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村落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西藏吞巴乡的千年古村落吞达村为例,分析了其历史文化特色要素,包括村庄选址、布局、文化遗存、传统建筑、藏族文化及风情特色,对吞巴村的旅游现状资源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发展目标与对策,对吞巴村旅游景区规划中重点的雪域田园景区与旅游设施重要节点吞巴庄园和客栈区、吞达村入口广场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和建筑意向设计,对历史村落的旅游发展和景观规划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6,(11)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加速,历史文化名村不仅因其历史建筑、聚落形态等物质遗产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更因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热点。但由于存在诸多认识理念和保护实践的误区,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更新与乡村旅游开发间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进行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更新,协调乡村旅游开发与古村保护更新的关系,传承历史文脉,成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更新急需探究的问题。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福溪村结合其独特的古村风貌、自然资源和风水格局,充分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村落更新与格局调整,延续生态风水格局,打造特色旅游空间;通过村落环境整治和风貌保护控制,营造特色村落景观;通过开发丰富的乡村旅游参与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游线,以期将福溪村打造成一个历史保护完善、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齐备的文化、生态、居住相互协调、融合的生态休闲旅游村落。  相似文献   

3.
在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针对黄骅市东聚馆村构建中国贡枣文化第一村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村的目标,积极探索了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型村庄转型发展的方法,提出了区域旅游板块联动、旅游主题空间设计和实施运营机制三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选择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这一特定对象研究其用地整治规划方法,旨在得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首先提炼了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的特征及其现状用地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用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强度和解决宅基地及土地使用权属流转问题。再从村域和村庄两个层面,提出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用地整治规划的难点:一是在村域层面,要以维护大地肌理和历史文脉为前提,统筹优化村域建设用地格局,重点通过凋敝村整治实现村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的效果;二是在村庄层面,从政策和技术两方面着手,通过村庄混合用地引导村庄用地整治规划,实现乡村土地的复合利用,并为村庄用地权属的确定提供规划量化指标,是引导村庄用地功能兼容和动态有机更新的方法尝试。  相似文献   

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乡村地区发展步入提质转型新阶段,特色保护类村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梳理了特色保护类村庄发展面临的建设主体空心化、公共服务供给失衡、传统文化认同危机等问题;引用“文化自觉”理论,将“文化自觉”解析为“文化自知”“文化塑造”“文化传承”三个维度,并从创新特色文化产业、重构公共服务体系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三方面提出了特色保护类村庄的有机更新路径。以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巴园子村为例,从“文化自觉”的三个维度,将巴园子村发展面临的困境归纳为文化认同意识薄弱、空间文化属性趋同以及文旅宣传力度不足,并围绕营造文化空间、完善项目清单、构建长效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文化自觉”驱动下巴园子村文化延续与有机更新策略,以期为同类村庄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于2009年启动了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创建工作,至今公布了两批共216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010年8-10月两部局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的方式对全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创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效果显著,是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方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乡村旅游则是传承、活化、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路径。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旅游转型、丰富乡村文化内涵的必然选择。大城市近郊村作为城乡联动的"先行地",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了文化遗产活力丧失、旅游发展同质化、村庄空心化、产业转型困难等困境。本文以北京市房山区车厂村为研究案例对象,通过从具体案例分析到共性策略总结的方法,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以文化振兴、生态优先为原则,将文化基因贯穿于旅游体验,以达到挖掘文化遗产价值、优化村庄格局、促进产业转型,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的目的,为该类型村庄规划与产业策划提供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说明面对乡村困境,我希望以一种不局限于当下的设计手段进行规划。在所选择的村庄,位于浙江省中部的雅治街村这一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村庄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被人们忽视而衰败的建筑物,同样出现破损的,还有乡村的空间特质与人文情感。诸如此类的村庄现状在国内数不胜数,或许成为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跟风式的特色村庄开发、旅游产业盲目进驻等。诚然。历史文化的价值值得我们加以利用并为生活添色,但一味追求脱离了村民生活的“文物”,也许并不适用于村庄这一特殊地域。  相似文献   

9.
面对乡村独特的地理和环境,围绕"有形象、有韵味、有故事",江苏省盐城市乡村结合各地不同的地域风貌、产业发展、村落文化、旅游资源等,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彰显"里下河"地域特色. 一、盐城乡村现状 盐城顺应村庄发展规律、演变趋势和人口流向,确定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村庄发展类型.盐城共11个县(市、区),全市2110个行政村、14500个自然村庄,其中,集聚提升类村庄2185个、特色保护类村庄289个、城郊融合类村庄60个.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地域民族文化的载体,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表现出了高度的丰富性与混杂性,无论从地区发展战略层面考虑,还是从文化多样性角度考量,均值得深挖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广西岑溪市南渡镇吉太社区三江口旅游名村村庄规划以旅游为导向,尊重村庄自身文脉,以优良的生态环境、舒适的山地气候为基础,以独特的山地景观、森林生态景观为特色,以休闲养生度假、文化体验为基本功能,以游客集散服务、旅游接待为核心功能,以生态农业观光、餐饮购物为辅助功能,注重旅游产品的个性化设计与合理组合,打造富有岭南风情的旅游名村。规划从旅游专项、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绿地系统景观与改造整治等方面探寻合理的村庄规划路径,力求实现生态环境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乡村是体现中国历史、社会、经济特征的活化博物馆,是集合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文化休闲等多重功能的空间载体。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的文化、地缘关系等受到冲击,呈现出人口空心化、文化丧失和空间无序等发展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乡村合理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基于村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乡村振兴的规划和建设应在尊重乡村特点的基础上提升乡村价值。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提出根据村庄的条件、特色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特色保护类村庄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传统风貌及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辽阳市朝光村是具有朝鲜族民族文化特色的自然村,属于特色保护类村庄,是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针对其现状和保护、规划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住区规划及民居建筑保护与改造设计的策略,为朝光村申报历史文化名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乡村主义的苏州周边小城镇旅游型村庄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面临经济结构转型。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兴起乡村旅游,旅游型村庄凭借其区位和资源优势,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之一。但在发展中也面临产业特色雷同、配套服务薄弱等问题。本文结合新乡村主义理论,以苏州周边小城镇的旅游型村庄为例,对旅游型村庄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美丽宜居村庄特色资源优势明显、规划建设基础良好,多元的地形地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活跃的经济特色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村庄类型。在美丽宜居村庄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规划引领缺失、文化挖掘未显、产业业态单一、乡村风貌无序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后岸村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深化村庄设计,保证村庄规划建设落地;传承乡土文化,提升村庄发展品质内涵;升级乡村旅游,推进产业业态功能培育;展现风貌特色,建构乡村营造策略体系;明确管理实施,探索开发运营模式路径"等五个方面的规划设计策略,旨在为美丽宜居村庄规划设计实践及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旅游业日趋成熟的发展,景区周边的乡村依托景区地核吸引力发展成为旅游接待村,已成为景村共融性发展的新趋势。景区依托型旅游接待村的萌生,为景区的旅游接待设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以宝山风景名胜区上湖旅游村的规划为例,探讨在村庄规划中如何在满足景区需求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特色乡村旅游。上湖村是依托宝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典型景区依托型旅游接待村,其主要功能为缓解旅游景区的接待设施压力;同时通过充分地保护和利用乡村自身的自然、人文资源,既能够提供更高品质的接待服务环境,又能够吸引游客停留观光,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规划设计遵循生态原则、人性化原则、可持续原则,从场地现状自然条件出发,合理布局,通过客源界定、文化挖掘、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产业转型、活动策划等方面研究,明确村庄的功能分区、规划布局、交通组织、绿化完善、设施建设等专项内容,进一步提出旅游接待村产业转型策略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农村地区的新兴支柱产业,传统村落因其自身的特色价值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传统古村落面临着历史环境衰败、人口流失、村落空废等问题,其承载的传统文化也开始剥离。本文基于乡村旅游开发的视角,分析传统村落自身的特色价值,以韩城市清水村为例,针对村庄的发展困境,以生活回归、文化回归、消费回归、精英回归为着力点提出规划设计策略,对传统村落活化设计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河北省全面实施农村面貌提升工作的背景下,结合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要求的特殊性,开展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于家村的面貌提升工作。通过对村庄的价值特色、面貌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从整体梳理和项目谋划两个层面展开工作,重点改造提升村落整体环境、传统建筑、街巷环境,保护村庄传统文化,突出村庄特色、打造民俗旅游精品。文章以石家庄市井陉县于家村历史文化名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为例,通过梳理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将古村落保护要求与面貌提升工作结合起来,并细化为实施项目,从而促进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面貌提升。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目前面临着复杂的发展态势,亟待解决。基此,以廉村为例,介绍了廉村的风土文化,及其如何从选址、规划设计、综合文化服务、文化旅游开发、创新性等方面营造历史文化名村经验。该经验启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表达,不仅可以见证人类科学发展进步,还可以唤醒人们对地域历史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在打造历史名村的过程中,应关注当地原本建筑的相似性,承继地方风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地点:山东省威海市Location:Weihai, Shandong Province本项目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王家疃村,是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大背景下,针对中国北方乡村的产业、社区、传统工艺和建筑空间四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一次建筑设计尝试。王家疃村拥有百年历史。一方面,村庄原始格局完好、传统风貌明显,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的衰败和人口的迁出,导致大量房屋闲置,活力不足。此外,村庄公共空间和旅游配套设施的缺乏,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