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移动通信中,移动性建模技术可以广泛用于移动性管理、无线资源管理、移动切换、话务分析等不同方面。文中首先提出移动性建模的基本假设,并建立一般的移动性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几类不同的移动性模型,并给出移动性建模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体化网络下移动性管理的索引结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一般的移动性管理模型是一体化移动网络的重要需求.通过分析移动性的影响以及不同体系下的移动性支撑机制,本文提出了移动管理层作为移动性及其管理的概念解释.提出了一个描述移动性管理机制的索引结构模型.该模型构造了管理机制的基本单元(点和边),定义了基本操作(更新操作和查询操作).分析指出所提模型在单元和参数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很多场景.本文使用索引结构模型描述并分析了一体化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方案,分析结果说明了在一体化网络中映射服务器的配置方案和其查询机制的设计将成为实现高效的移动性管理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郭洋  田永春  郭伟 《信息技术》2004,28(10):96-100
介绍了个人移动通信系统(PCS)中移动性管理的基本概念,从移动性管理的总体框架、位置管理和切换管理两个主要功能流程方面阐述了PCS中移动性管理的体系结构及移动性管理的实现。详细描述了常见的位置管理方法和切换管理方法及这两方面的改进措施,并对几种PCS中的移动性管理机制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4.
无线网络控制器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及其实现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与移动性有关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特征;通过在IMT-2000功能模型的相关功能实体中引入移动性管理模拟,分析了无线网络控制器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5.
移动IP网络多层次移动支持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斌 《通信学报》2006,27(3):129-135
首先对业界提出的支持网络移动性的方法从网络分层的层面进行分类和比较,将支持移动性的机制分为三个层次机制:网络层移动性机制、传送层移动性机制,应用层移动性机制、对其中代表性的机制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层次支持IP移动性的模型和机制——多层自适应移动策略表(MLSA-MPT)机制,将不同层次(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移动性支持机制结合起来,使网络能够根据业务的实际需求,通过动态选择不同层次的移动支持机制,完成多业务和多应用环境下对移动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手机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性管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络面临的挑战。文章从过程、功能和不同实现方式的角度分析移动性管理技术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未来移动互联网络对分布式新型移动性管理架构的需求及移动性管理架构的特点,介绍一种基于SDN的移动性管理架构,并探讨未来移动性管理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宁鹏  孟旭东 《电信快报》2009,(12):30-32
未来网络是支持多种不同接入技术的异构网络,为满足用户的移动性需求,移动性管理成为异构网络中的关键技术,移动性管理协议可以在网络的不同层次(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实现,无论在哪一层实现,都有优缺点。文章对异构网络中移动性管理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在权衡比较后指出SIP将在未来异构网络的移动性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无线电工程》2016,(6):9-12
Ka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中,点波束和频率复用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系统容量,但是机载、车载用户在不同波束间移动时会面临越区切换的问题。为实现对用户移动性的管理,结合Ka宽带卫星通信网络特点,借鉴地面网络的移动IP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卫星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机制。该机制采用双向隧道封装技术,实现移动用户在不同波束之间、信关站之间移动时IP业务的高效传输。基于OPNET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机制能够保证用户移动过程中IP业务传输不中断,解决了卫星多波束网络中用户移动性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移动IP是IETF支持因特网上主机透明移动性的一种参考协议,在向全IP蜂窝网络演进的过程中,移动IP提供了域之间移动的解决方案,即宏移动性管理,但它不能解决在蜂窝网内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移动IP的种种缺陷导致了近年来各种微移动性管理协议的出现,分析了几种典型的IP层微移动性协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设计新的微移动性协议的几点考虑。  相似文献   

10.
下一代网络通用移动性管理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前斌  黄琼  隆克平 《通信学报》2004,25(12):65-70
针对下一代网络(NGN)的通用移动性要求,阐述了符合NGN全IP网络传送这一特点的两类移动性解决方案——基于网络层解决方案(移动IP)和基于应用层解决方案(移动SIP),比较了它们在支持终端移动性、个人移动性和业务移动性支持上的优缺点,进而分析两者结合方案,提出将网络层移动性管理进行联合优化设计,是研究NGN通用移动性管理技术的一种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原玲 《无线通信技术》2003,12(4):27-31,39
移动性是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特征。本文介绍了移动性的概念 ,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宏移动性和微移动性管理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 ,提出了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移动性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移动性管理功能的作用是为了持续追踪UE的当前位置并提供持续的接入服务。该功能分为两大类:空闲状态的移动性管理和连接状态的移动性管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为LTE系统内连接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功能,重点为E-UTRAN内切换。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各种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切换、位置登记等移动管理新技术 ,并结合卫星系统与地面蜂窝区通信系统的综合应用 ,阐述其相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描述了全IP网络各个层次上的移动性管理需求以及全IP网络目前的标准和规范,详细介绍了移动性管理中的宏移动性管理、微移动性管理、空中接口移动性管理。指出了全IP网络中移动管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The original Mobile IP (MIP) protocol does not perform Route Optimisation but uses Home Agents to forward traffic. Thus, it does not have problems with simultaneous mobility, that is, the special case when both end hosts are mobile and move at about the same time. However, MIP for IPv6 (MIPv6) uses binding updates that are sent directly to a correspondent nod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based mobility management (SIPMM) and MIP with location registers (MIP‐LR) also use direct binding updates between a mobile host and a correspondent node. Thus, MIPv6, MIP‐LR and SIPMM are vulnerable to the simultaneous mobility problem.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the simultaneous mobility problem and solution mechanisms, and propose new ways for MIPv6, MIP‐LR and SIPMM to handle simultaneous mobility.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永春  郭伟 《电信科学》2003,19(12):17-20
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两个最重要的研究问题就是宽带和无缝漫游,而移动性管理是实现网络间无缝漫游的关键难题之一。本对移动性管理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概述,首先介绍了移动性管理的分类和它对协议层次的影响,接着介绍了移动性管理的一般性框架和主要的协议特点,最后介绍了一些关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AlthoughthemobileIP protocol[1~3] workswellinthemacromobilitysituation ,someproblemsoccurinthemicromobilitysituation .Therearetwomainconcerns.First,theregistrationdelaycon tributestothehandoffdelay .Thedelayissignifi cantwhenanMNisfarawayfromhomeandcausessignificantpacketdropanddrasticreductionincom municationthroughput.Second ,frequentlocationupdatesincurextensiveoverheadforlocationcachemanagementinrouteoptimizationthatrequiresac curatelocationinformationinordertotunnelIP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