了油品数量,特别是油品交接数量管理。笔认为,正确分析内浮顶油罐计量误差原因并制订相应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兰影 《炼油与化工》2001,12(1):47-4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现有有限能源的条件下,节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炼油厂油品储运系统的水、电和蒸汽损耗中,蒸汽损耗约占总损耗的80%以上,而在蒸汽损耗中,油罐区的蒸汽损耗约占60%左右。因此,降低油罐区蒸汽损耗,是炼油厂油品储运系统节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1.原理及清洗流程 储油罐机械清洗技术是将被清洗储罐底部具有流动性的油品移送至接收油罐,将清洗油供给罐中的油品经加温加压后通过清洗机搅拌、溶解罐内剩余凝固油,经过滤器清除杂质后移送至接收油罐,最后用温水对储罐内各部位进行循环清洗,以达到罐内动火条件。在清洗过程中持续注入惰性气体至被清洗储罐,从而使其内部氧气浓度始终保持在8VoL%以下,防止爆炸等危险的发生;配备氧气及可燃气体检测装置,时刻监测被清洗储罐内的氧气及可燃气体浓度,确保机械清洗作业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郭安东 《石油商技》2000,18(4):35-35
前言 油罐浮动吸油装置选用合适的材料与结构,利用浮筒在油品中所受的浮力,使吸油口随罐内油品的液位自动升降,并始终处于液面下,把油罐的出油口从油罐底部转换到顶部。由于重力作用,油罐上部油层的水分和杂质含量始终低于底部油层,这样,油罐浮动吸油装置就能抽取上层相对洁净的油品。安装该装置的优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可大大缩短油罐内油品的沉降时间,提高油罐周转速度和利用率;第二,减少因水分和杂质造成的管路系统腐蚀,延长下游各级过滤分离器滤芯的使用寿命;第三,在供油要求及时的情况下,仍能发出高质量的洁净油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7.
樊颖全 《高桥石化》2006,21(5):52-52
(1)油品的蒸发现象。油品储存存油罐中,由于昼夜大气温度的变化和太阳照射强度的变化,引起罐内气体空间温度和液面温度的变化,导致油品蒸汽压力、气体空间压力的升降。当油品表面温度和气体空间温度上升,罐内气体空间压力超过油罐的工作压力时,罐顶上的呼吸阀便自动打开,呼出气体,产生损耗。反之,油罐便吸入气体,这些被吸入的空气在温度上升时混合着油品蒸汽被呼出来。这样周而复始地呼气吸气便产生了油品蒸发损耗。石油和石油产品在任何温度和压力下,都存在着蒸发现象,只是温度高蒸发得快,压力高蒸发得慢而已。  相似文献   

8.
在储运的相关设计中,经常要进行油罐的加热计算,而立式油罐遇到的频率要比其他的高一些.油罐内贮存油品为高凝固点,高粘度油品时,为了满足输送要求需要降低油品粘度或油品因为工艺要求需要加温调和,沉降机械杂质及脱水时,均需进行加热.  相似文献   

9.
油罐使用时间久了,轻油罐内底部便会聚积大量的沉淀物、悬浮物和水,柴油罐尤为突出。重油罐内底部亦会有许多乳化变质的油品及沉淀物。 清罐过程中如何将底油抽尽,减少清罐油品损耗?如何避免水分、杂质进入油泵管道?如何防止变质油品混入油罐?现针对这几个问题,谈淡我们油库近几年来在清罐过程中的做法,给同行们一点借答。 (1) 先用固定设备将待清罐内油品输转到相同油品牌号的另一只油罐,直至罐内液位降到人孔下沿以下高度时打开人孔盖。  相似文献   

10.
油品蒸发损耗不仅造成油品数量的减少、质量的下降,散失到大气中的油蒸汽造成了空气污染,而且还形成了潜在的火灾危险.论述油品蒸发损耗产生的原因,提出蒸气降低地面立式油罐蒸发损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方法综合各种油罐油品温降与加热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不同情况的温降及加热计算公式。目的针对联合站热化学沉降罐和外输油罐的油品加热及冷却温度进行计算比较,确定出经济合理的加热方式。结果储油罐维温效果好子升温效果。结论对油罐温度计算精确度高,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12.
过火后大型原油储罐的强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大型原油储罐在水压试验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的有限元分析,确定了大型原油储罐的关键部位。对其关键部位材料采用热处理的方式模拟火灾过程,得到过火后大型储罐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过火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对过火后的大型储罐进行强度评定的结果表明,过火后的大型原油储罐符合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各种油罐罐底及基础探漏方法对比分析,提出检测油罐基础及地基内油气的探漏方法。通过模拟渗漏油罐基础油气探测试验,取得了模拟渗漏油罐底部基础及其地基内的油气浓度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罐底渗漏初期即可探测到油罐基础及地基内的渗漏油气。  相似文献   

14.
用常减压蒸馏装置低温余热加热进罐区原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炼油厂Ⅱ套常减压蒸馏装置进行了利用常减压蒸馏装置低温余热加热原油的技术改造,利用除盐水作为热媒,将初馏塔顶油气、稳定塔底石脑油和含盐污水的低温位热源用于加热进罐区原油,不但节省了原来用于加热进罐区原油的蒸汽,而且合理利用了常减压蒸馏装置的低温余热,减少了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循环冷却水用量及空冷器用电量,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分别研究了原油储存温度对原油输送功率,罐区加热、维温、散热负荷,以及蒸馏装置冷、热公用工程消耗的影响;结合环境温度变化,建立了相关的能耗和能耗费用计算方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以总能耗或总能耗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原油储存温度计算方法.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操作,可较大幅度地降低原油罐区和蒸馏装置的相关能耗.  相似文献   

16.
基于API提出的静置油罐小呼吸损耗量的计算公式,采用高斯烟羽模型,建立了小呼吸损耗油品在大气环境中的扩散模型,确定了模型中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机编程模拟框图;通过一个50 000 m3原油储罐的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静置油罐小呼吸损耗在大气中的扩散分布呈典型的钟型分布,且距罐顶越近,扩散云宽度与下风方向距离越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油水置换式水下储油舱储存原油有很多优点,但是需要解决水下储油舱与上部平台之间的原油输送问题.介绍了水下储油舱及油水置换工艺,分析了原油注入及输出储油舱时的动力、阻力情况.确定了方式I2、方式O2分别作为原油进入及输出储油舱的方式.以重质油标准和某边际油田的产能为例,研究了原油注入及输出储油舱的阻力△FI与△FO与水深、流速等参数的关系.无论水深多少,对于方式I2,原油必须依靠外力进入水下储油舱;对于方式O2,海水能直接将原油压至上部平台.降低原油流速,减小管路内壁粗糙度,可以降低油水置换过程中的阻力.  相似文献   

18.
立式圆柱形储油罐地震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柯熹  王元  张淮鑫 《石油机械》2001,29(2):15-17,22
以罐 -液系统耦联振动规律为理论基础 ,对立式圆柱形储油罐的地震敏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储油罐地震敏度反应包括地震载荷引起的动水压力、基底剪力、倾覆力矩以及储液表面的晃动 ,地震敏度定量分析就是对这些参数做定量计算 ,从而对储油罐进行抗震设计。通过与《API 650》附录E和我国采用的《工业设备抗震鉴定标准》附录九的比较表明 ,新的地震敏度定量计算方法可对不同高径比的储油罐做地震敏度计算 ,物理概念清楚 ,计算过程简单明了 ,适用于工程中储油罐的地震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微波加热开采地下油页岩的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目前国内外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研究进行的分析表明,油页岩具有导热性差的特点。为了解决传统的热传导开采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微波加热开采油页岩的新型技术。利用微波加热方式,电磁能直接作用于介质分子而转换成热能,其透射性能使物料内外介质同时受热,不需要热传导。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在油页岩层中钻羽状井并填入吸波介质,可大大改善油页岩的吸波能力,可以以较快的速度使页岩油的升温,并逐渐地将干酪根裂解转化为页岩油气。页岩油气会通过加热产生的裂缝运移到生产井,并被抽排到地面。  相似文献   

20.
麒麟  沈鸿 《石油化工设备》2007,36(Z1):10-11
通过对冬季油罐罐顶凹陷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对保证油罐的呼吸安全,防止油罐受外压作用而破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