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矿区环境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是促进我国“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集成是治理矿山污染的必然趋势。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矿区污染的主要修复类与管控类技术,总结了风险管控模式下矿区污染场地一般修复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了4种我国矿区的修复管控模式与实施案例,包括基于污染物时空分布、迁移转化规律、场地利用方式及风险等级的矿区修复管控模式。以期为未来我国建立涵盖风险标准体系与技术体系的场地治理模式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对湖南某化工厂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工程的方案设计进行简要介绍,重点对场地的基本概况、修复过程中采用的工艺、工程的实施过程以及修复达到的效果进行阐述。根据场地污染深度不同,采用异位+原位稳定化修复的技术思路,经过修复的土壤达到既定的修复目标。  相似文献   

3.
农药污染场地具有污染成分复杂、异味问题突出、修复治理难度大、安全利用风险高的特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土壤环境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国农药污染场地治理技术趋近成熟,安全利用模式初步形成。在总结归纳农药场地治理技术和成功案例的基础上,针对污染物类型和土质特性,构建了农药污染场地治理技术体系,提出了基于用地规划、敏感受体和污染物类型的安全利用模式与方案,以期指导农药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工作,为农药污染场地安全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西南某铝厂污染场地异位修复治理工程,包括场地概况、修复方案、修复工程实施、二次污染防治及修复效果.工程根据污染物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修复工艺,污染检测指标均达到修复目标,最终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工程的实施对今后同类工程实施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总结了原位阻隔技术在遗留污染场地治理中的应用经验,主要涉及治理目标确定、总体技术方案的比选、垂直防渗系统的建立、封场技术等.场地修复目标的确定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应以风险评估结论为基础,并综合考虑土地利用规划、修复时间、修复成本等因素.生态阻离区的划定应尽可能封存控制绝大部分污染土壤,减小污染土壤开挖量;...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赤水河源头流域(云南段)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40多年无序堆积导致流域水体持续酸化的污染问题,通过对“自然衰减”“异位修复”“风险管控”等治理途径分析,提出“风险管控+生态修复”模式开展了该区域内酸性废渣和废水的示范工程治理。在查明治理区域污染因子的基础上,采取“废渣防流失、复合阻隔控制、适生植物配比、污水收集处理和运行监测管理”的集成风险管控技术,分析工程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固废属性,以及地表水、地下水和废渣渗滤液中污染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投加0.35%~0.65%比例生石灰条件下,固废属性从第Ⅱ类一般工业固废改性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废;工程完工时,地下水pH即可达标,硫酸盐超标倍数从最大5.3倍削减至1.2倍;工程实施3个月后,渗滤液pH稳定达标,硫酸盐超标倍数从最大3.2倍削减至1.7倍;工程实施7个月后地表水pH达标。基于风险管控的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综合治理,能够满足管控目标,并初步完成了技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的量化评估方法及体系建立不完善的问题,以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及已有研究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专家咨询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优化,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综合评估体系。根据文献调研,通过隶属函数给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赋值,通过各项指标权重与赋值相乘之和得到综合评价得分。最终筛选出3个准则层、7个因素层、9个指标层,准则层中权重最大的指标为技术指标B1(0.45),指标层中综合权重最高的为生态恢复率D9(0.2);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均使用隶属函数定量化,最终得到矿区场地风险管控与治理技术综合评估得分。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省6月3日发布《2015贵州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年报》,年报显示贵州5年来共投入近6亿元资金开展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共计治理重金属废渣579万t,治理受污染土地1 810亩。贵州编制了《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指南(试行)》,在全国首次提出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以原位修复为主的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工业遗留污染场地修复的方法。通过实际案例,采用"固化—稳定化+安全隔离+生态封场"联合修复技术对污染场地进行原位修复,不新征用地,造价合理,修复后作为生态公园,在工业遗留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某砷、锑污染场地项目场地环境调查、小试试验、修复方案设计进行了介绍,通过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了本场地的污染物为砷和锑,修复工程方量近30万m3。经过方案比选,本场地最适合的修复技术为原地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通过小试试验可知,对于高浸出污染风险土壤建议添加2%的粉末离子矿化稳定剂,对于低浸出污染风险土壤,建议添加0.5%的广谱性重金属稳定化药剂,处理后的土壤浸出浓度满足相关要求后进行原地异位阻隔回填。最终制定了场地的修复方案,可为同类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某矿业企业搬迁遗留场地为研究区域,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标准》(DB43/T 1125-2016)等进行场地环境调查...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某冶炼厂遗留污染场地的土壤样品浸出毒性检测结果判定场地内土壤的性质,通过对场地土壤污染现状及水体采样检测分析,筛选出可靠实用的原位固化/稳定化联合阻隔防渗技术以及覆土绿化的综合修复对策,并制定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路线,恢复场地原有生态功能,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矿山环境中的复杂地质应用生态修复技术,有望应对生态污染风险,理应加强技术推广。本文简要分析了生态污染危害性,并围绕地形重塑层构建技术、团粒喷播修复技术、矿物回收利用技术、工程治理与改良技术要点予以阐述,同时通过客观评估生态污染状况、仿真模拟生态修复成效、合理划分生态治理空间等实践路径,确保矿山地质环境得以优化,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稀土》2021,(2)
正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组织推进了多项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工作。针对矿山、农田、化工场地等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近期成功研发了系列基于地球化学方法的修复关键技术,在江西、湖南等地取得了良好的修复示范效果。针对酸性矿山废水排放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探索形成以生物修复技术为主、矿物吸附为辅的治理工艺,研发地球化学材料与微生物复合治理装置,可实现酸性矿山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5.
以城门山铜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对城门山铜矿强酸性尾矿库、排土场生态恢复前的土壤状况进行分析,分别采取了无土植被恢复技术,原位改良修复技术进行生态恢复。通过对生态重建后的区域持续监测和采样调查,证明无土复垦和原位基质改良生态恢复技术在这两块场地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同类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规模逐渐扩大,其中安全管理工作成为了矿山开采的重点和难点,导致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和高发的情况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为了全面整治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缺陷问题,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各个地区出台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导意见。西南某金属矿山积极响应号召,推出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将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将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获得了初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冀北地区的多数土壤修复仍停留在应用单一修复技术,有些甚至将土壤转移至水泥窑协同处置,修复手段过于粗暴,缺乏基于不同风险等级的控制技术、分级管理和治理体系.因此,摸清农用地质量,对已污染的农用地做好防控,截断工企业对周围土壤的重金属迁移为当务之急.新兴的微生物原位固化技术逐渐成熟,但深入研究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危害,并结合在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中常用的搬迁减量技术、好氧稳定化技术和原位封场治理技术的优缺点,提出在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中应用隔水帷幕技术,分析了应用该技术的基本条件是垃圾填埋场底部要有合适的防渗性较好的黏性土层,并通过工程应用详述了隔水帷幕技术在垃圾填埋场搬迁减量治理中的适用性。隔水帷幕技术可有效阻止垃圾填埋土和渗滤液对填埋场周边土层的污染,阻断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与渗滤液的水力联系,有效管控垃圾填埋土中污染物的扩散。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含铬化学产物的迅速发展,其产量和消费已跻身世界第一。铬不但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在各种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中,铬污染治理一直是研究焦点之一。在化学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电动修复技术等铬污染治理技术中,电动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型原位修复技术,尤其适用于处理低渗透的土壤和污泥;它具有投资少、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本文阐述了电动修复除铬的技术原理,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电动修复技术应用于铬污染土壤和污泥治理的研究文献,对电动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强化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并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最后展望了电动修复应用于治理铬污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核素导致的土壤污染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铀矿山生产引起的矿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已成为环保行业研究热点。铀矿区核素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等。土壤挖掘、覆盖和清洗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首选方法,可发挥拓展污染场地的实际利用功能。对复杂的污染场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作用,制定具有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的不同的修复技术方案,成为铀矿区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主流选择。系统总结了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的基础理论、作用机制和发展现状,探讨对不同场地修复需求制定特定的修复方案路径,展望铀矿区核素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制定方向,为铀矿区放射性核素铀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