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和使用要求,对承压设备用钢板的表面裂纹缺陷形式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开发高级别承压设备用钢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鲍轩 《山东冶金》2011,(5):68-68
日前,济钢核电用钢ASME·MO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完成,初步运行效果可靠,已被山东核电设备制造公司等多家核电钢用户列为合格供应商。  相似文献   

3.
《包钢科技》2007,33(3):13-13
“建立和完善核电用钢管理体系,发挥宝钢生产和研发整体优势,加大核电用钢产品开发力度,逐步形成核电用板、管、棒、带和锻件的产品框架体系,满足国家核电大发展需求。”这是目前召开的宝钢股份核电用钢推进会上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前核电发展状况,分析了新日铁住金近十年的核电用钢相关专利,包括新日铁住金核电用钢专利在全球的布局,以及其核心专利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李春梅 《宽厚板》2008,14(3):28-30
本文结合锅炉用耐热钢板12CrlMoVg的冶炼、轧制和热处理工艺,对成分、组织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确立了最佳生产工艺路线,为开发更高级别的承压设备用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锅炉用耐热钢板12Cr1MoVg的冶炼、轧制和热处理工艺,分析了其成分、组织、性能,确立了最佳的生产工艺路线,为开发更高级别的承压设备用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舞钢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用宽厚钢板的热处理工艺研究,通过不同热处理工艺的研究分析,确定了钢的化学成分设计,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下钢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最终确定了该钢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方案。结果表明,舞钢采用合理的合金成分设计和调质工艺生产的低合金高强度16MnD5、18MnD5、20MnD5和SA533钢板强韧匹配良好,其性能完全符合规范要求,改变中国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用宽厚钢板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产品主要用于制造核电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压力容器封头、支撑构件、承压边界等核反应堆核岛内压力容器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低合金高强度钢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刚 《钢铁》2011,46(11):1-9
 从洁净钢生产、薄板坯连铸连轧无头轧制、薄带铸轧以及以快速冷却为核心的TMCP工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HSLA钢生产工艺技术的最新发展,并系统介绍了汽车用钢、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管线钢、建筑结构钢、核电用钢、压力容器用钢、工程机械用钢及集装箱用钢等行业所用的HSLA钢品种开发方面新进展。认为未来HSLA钢将向高强、高性能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对HSLA钢的发展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太钢科技》2010,(2):39-39
去年以来,为满足核电材料质保程序的控制要求,太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核电用钢管理网络体系,并形成自己独立的《核电用钢质保大纲》。同时,加大核电用钢研发力度,加强与国内核电项目的沟通与协作,使太钢尖端核电用钢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及特点,重点介绍了鞍钢在核电用钢开发方面现有装备情况及取得的业绩,同时对我国钢铁企业未来核电用钢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鞍钢洁净钢生产平台情况,包括设备状况、工艺流程、产品结构、生产能力及控制技术,鞍钢洁净钢生产控制能力实现C、P、S、H、N及全氧含量总和≤70×10^6巧,夹杂物尺寸小于20μm,个别钢种小于5μm。  相似文献   

12.
徐匡迪  肖丽俊 《钢铁》2012,47(10):1-13
 特殊钢是针对客户提出的质量要求,钢厂不断改进工艺,逐步提高成分、尺寸精确度和洁净度的各类钢的总称。钢中总氧量 [TO]是衡量钢洁净度的重要标识,对于不同的钢种,其控制要求也不尽相同。在脱氧精炼过程中,存在着脱氧元素-钢中溶解氧、钢-渣、钢液-夹杂物、钢液-耐火材料、渣-耐火材料的反应与平衡,对钢中夹杂物的数量、组成和形态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热力学计算,比较了不同脱氧剂的脱氧能力,并介绍了典型特殊钢种(轴承钢、弹簧钢、帘线钢、电工钢、易切削钢等)精炼过程中的脱氧及夹杂物控制,分析和讨论了不同脱氧元素与钢液、熔渣以及耐火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钢渣中含有大量能够循环利用的钙、铁、镁等成分,替代熔剂用于烧结过程是钢渣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提高钢渣在烧结过程中的使用比例,回收利用钢渣中的有用成分,采用XRD、矿相显微镜、微型烧结装置和烧结杯装置对某钢厂转炉钢渣进行了替代烧结白灰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渣的矿物组成主要是RO相(MgO、FeO和MnO的固溶体)、硅酸二钙、硅酸三钙等;钢渣作为熔剂用于烧结能够促进液相生成,提高液相流动性;钢渣搭配优质白灰替代部分低质白灰能够提高烧结矿的成品率和平均粒径,降低固体燃耗。  相似文献   

14.
成分设计与优化是先进高强钢增强、增塑以及增韧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钢质高纯化装备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稀土元素在钢中的应用已由净化、夹杂物改性逐步向微合金化过渡。从第一代铁素体基软钢和高强低合金钢向第二代奥氏体基超高强钢,再到多相、亚稳和多尺度组织调控的第三代高强韧性钢,先进高强钢的微合金化技术一直是控制组织和性能的有效举措。稀土原子具备较大原子半径以及与O、S的高亲和力等优异特性,可从控制凝固与固态相变,影响碳元素与合金元素的扩散等多方面影响先进高强钢的组织结构,从而对其力学性能、成形性能以及耐腐蚀等服役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阐述了稀土元素分别在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典型先进高强钢中的作用机理,并展望了稀土元素在未来汽车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石油化工工艺以及设备都在不断推陈出新,在此过程中,各种气化产品的液化、分离、贮存以及运输也已经成为极为常见的现象。压力容器作为盛装这些低温气化产品的最主要工具,市场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随之也带动了压力容器用钢需求量的激增。但是随着压力容器用途的日益广泛,不同用途中对压力容器用钢的要求也存在差异,这就给压力容器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了要求。热处理工艺是压力容器钢板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处理工艺之一,只有经过了不同形式的热处理,才能使钢板的组织及性能发生变化,并最终使用于制造压力容器的钢板具备更多更加完善的性能。本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以07系列压力容器钢为例,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过不同工艺的热处理,分别对不同工艺下的淬火温度及保温时间,以及回火温度等对钢板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最终根据实验结果得出,针对不同厚度的实验钢,应当尽量在淬火实验的温度控制在900℃~920℃之间,而回火温度的设定则主要根据实验钢板的厚度来进行设定,通常需要控制在600℃~650℃之间。通过本次实验研究,以期能对今后压力容器钢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工艺的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衡钢生产的抗挤毁油井套管表面裂纹进行分析,得出裂纹是钢中的残余有害元素造成,并经轧制,调质,回火后使裂纹扩大暴露的结论。据此,结合生产现场现有设备技术条件,提出了减少裂纹的工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VD炉是冶金行业冶炼过程中的一种钢液脱气设备。该设备工艺复杂,运行于高温、高压状态下,对设备本身质量和施工安装质量要求严格,是我国近年来推广的冶炼工艺的重要设备系统。  相似文献   

18.
热宽带钢无头轧制技术进展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永林  田鹏  朱国明 《钢铁》2019,54(3):1-8
 首先回顾分析了热宽带钢无头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针对不同工艺流程生产热宽带钢的冶金工艺特征进行了比较;其次,从无头轧制板带产品的尺寸精度、组织性能均一性、稳定批量生产超薄规格板带、成材率及工序能耗以及钢材品种和应用等方面,总结分析了中国热宽带钢无头轧制技术开发及应用进展情况;同时,结合实例具体讨论了无头连铸连轧(ESP)生产低碳/微碳钢工艺及组织性能分析与控制方法;最后,结合中国热轧板带的产线、产能、产品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热宽带钢无头轧制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海涛  王建勇 《特殊钢》2012,33(2):26-28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中稳定存在奥氏体相和铁素体相,该钢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优异的耐点蚀、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性能,在核电站设备制备中被广泛应用。一般双相不锈钢铸件中铁素体相的体积分数≤20%,服役温度≤425℃,双相不锈钢锻件中铁素体相约占50%,服役温度≤250℃。文中介绍了核电站设备中应用的双相不锈钢铸、锻件的化学成分、制造和焊接工艺要求及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提升双相钢性能、探究Nb-V元素复合添加对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在实验室研发了Nb-V微合金化的冷轧双相钢。利用连退模拟试验机、扫描电镜等设备,系统地研究了退火温度和过时效温度对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屈服强度在组织中铁素体含量明显减少后有显著提升;Nb、V元素的添加细化了组织,可以提高综合性能。随着过时效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主要组织由起初低温时的淬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变为高温时的粒状贝氏体,残余奥氏体比例也逐渐增大。高温过时效时,试验钢强度的降低主要由回火马氏体的软化造成;低温过时效时,V析出量的增加也对试验钢的强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