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对白鸭绒、冰岛雁鸭绒和白鹅绒的微观结构、结晶状态、组成成分以及保暖性能进行研究,采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填充织物保暖性测试的方法,对3种羽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白鹅绒的绒枝和绒小枝最长,且在相同绒枝直径的情况下,冰岛雁鸭绒相比白鸭绒具有更长的绒小枝。白鸭绒和冰岛雁鸭绒的晶胞更加相似。3种羽绒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白鹅绒最保暖,冰岛雁鸭绒次之,白鸭绒保暖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仔鸭鸭绒的高值化利用,以老鸭鸭绒为对照物,借助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X 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平板式保暖仪对比研究了肉用仔鸭鸭绒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保暖性能。结果表明:仔鸭和老鸭鸭绒主要由C、N、O、S 4 种元素组成;老鸭鸭绒中含有明显的巯基特征峰,其结晶度高于仔鸭鸭绒;仔鸭鸭绒绒枝的数量、直径和长度小于老鸭鸭绒;且其绒小枝的直径、长度、三角形节点大小数量以及节点之间的间距,叉状节点的大小数量以及节点之间的间距均小于老鸭鸭绒;仔鸭鸭绒的热稳定性、保暖性较老鸭鸭绒差。  相似文献   

3.
王玲珊 《国际纺织导报》2010,38(5):10-12,14,1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鸡、鸭、鸽3种家禽不同部位的羽毛、羽绒进行了观察,研究了鸡毛、鸭毛、鸽毛以及鸡绒、鸭绒、鸽绒的外观形态结构,尤其对羽毛羽小枝两侧的不同结构做了较详细的比较与描述,并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家禽羽毛纤维的结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天然纺织材料--羽毛纤维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鹅、鸭羽绒、羽毛的不同部位进行观察,研完了鸭毛、鹅毛以及鸭绒、鹅绒的外观形态结构。尤其对羽毛羽小枝两侧的不同结构和羽枝的截面空腔结构作了较详细的比较和描述。本研究为羽绒、羽毛的纺织加工,羽毛纱线及其纺织品的制备和标准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对鸭绒和鹅绒纤维的形态结构以及两者的结构特征差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概述了国内外现有羽绒分类检测方法,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利弊,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GB/7T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FZ/T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和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测试标准中羽绒分类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常见鹅绒和鸭绒样品的显微镜测试分析后发现,试验观察到的鹅绒和鸭绒的微观形态结构与现有标准的描述相比有一些差异,且存在无法区别部分鹅绒和鸭绒的问题;IDFB测试标准中对无法判定部分进行二次分类和分别计算,以确保其检测方法和计算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制作了几种动物绒纤维絮料以及动物绒与鸭绒的混纤絮料。通过对各种絮料热湿性能的测试比较,发现兔绒、绵羊绒、驼绒絮料的导热性能相当,而牦牛绒絮料的导热性偏大。在鸭绒絮料中混入一定量的牦牛绒或绵羊绒纤维时,其隔热性能略有下降,但能有效地阻止对流散热的增大。绵羊绒、驼绒、牦牛绒絮料的吸湿性能接近,且将一定量的上述纤维混入鸭绒絮料中时会提高絮料吸湿性能,但会降低其透湿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木棉纤维的静态热性能。以压缩木棉、未压缩木棉和90%灰鸭绒为原料,测试了它们的升温和降温特点,并研究了各原料集合体体积质量对其保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由低到高依次均为羽绒、未压缩木棉、压缩木棉;木棉纤维集合体的体积质量对集合体保暖性有重要影响。认为:木棉纤维经过挤压后,其保暖性会有所下降;在有限空间内,通过控制木棉集合体体积质量维持其中较多的静止空气,可以提高纤维制品的保暖性。  相似文献   

9.
狐狸绒纤维属动物蛋白纤维.截面大部分为圆形或椭圆形,且绝大多数纤维都含有较大的髓腔.保暖性好。采用狐狸绒纤维与丝光羊毛、天丝、长绒棉制成混纺纱线,使用该混纺纱与锦纶包芯纱生产针织内衣。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目前床上用品盖被类填充保暖材料的相关技术数据对比,就葆莱绒纤维的保暖性、葆莱绒被芯的生产工艺、纤维配比及其制作过程进行了论述,生产中采用葆莱绒与涤纶三维卷曲中空纤维混配,满足了消费者对床上纺织用品时尚、舒适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羽绒纤维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其独特的分叉结构和表面结构,对具体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表征。比较鹅绒与鸭绒在形态上存在的差别,并与同类的蛋白质纤维———羊毛进行对比,阐述二者结构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性能上的差异。研究弥补了目前国内外对羽绒形态结构细致研究及表征的不足,为更好地认识羽绒形态结构及形态差异与性能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Down fiber assembly is a heterogeneous and hierarchical system whose structure can be hardly characterized. At the meantime, its thermal property is valuable for usage, it would guide design i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rmal performance and structure can be understood. In this paper, fractal approach was introduced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structure of down fiber assembly. Fractal dimensions of fiber assemblies are calculated by box-counting method and are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asic 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fiber mass and volume fraction. Meanwhil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creasing fractal dimension will lead to an enhancement of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羽绒种类的快速识别方法,研究了采用电子鼻技术区分鹅绒与鸭绒的可行性,并建立了识别羽绒种类的定性预测模型。分别提取鹅绒与鸭绒样品的响应(96~98 s)均值作为特征值,运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等方法对鹅绒与鸭绒进行定性判别,讨论不同模式识别方法区别鹅绒与鸭绒的能力,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羽绒类别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对鹅绒与鸭绒的区分度为89.2%,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9.9%;线性判定分析法得到第1主成分的区分贡献率为90.63%;最小二乘法的校正集识别率达到97.5%,验证集的识别率达90%。  相似文献   

14.
羽绒种类的纯正与否以及有无异味是影响羽绒品质好坏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了准确、快速地鉴定羽绒种类,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一种无损快速鉴别羽绒种类的模型。同时,结合GC-MS技术鉴定分析了不同羽绒浸出物中特征气味成分。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显示4种羽绒种类(鹅毛、鸭毛、鹅绒、鸭绒)的反射率在4000~12000cm-1的变化趋势比较相近,分别在光波段8700~8100cm-1,7500~6000cm-1,5600~6000cm-1等处有明显的波峰,且特征波段的出峰位置大体相同,提示4种羽绒种类的主要成分大致相同。经二阶导数结合矢量归一化法建立的模型,三维得分图显示可区分4种羽绒种类,其准确性、专属性均良好,提示近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快速、高效并可用于羽绒种类鉴别的方法。另外,GC-MS检测结果显示羧酸类化合物和内酯类化合物为羽绒浸出物中的主要成分,这为进一步分析和鉴定羽绒中气味成分及选择相应检测传感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秋雁  齐鲁  刘思 《毛纺科技》2012,40(6):26-29
采用二氰二胺和磷酸体系,以及二氰二胺、磷酸和戊二醛体系分别对羽绒纤维进行阻燃处理,通过红外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羽绒纤维的接枝情况和形态结构变化进行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剩炭率、热失重分析等对其阻燃性能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2个体系均与羽绒纤维成功接枝,戊二醛的加入使羽绒纤维的极限氧指数和剩炭率明显增加,热失重温度提前,热失重速率加快,热稳定性减低,羽绒纤维的阻燃性能得到永久性提高,并且对其形态结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羊毛、腈纶、木棉及鹅绒4种随机排列絮填纤维集合体的保暖性能,对比了4种集合体的保暖性能与透气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纤维形态结构及集合体的体积密度对集合体保暖性能的影响。提出通过控制集合体的体积密度,使其包含较多的静止空气是提高纤维集合体保暖性能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