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科技》2008,44(1):60-60
保鲜膜轻轻一盖,保住食物的美味,为保存食物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使用含有聚氯乙烯(PVC)塑料包装产品,则会对健康带来危害。记者在海口市部分商店发现,这里销售的保鲜膜有许多是“三无”产品,有的疑为有毒PVC保鲜膜。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工业》1996,(1):36-37
<正> 在食品科学领域中,所谓保鲜膜包装,是针对易腐坏食品包括肉类及蔬菜类,利用薄膜包装以达到保鲜、延长保质期和保持食品天然色泽为目的,而未经过消毒程序的包装方法。 一般采用的保鲜膜都是PVC膜,比较容易破烂、防雾  相似文献   

3.
近一段时间.台湾“致命添加剂”塑化剂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得全世界人心惶惶。自4月台湾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饮品等被查出含致癌物质“塑化剂”以来.这一风波愈演愈烈。其实.早在2005年,聚氯乙烯保鲜膜的安全问题就炒得沸沸扬扬.日本、韩国的聚氯乙烯(PVC)保鲜膜生产企业大举转移到中国。  相似文献   

4.
日前在京举办的2011中国食品包装论坛发布会上.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共同发布了2012中国食品包装消费警示,其中提醒消费者勿用透明PVC保鲜膜包裹含油脂食品或将其用微波加热。  相似文献   

5.
去年底,沸沸扬扬的白酒闹鬼事件——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着实令中国这个白酒生产消费大国震惊不已。媒体质疑、网友斥责、股票暴跌,有毒伤身、致畸致癌、影响下一代,塑化剂俨然成了国人心中恐慌的鬼。监管部门最终认定,酒鬼酒中的塑化剂来自生产、储运过程中使用的容器、管道及包装材料。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塑化剂呢?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时刻被塑化剂包围着?怎样在享受塑化剂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又免受其害?  相似文献   

6.
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中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不可小觑。本文主要介绍了食品及食品包装材料中塑化剂国内外检测标准、样品前处理方法及主要的检测方法。欧盟法规(EU)No 10/2011相对于以往的2002/72/EC对于迁移测试的要求整体趋于严格,生产企业有必要改进生产工艺以应对更新的测试规则。国家现有的标准中对于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中塑化剂有一定的要求,目前最常见的研究大部分为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但对于其他类型的塑化剂检测结果相对较少,这也将是今后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中塑化剂检测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塑化剂来袭     
唐莹莹 《烹调知识》2011,(20):64-65
继三聚氰胺之后,塑化剂(大陆称为"增塑剂")最近引发了新的冲击波。有化工专家表示,塑化剂作为食品非法添加物,其毒性大于三聚氰胺。这塑化剂到底是什么?人们为什么一谈到它就哗然变色?它究竟又污染了哪些食品?  相似文献   

8.
严肃 《中国食品》2011,(13):16-19
2011年4月,台湾岛内卫生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含有DEHP,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追查发现,DEHP来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内。此次污染事件规模之大为历年罕见,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连日来,台湾岛内多家媒体均对此事进行报道,相关机构仍在持续追查相关食品业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塑料食品包装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现状.方法 选取280批不同材质的塑料食品包装,依据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以正已烷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提取,采用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为定性依据,外标法定量.结果 62批聚氯乙烯材质的食品包装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含量95%小于法规限量,82批复合材质和136批其它材质的食品包装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含量100%小于法规限量,检出最多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3批聚氯乙烯材质的食品包装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严重超标.结论 塑料食品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较低,聚氯乙烯材质存在的潜在危害较大,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国卫计委发布白酒产品中塑化剂风险评估结果,如何看待这个结果呢? 随着卫计委这份评估结果的公布,塑化剂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对塑化剂的关注可谓是一波三折. 国人最初开始关注塑化剂是在2011年的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后,当时,台湾有不法商家非法地将塑化剂冒充乳化剂卖给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而进入一些饮料中.由于乳化剂的应用相当广泛,造成了一大批饮料和食品的召回和销毁.这是一起典型的食品掺假事件,属于犯罪行为,在国内引起了较大反响.此后,DEHP和DBP等塑化剂分别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黑名单”.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食品》2011,(22):88-88
食物的保鲜需要三个因素,温度、湿度、气体。食物直接放入冰箱保证了温度,却无法保证湿度和气体。专家建议,不要用普通的塑料袋保存食物,“很多塑料袋和塑料容器并不是食品专用的.例如PVC食品保鲜膜对人体危害很大。因为其成分中的乙基己基胺(DEHA)容易析出。随食物进入人体后,有致癌作用、危害人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美食》2011,(Z1)
盖上保鲜膜,就能锁住美味?如今,人们对保鲜膜的依赖越来越强,蔬菜、水果、剩菜剩饭,只要盖上它,心里就会踏实很多。但近日,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并不是所有食物都适合用保鲜膜。保鲜膜对不同蔬果产生不同影响。水分较大的水果和疏菜比较适合用保鲜膜,比如苹果、梨、西红柿、油菜、韭黄等,不但能长时间保鲜,还会增加其中的一些营养素。实验表明,100克裹上保鲜膜的韭黄,24小时后其维生素C含量比不裹时要多1.33毫克,油菜、莴苣叶多  相似文献   

13.
小印 《印刷杂志》2012,(12):75-75
近日,白酒塑化剂风波受到关注,追其原因,湖南酒鬼酒公司总经理夏心国说:“第一可能是我们塑料瓶塞,第二可能在包装线上,自动包装线上,有一些小的塑胶管。”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一件件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度极高名词,食品安全问题也当仁不让的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了,目前在我国上至政府高官,下到平民老百姓,无论在哪里都会听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议论。  相似文献   

15.
近期以来,塑化剂问题在食品领域连续被曝光,引起轩然大波,令人心神难安。先是台湾发现昱仲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这种物质属于化学工业用的塑料软化剂,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玩具的原料,是有毒的塑化剂,不得用于食品生产。而台湾昱伸公司用它代替橄榄油,制作成食品添加剂一起云剂,大量添加在食品中,引起社会的强烈震惊。  相似文献   

16.
之前,台湾卫生部门发现台湾生产的饮料中含有塑化剂成分,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前两个月,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也被爆出塑化剂超标260%,这一事件给我国的白酒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本期《塑化剂检测专题》,邀请专家及企业一起探讨白酒中的塑化剂从何而来、塑化剂是否影响人体健康、塑化剂的检测技术。以及我国相关的塑化剂安全限量标准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特邀专家包括,教育部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岩,上海理工大学食品研究所所长助理董庆  相似文献   

17.
刘凯 《中国食品》2011,(14):93-93
近期”塑化剂”事件使广大消费者人心惶惶。为增强群众对“塑化剂”的认识.提高群众科学选购食品的能力.6月19日上午.乐陵市工商局在文化娱乐广场设置宣传点.开展了以“向塑化剂坚决说不!”为主题的宣教活动。活动中工商人员积极向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引导健康安全消费。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物时若发现疑似含”塑化剂”的有毒食品.应立即向工商部门举报。  相似文献   

18.
近期,食品安全事件又是此起彼浮,一件是发生于德国的"毒黄瓜事件",另一件是发生在台湾的"塑化剂事件"。不同的是,两起事件的发生地不再是中国大陆地区。  相似文献   

19.
卢希 《中国食品》2013,(17):28-29
企业对生产质量一直严格把关,从未被行政监管部门检出问题,这些企业因质量稳定可靠而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坚定信赖。可是,一些不良竞争者,不是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是利用不正当手段,通过媒体散播谣言来毁坏其它良好企业的名声。这些不良行为,在法律面前肆无岂惮。  相似文献   

20.
张卫红  付奇 《印刷技术》2012,(16):36-36
自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之后,我国相关部门也加紧了对塑化剂非法添加的查处力度。对于食品加工企业,一旦被查出存在塑化剂非法添加可能将面临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甚至退出市场;对于塑料包装材料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