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比较薄弱,导致部分矿区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很多矿山已经停止生产,并出现了大量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本文探讨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研究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对策。以达到消除或减轻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矿山及周边生态环境,提高矿区水土保持能力,修复已损毁的土地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及维护社会稳定。以期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徐晓军 《山西冶金》2021,44(4):180-181,221
针对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简要概述,分析了土壤中常见的五种重金属元素,并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在土壤中种植黄花草木樨、紫花苜蓿、白花三叶草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修复治理,结果发现三种植物不仅可以在土壤中茁壮生长,同时还有效吸收了 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使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废弃砂石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模式,本文以某砂石矿为例,分析了废弃砂石矿山地质现状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矿山生态修复方案。研究区存在多个渣堆、渣坡和采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植物失去生长的立地条件,固土能力下降,造成雨季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地表土剥离和矿渣堆积也易引起扬尘污染。通过地形整治工程,将渣堆、采坑、渣坡整理成绿化用地,进行绿化治理。研究结果表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能恢复地形地貌景观,恢复损毁的土地,重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矿山开采产业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来源开采的矿产资源也能促进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在前期发展中,矿山开采的管理相对粗放,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开采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地质灾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并不利于矿山开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威胁到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开展本文研究工作,主要分析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和影响因素,提出治理地质灾害,修复生态环境的有效对策,以其改善现状,促进矿山开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露天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是一个十分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我国矿山资源种类繁多,规模不一,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露天矿山。随着我国矿山企业兼并与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日益增多,废弃露天矿山修复治理难度逐渐增大,目前废弃露天矿山大都由于资源开采引起地质灾害频发且危害严重。由于我国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固体废弃物导致了露天采矿资源闲置,对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也逐渐提上日程。文章简要介绍了露天金属矿山环境保护修复技术内涵和特征,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露天矿山开采活动会形成采场边坡,受地质岩体结构、自然环境以及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失稳并引发地质灾害,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露天矿山边坡失稳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造成安全事故。本文从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角度,分析露天矿山边坡失稳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边坡稳定化及生态修复技术,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环境形势,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系统不稳定,因此,保护生态环境,落实绿色环保理念,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之一。在对矿山环境进行管理控制的时候,要结合国家绿色发展指标,实现矿山环境绿色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矿山开采期间,要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护措施,对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系统的修复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这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做好每个环节的对接工作。基于此基础,本文概述了矿山地质的环境特点和地质灾害的类型,对地质灾害治理以及生态环境修复进行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杨强  丁晓 《世界有色金属》2022,(21):202-204
矿山生产领域通过严格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对新时期矿山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内容提出了全新要求,强调矿山生产领域必须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修复问题的重视程度,尤其要加强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针对于此,本文主要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为例,对相关技术方法以及实践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露天矿山开采具有较高的开采效率,但由于开采面比较大,因此对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破坏也较严重,必须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实现对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文章总结了废弃露天矿山的治理工作的难点和问题,分析露天矿山的常见污染类型,针对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修复过程中的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帮助技术人员更有效利用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解决露天矿山生态问题,强化对矿山的生态建设,解决露天矿山开采后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是当前的热点话题,在江苏地区,当前提升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于沿岸废弃矿山治理也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以句容市北山水库沿岸废弃矿山治理为例,通过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消除地质灾害,增加土地使用指标,恢复水库周边的青山绿水风貌的目的,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典型金属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助推我国金属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与治理,促进植物筛选、配置技术在矿区生态构建中的应用,对国内外金属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总结、比较,指出我国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所面临的问题,简要概述矿区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改良方法与过程,重点阐述金属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中植物选择的原则、植物的种类以及配置原则,并对矿区生态修复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锑是一种具有潜在毒性和致癌性的元素,采矿和金属冶炼等人类活动导致锑被大量的释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国内外锑污染的现状和锑在大气、水和土壤环境中分布特征进行了介绍;归纳了锑在迁移转化过程中形态、氧化还原过程、吸附和沉淀规律;并总结了翻土和客土法、土壤淋洗技术、固定/稳定化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土壤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锑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相比而言,土壤淋洗技术和固定/稳定化技术已经有较成熟的应用,而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绿色、低成本的特点,能够广泛地同其他修复技术联合使用,已逐渐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废弃露天矿山数量较多,且地质地理条件特殊,恢复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但目前对该区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研究较少。以贵州省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为例,对项目实施成效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总结出四种修复方式及两种修复模式,为今后的废弃露天矿山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昆仑红旗沟锰矿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缘,具有较好的锰成矿环境,矿区含矿岩性主要为硅质大理岩。矿业开发引发了各类地质环境问题,经过评估,不稳定斜坡7处,危险性中等;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1处,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发育泥石流沟1处,危害程度大,危险性大。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地形地貌景观,重建破坏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保护自然环境和推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国家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政府应当尽力改善并控制建筑环境污染,以推动中国矿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做好防治水文地质灾害,并采取适当措施维护地质环境。而防治地质灾害和恢复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性任务。因此预防灾害、及时管理地质灾害,从而减少灾害损失的源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进行矿山开采过程中,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护措施,做好生态系统的修复,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分析矿山地质灾害产生的类型,同时提出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的重大举措也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矿山地质环境是一个独立于其他环境系统的特殊地质系统,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们将失去生存的必要条件,财产安全、生命健康都将受到威胁,矿山地质灾害同样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矿山地质环境是社会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关注矿山地质灾害区的生态恢复问题,有利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8.
川西南历史遗留废弃露天采石场矿山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露天剥离开采使得矿区大部分地表植被破坏,基岩裸露,造成土地损毁、压占土地、植被景观破坏,并诱发形成地质灾害隐患;二是采矿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弃土石料堆场等多位于山间冲沟内,矿渣顺沟堆放,遗留的废渣易形成泥石流。在矿山生态修复勘查工作基础上,结合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对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估;结合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影响程度、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生态修复。文章以川西南历史遗留废弃露天采石场矿山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现状与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9.
废弃矿山修复方向适宜性评价是对废弃矿山环境条件复杂性及修复潜力的一种评估,以及确定废弃矿山最适宜修复方向的方法。本文以上饶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及遥感分析法,构建上饶市废弃矿山修复方向适宜性评价体系,计算各评价因子权重,结合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适宜性评价,并给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陕北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脆弱及荒漠化严重的问题,研究以铃铛刺、梭梭及粗毛甘草为指示作物,通过野外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测了试验植被及灌溉方式对土壤性质和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溉条件相同时,种植铃铛刺(即TR-1)对沙土含水率、pH提升最大,同时降低沙土容重效果最好,相较于梭梭(即TR-2)和粗毛甘草(即TR-3),TR-1处理组含水率和pH分别提高了36.03%、26.82%和0.81%、1.29%,容重分别降低2.74%和1.39%。TR-3对沙土孔隙度提升最大,相较于TR-1、TR-2处理组孔隙度分别提高0.21%和4.01%,灌溉方式不同时,处理组相较于对照组,含水率、孔隙度和pH显著提升,容重显著降低。(2)相同灌水条件下,TR-2处理组株高表现最好,相较于TR-1、TR-3处理组分别提升48.47%、146.94%,TR-3处理组的盖度及存活率表现最好,与对照组相比,TR-1、TR-2和TR-3处理组株高、盖度和存活率均显著提升,说明在沙土中种植梭梭更易存活,播种后持续每周浇水2次植被生长更好。(3)由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当植被相同时,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