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21)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和游客活动的重要舞台,是一个城市的真正魅力之所在。文化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灵魂,民族、城市的文化在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中留下了烙印。山海文化是连云港的文化特质,连云港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为主线,凸显海和水的文化特质,建设滨海绿地、滨水绿地、海洋文化广场等与"海""水"文化有关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环境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地位正在不断提升和加强。论文以巢湖市东西环城河景观提升工程设计为例,提出对滨水绿地景观的相关改造策略,使其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展示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探索旧城滨水绿地景观的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3.
朱兴彤 《建筑知识》2013,(11):98-98,107
本文以“滨水生态景观的塑造与公园绿地建设的有机结合”为题,试图从生态整合的角度,探讨当前城市公园中滨水景观的生态景观的营造模式,强调城市公园绿地与滨水自然生态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力求为当前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尤其是公园绿地中的滨水生态景观塑造)提供有益的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国城市复兴运动的大背景之下,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再开发与复兴对于地方经济、地域文化及城市景观的贡献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以英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实践为案例,探讨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意义、价值、开发策略和设计理念,及其对于当前中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建设实践的启示。——栏目主持人英国经历了工业化时代的极度繁荣,作为产业空间而存在的城市滨水区成为城市生产和交通的核心。英国境内拥有发达的水域,城市滨水区对国家及城市的发展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虹 《南方建筑》2006,(2):109-110
近代工业的发展曾经使河流的运输作用成为主体,进入20世纪,传统运输业的衰落也为芝加哥遗留许多废弃的滨水地带。滨水空间的开发日益成为当今城市开发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芝加哥湖滨千禧公园的介绍,阐明了滨水空间从传统的运输、工业中心,成为城市开放空间和公共艺术中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基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对于主办城市公园、广场和绿地的要求,本文以四个公园为例介绍了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专项行动的公园、广场和绿地的改造效果,并分析总结了北京市景观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改造设计策略。希望对全国各城市推进城市景观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具有带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从人性化设计角度对城市公园的空间环境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云南省保山市青华海公园西湖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现场调研、问卷调查、行为记录等方法,分别从文化休闲区、儿童游乐区、滨水景观区、广场集散区、运动健身区五大功能区进行空间使用后的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西湖片区整体上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但在细节的人性化处理及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8.
有东京中央公园之称的日比谷公园是日本近代公园的鼻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通过历史资料梳理和实地采访,以日比谷公园为例,探讨日本历史性城市公园在其百年发展过程中作为重要城市公共空间的现实作用,以及在可持续发展范畴下对城市公园发展的启示。研究认为,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公园在社会、生活、防灾、生态结构等方面承担了补充和完善城市功能的责任;作为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性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城市公园的评价方式和保护制度是影响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有的城市绿地设计品质已经难以满足当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历史文化传承、优质的生态环境、城市特色空间营造要想有所创新和突破,借助园林景观破解发展困境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题文化是城市设计特质性、使用者认同感的重要表现媒介,对城市绿地,尤其是滨水绿地的景观营造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滨水绿地特征的研究,剖析滨水绿地中文化元素的表达方式,以文化元素景观特色的营造来体现城市的特色、文化及城市精神。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来宾市红水河滨水景观项目为例,以当地特有的文化元素深入营造城市特色绿地空间,期望对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营造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永红 《风景园林》2012,(2):150-150
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升和公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加,必然带来对空间的集约使用及品质塑造的更高要求。一些原先还可孤离的遗址也应该成为重要的文化资源,通过遗址公园的形式,去主动塑造逼近的城市空间,成为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所珍视的新的主题和载体。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心是城市发展的增长极,培育城市中心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手段。宁波市镇海新城中央生态公园通过创新公园功能、铆合新城空间等规划手段,力求将其打造成新城第三中心,实现由隔离到增长极的质的转变,追求经济剩余最大值。同时启发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已经成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营造宜人环境、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手段。郑州银河湾设计是一次以文化为导向的滨水地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践,其特点是突出文化导向在城市滨水地区空间组织布局与功能落实中的联系与纽带作用。本文希望能借助已有的成果总结,对郑州以及其它地区的滨水地区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公园绿地在维护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健康、增强城市宜居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城市发展方向的当下,公园绿地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公园绿地进行亮化设计可以提高其整体美学效果和夜间利用能力。文章在阐述城市公园绿地功能的基础上,探究公园绿地亮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蚂蚁山公园亮化设计项目为例,分析其设计理念、思路和效果,为城市公园绿地亮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出发,探讨了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城市滨水空间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更好地进行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希望能为我国的公园城市的建设发展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发展使公园绿地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国城市公园绿地的形成发展,都有其各自特殊的时代背景.首尔市作为韩国的首都,城市公园绿地形成、发展的变迁过程在韩国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按时间顺序简要介绍了韩国首尔市城市公园绿地的性质、面积、功能等的变化过程,总结了由皇家游憩地向市民公园改变,并逐步转化为现代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演变过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公共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城市的发展是否充分考虑并满足健康城市的需求逐渐成为评价城市品质的重要指标.城市公园作为与居民最密切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是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加拿大温哥华为例,通过分析城市公园与运动设施在城市与社区中的布局、建设、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说明温哥华如何通过公园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城市双修建设对城市滨水生态建设、城市公园绿地更新的应用性分析,以禹州市植物园景观提升设计为例进行典型性研究.着重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及城市更新拓容的浪潮下,区域开发联动、公共配套改造的城市绿地滨水更新策略及方法.通过功能提升、环境升级进一步挖掘土地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园绿地在协调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生态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GIS网络分析法,从步行、骑行、机动车三种交通方式分析了滨湖新区及其各街道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服务状况.结果显示:①滨湖新区城市公园数量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中部地区三大公园占据了公园总面积的78%,滨湖世纪街道、方兴街道、万年埠街道城市公园可达性好于烟墩街道和义城街道;②缓冲区分析法高估了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网络分析法较缓冲区法更能准确地评价城市公园的真实服务水平;③以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低估了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仅有30.15%的面积能够在15 min内步行到达公园,而居住小区角度有64.3%的面积能够在15 min内步行到达公园;④公园整体可达性良好,0 min~5 min内机动车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优于步行和骑行方式,15 min内机动车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和骑行方式相当,几乎覆盖所有居住小区.研究获得了合肥滨湖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和服务情况的准确资料,为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4)
该文以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成都市兴隆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地势的高程变化、水体处理、植物造景、入口空间处理、内外交通五个方面研究城市综合公园边界空间的规划设计。实地调研与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性城市公园具有地势平坦、大型出口均匀分布等特点,并且其间穿插小径形式的出入口,多以草坪和低矮灌木为造景方式,以保持内外景致的通透,通过边界上的服务设施实现公园绿地和城市公共空间的相互融合。边界空间的开放性设计能够提高城市公园作为公共绿地的使用率和市民参与度。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在遵守审美原则、生态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设计出更多具有活力的综合公园,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城市提供正向反馈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园绿地在协调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生态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GIS网络分析法,从步行、骑行、机动车三种交通方式分析了滨湖新区及其各街道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服务状况.结果显示:①滨湖新区城市公园数量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中部地区三大公园占据了公园总面积的78%,滨湖世纪街道、方兴街道、万年埠街道城市公园可达性好于烟墩街道和义城街道;②缓冲区分析法高估了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网络分析法较缓冲区法更能准确地评价城市公园的真实服务水平;③以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低估了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仅有30.15%的面积能够在15 min内步行到达公园,而居住小区角度有64.3%的面积能够在15 min内步行到达公园;④公园整体可达性良好,0 min~5 min内机动车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优于步行和骑行方式,15 min内机动车方式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和骑行方式相当,几乎覆盖所有居住小区.研究获得了合肥滨湖新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和服务情况的准确资料,为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