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物理共混法制备了质量比为60∶40的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醇和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共混物(CnOH/PSMA(60/40)),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和偏光显微镜(POM)等方法对CnOH/PSMA(60/40)共混物的结构、热性能、相转变及结晶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nOH/PSMA(60/40)共混物,当n为14、16时共混物出现黑十字消光球晶,尺寸大约在250μm左右;当n为18、26时没有观察到球晶形态。CnOH/PSMA(60/40)共混物的热焓和热稳定性随脂肪醇侧链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从结晶成核和侧链结晶角度对共混物的结晶形态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了共混物作为热能储存材料使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共混膜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液共混法制备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共混膜,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膜的结构,同时测定共混膜的透光率、力学性能、水溶性和紫外吸收性。结果表明:共混膜中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相容性,三者共混明显改善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一元膜和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二元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三氧化二锑、醋酸钴和醋酸钠为催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改性共聚酯/无机导电粉体复合物,经过熔融纺丝得到纤维。采用SEM、DSC、XRD、TG等方法对聚酯切片及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表面处理后的无机导电粉体在改性共聚酯(MCPET)基体中分散均匀;无机导电粉体的加入提高了MCPET的结晶速度和结晶度。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导电粉体的纤维质量比电阻为2.1×108Ω.g/cm2,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熔融共混法在PA6基质中混入PTT,制备低吸水率尼龙复合材料,考察PTT加入量对材料吸水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10%PTT时,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即由纯PA6时的4.22%降至2.44%,随着PTT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吸水率进一步降低;当PTT添加量40%时,吸水率降至0.70%.在湿态下复合材料的...  相似文献   

5.
以甘油作为增塑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小麦蛋白/聚乳酸(WG/PLA)共混物,研究了WG/PLA共混物的流变性能、黏弹性能和热机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甘油和PLA含量的增加,WG/PLA共混物的流动性逐渐增强,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热变形温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PET/PTT共混纤维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连军  伍建国刘方 《印染》2005,31(24):24-25
PET/PTT共混纤维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能用分散染料在常压下无载体沸染.当PET/PTT共混比为50/50、染色温度100℃、保温染色45 min时,染料对纤维的上染率最大.  相似文献   

7.
选取3类不同来源的6种天然淀粉与带鱼肌动球蛋白,依照传统制芡工艺制备共混面团,对比它们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所有共混面团均存在明显的剪切稀化现象(n<1)。共混物的触变性呈现豆类源>禾谷源>薯类源的趋势。BS-AP(豌豆-肌动球蛋白)共混物的刚度值(K)最大,为17.23, PS-AP(土豆-肌动球蛋白)对应值最低,为4.02。共混物中分子相互作用强度显示肌动球蛋白和淀粉之间仅存在物理键连接(Z''>0)。蠕变分析结果与流动性结果一致。回复结果显示豆类源共混物面团弹性回复性能明显高于其它组,其中BS-AP共混物的Je/Jmax值最大,达到了71.14%,显著高于MS-AP(绿豆-肌动球蛋白)共混物(64.45%)。温度阶升扫描结果显示肌动球蛋白和淀粉在共混物凝胶过程中相互作用较弱,凝胶网络是独立的。综合来看,豆类淀粉-鱼肌动球蛋白共混物面团更适合采用滴漏法生产,而薯类淀粉-鱼肌动球蛋白共混物面团更适合采用挤出法生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相变蜡(PC-WAX)/聚乙烯醇(PVA)/水(H2 O)三元共混物的相容性和流变性,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得不同含量的PC-WAX/PVA/H2 O三元共混物,采用控制应力型旋转流变仪研究该三元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C-WAX/PVA/H2 O三组分在一定配比下高温高速搅拌后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得到的三元共混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术质素与聚碳酸亚丙酯(PPC)共混改性,研究木质素的种类和掺加比例对PPC/木质素共混物相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热失重温度、力学性能及降解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木质素改性PPC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碱木质素(AL)含量10%时,PPC/AL共混物Tg为30.9℃,较PPC的提高8.9℃,热失重温度(r-5%、T-50%和Tmax)基本不变;当AL含量40%时,PPC/AL共混物拉伸强度为13.44 MPa,较PPC的提高213%,断裂伸长率为115%.较PPC的降低86%,第12天降解率可达44%.当术质素磺酸钙(CLS)含量20%时,PPC/CLS共混物TgT-5%、T-50%和Tmax分别为32.1、196 5、293 8和292.5℃C,较PPC的分别提高10.1、3 0、56 7和60.5℃;当CLS含量为40%时,拉伸强度可达10.06 MPa,较PPC的提高134%,断裂伸长率为397%,较PPC的降低52%,第12天降解率可达38%.酯化反应和氢键作用等可能是术质素提高PPC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聚丁二酸乙二醇-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ST)为添加剂,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P-g-GMA)为相溶剂,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聚丙烯(PP)进行熔融共混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示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和旋转流变仪等方法,对PP/PEST共混物分散相的形貌、结晶性能、热性能、流变性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P-g-GMA的添加能使PP/PEST共混物中分散相PEST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得到一定的改善;PEST的加入使共混物的结晶能力较纯PP有所下降;受PEST热稳定性较差的影响,共混物的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共混物的复数黏度介于两单组分的复数黏度之间,呈现切力变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通过FT-IR、DSC和显微镜观察分析了PTT/PET自卷曲纤维的化学组成结构、结晶度和横截面形状。PTT/PET纤维作为一种弹性纤维,其弹性来自于PTT组分,而湿热处理后的纤维弹性则来自于其独特的卷曲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PET/PTT复合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潜在卷曲释放和卷曲增强的过程及机理.采用热机械分析方法考察了PET/PTT复合纤维的PET和PTT组分的热收缩过程,揭示了PET/PTTT卷曲释放的机理.通过PET和PTT纤维的等温收缩动力学分析,确定了PET/FTT卷曲形态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PTT形状记忆织物的润湿性能,对其进行氧气等离子体处理.通过SEM分析了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形貌的变化.分别改变等离子处理时间、反应功率及氧气压强等参数,研究各因素对织物润湿性的影响关系,实验表明,经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后,PTT纤维表面因等离子刻蚀作用而变得粗糙,纤维表面能提高,纤维亲水性增强,PTT形状记忆织物的润湿性有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PTT/PANI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TT/PANI复合导电纤维,探讨了反应时间、等离子预处理、拉伸状态对复合纤维电导率的影响,并研究了PTT/PANI复合纤维的表面形貌、热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纤维表面形成的聚苯胺导电层赋予了纤维优良的导电性能,其电导率可达10-2S/cm;对纤维进行氧气等离子预处理可明显提高复合纤维的电导率;反应时间对复合纤维的电导率也有较大影响;PTT/PANI复合纤维经拉伸后导电性能明显下降。复合纤维的热稳定性在高于430℃时优于基质纤维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质纤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PTT与PET纤维染色性能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完善PTT纤维的染整加工理论,确保PTT纤维织物的染色质量,针对分散染料对PTT、PET聚酯纤维染色差异问题,选用常用的中低温、高温型2类分散染料分别对PTT、PET织物染色,测试其在不同染色温度下及其在同浴染色时的上染率、K/S值、染色牢度,研究不同染料在PTT、PET织物上的染色机制及最佳染色工艺。结果表明:PTT与PET纤维相比,PTT纤维的染色性能更好;采用不同类型分散染料染色,PTT的最佳染色温度不同;PTT、PET纤维在100~110℃同浴染色可得到异色或闪色效果,在120~130℃同浴染色可获得同色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再生丝素蛋白(SF)/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不同混杂质量比的超细纤维,通过对甲醇处理后混杂复合超细纤维膜进行FE-SEM、FT-IR和XRD观察与表征,分析比较了复合超细纤维膜的形貌与结构,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混杂质量比的超细纤维形貌相似,纤维均匀良好;随着PBS含量的增加,混杂复合...  相似文献   

17.
Corterra PTT纤维在纺织业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PTT纤维具有高弹性和手感柔软的特点 ,非常适合生产针织物和机织物。PTT短纤亦可生产非织造布 ,概述了PTT纤维在纺织行业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熔融显微投影法无法解决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纤维的智能识别和根数的自动统计技术问题,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对PTT 纤维与PBT 纤维混纺纱的显微图像进行前处理,获得较理想的二值化图像;再对二值化图像中各交叉纤维进行智能分离,解决纤维根数自动统计问题;然后提取每根纤维等效直径、色度和纤维伸直度3个特征值;再以200 根纤维的3个特征值矩阵为学习样本,建立BP 神经网络,以20根纤维作为检验样本。结果显示:该网络对PTT 纤维及PBT 纤维的识别率高于99%,成功地将混合纤维智能识别;采用该法对1 000根混纺纤维进行处理,并采用熔融显微投影法进行测试,PTT纤维及PBT 纤维混纺比为38%及62%或32%及68%,与对应实际混纺比4:6 或3:7相比,误差在± 3%之内。  相似文献   

19.
为了达到聚酯纤维的酸性可染,实现混纺织物同浴染色,降低成本,提高染色质量,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与三胺类化合物通过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酰胺作为酸性染料可染聚酯添加剂;合成的聚酰胺与PTT及离聚物聚乙基甲基丙烯酸锌共混纺丝,对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等进行测试与表征,利用酸性染料对纤维进行常压染色。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相容性较好,添加剂分布趋向均匀,可纺性及纤维性能优良,酸性染料上染率可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不同温度下PET/PTT长丝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红  施楣梧  刘晶 《纺织学报》2008,29(8):6-10
因温度是影响PET/PTT双组分长丝卷曲性能的最关键因素,研究了温度对PET/PTT长丝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纤维的卷曲收缩率增加,卷曲伸长率减小。无论是在干热还是湿热条件下,温度升高均加速纤维的解取向,各单组分纤维和PET/PTT双组分长丝的声速取向因子均降低,尤其是双组分长丝的声速取向因子迅速降低。同时,各单组分纤维的结晶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PET/PTT双组分长丝中各单组分的结晶度却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结晶度降低加速了各组分的解取向程度,导致纤维长度在宏观上发生收缩,且由分子链解取向导致的收缩率逐渐增加,而由双组分收缩差导致的收缩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