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家小河地区位于沂沭断裂带中段汞丹山凸起的南段,紧靠沂水—汤头深大断裂,西侧为苏村凹陷。沂沭断裂带是区内主要构造体系,共有四条北北东向主干断裂,构成一个规模巨大的堑垒构造。国内外研究表明,构造—岩浆岩—地层对金矿床的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本文对牛家小河地区金矿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成矿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进一步对资源远景进行了评价,对以后的进一步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给陇洼东金矿是近年来青南地区发现的颇具规模的金矿,成因上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从矿床地质特征出发,结合周边大场金矿的特征,探讨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1)加给陇洼东金矿赋存于与深大断裂平行展布的次级破碎带中,甘德—玛多深大断裂是本区重要的导矿构造,与该构造平行排列的次级断裂是本区唯一的容矿构造;(2)构造运动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成矿作用始于海西—印支早期,印支晚期达到高峰,为主要成矿期,断裂构造的多期活动,为区内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通道和空间及相应的热液,深源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源和热液。矿区外围找矿预测应围绕甘德-玛多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开展工作,尤其石英脉比较发育地段作为重点区域进行必要的工程揭露。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285-288
阳山金矿带位于西秦岭南亚带,区内构造复杂,断裂发育较多。安坝断裂带的岩性主要为含炭泥质千枚岩、蚀变斜长花岗斑岩、砾岩、灰岩,而断裂带内的填充物主要为碎裂岩、构造砾岩组成,它们在电性方面表现为低电阻率,为开展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的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运用该方法结合地质观察,通过断裂带上的某剖面进行解释,最终经钻孔验证,对该区的断裂的勘探具有较好的效果,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雄岭矿区地处丰城-婺源深大断裂附近,虎家尖银金矿外围,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在该区开展土壤化探工作,区内寻找Au矿潜力非常大。  相似文献   

5.
巴彦哈尔敖包—昌特敖包地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该区内探明大型金矿1处、小型金矿多处,如巴彦哈尔金矿、乌兰敖包金矿、干觉岭金矿、阿尔善特金矿、白音宝力道金矿、昌特敖包金矿等。通过对区内巴彦哈尔敖包金矿等典型矿床成矿规律的初步研究,结合近年来的勘查新进展发现,区内大多数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温都尔庙群与加里东晚期、华力西期花岗岩、石英闪长岩接触部位,并受控于糜棱岩带,后又叠加了燕山期成矿活动,形成构造破碎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次火山热液或斑岩型金矿。该地区金矿找矿潜力较大。由于温都尔庙群分布地段叠加有不同期次的岩浆岩及有利的构造,因此找到新的金矿床的可能性极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二台子金矿床是秦岭泥盆系中一种特殊的角砾岩型中型金矿床,矿床位于南秦岭镇安华力西褶皱带中段小磨岭—磨沟峡复式背斜南翼,金矿体主要赋存在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中上部及其与星红铺组界面处的含金角砾岩中。通过观察和研究矿区含金角砾岩的地质特征,认为区内(含金)角砾岩为海底喷气、喷液角砾岩,主要形成于沉积—成矿期,并受到后期构造、热液作用的改造,是同生断裂及其与之相伴生的海底喷气、喷液及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广西红土型金矿是9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新型金矿,以分布广、规模中等、品位较高、易采易选、见效快等特点而成为广西金矿找矿中又一热点,曾引起区内外地质同仁的极大关注。区内已发现红土型金矿床22处,矿(化)点19处,主要分布在桂西、桂西南、桂中和桂东地区。按产出区域构造位置及矿床、矿(化)点分布规律,大致分为4个成矿区:桂西河池—百色成矿区(Ⅰ)、桂西南凭祥—崇左成矿区(Ⅱ)、桂中横县—贵港成矿区(Ⅲ)和桂东贺州—岑溪成矿区(Ⅳ)。成矿区内各矿床(点)又受相对稳定的构造隆起(或隆坳过渡带)及深大断裂带控…  相似文献   

8.
广龙坡铅锌矿位于湘黔成矿带南段,铜仁(黔)—保靖(湘)深大断裂带以西。文章从矿体赋存空间及矿石特征、成矿古地理与区域构造演化、成矿物质来源对成矿机制进行分析;区内成矿物质硫主要来源于寒武系海相沉积蒸发岩中,铅来源于地球化学高背景值藻灰岩及通过区域迁移流体带入;研究区内成矿即是在台地边缘相藻灰岩丘体沉积成岩后受多期次构造驱使下进一步活化而成,区内铜仁(黔)—保靖(湘)深大断裂为成矿提供热能、赋矿空间及物质来源和通道。  相似文献   

9.
蔡凹锑矿位于陕豫锑矿带的西段,为矿带中典型的锑矿床。其控矿岩系主要为秦岭群中部雁岭沟组石墨大理岩。区内构造发育。用深变质地层多期变质变形的观点和方法,重点讨论矿区的4期构造组成型式、控矿构造及容矿构造的特征,阐明蔡凹锑矿属典型的构造控矿类型。  相似文献   

10.
马为  雷清  吴晓飞  刘涛  范剑  郭忠 《矿产勘查》2023,14(7):1152-1160
山东招(远)—平(度)断裂带是胶西北金矿集区内3条NE向主要控矿断裂之一,其中段、北段均已发现大型—特大型金矿床,研究程度较高,南段研究程度明显偏低。本文以该断裂带南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地电磁测深MT成果揭示的深部电性结构和断裂空间分布、控矿构造深部特征,结合区内已有重磁资料及成矿规律研究成果,对与金成矿密切相关的断裂下盘玲珑序列花岗岩分布、老变质基底特征等成矿要素进行了分析推断,研究认为NE向断裂与基底交汇处、断裂走向变化位置和断裂倾角变化形成的“构造台阶”等部位具有较大的深部金成矿潜力,本研究为推动招平断裂南段深部找矿突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4)
大庙金矿区位于华北古板块与扬子板块长期活动带的接合部位一秦岭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朱夏断裂带中部,北秦岭构造亚带二郎坪地体东段北侧,本区构造、岩浆活动分为多期,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文中对大庙金矿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等进行了简单探讨,总结了矿床成因,认为本区金矿为火山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松树南沟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该区外围找矿具有一定的潜力,即:该矿处在北祁连优地槽东段南侧,受北西向达板山深断裂带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和层间挤压破裂带的控制.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主要以加里东晚期侵入形成的闪长岩和海西期侵入形成的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其中与金矿体关系密切的岩体沿细碧粉岩层间破碎带侵入,多呈脉状、透镜状穿插于细碧纷岩中.其中西矿区金矿产于第一喷发旋回底部细碧粉岩与斑状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中,控制矿体长300m,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东矿区产于第一喷发旋回中的石英角斑凝灰岩中,下部原细碧粉岩层位未发现具工业意义的金矿矿体,控制矿体长400m,垂深280~347m.  相似文献   

13.
桥头花岗岩矿区位于滦平县城东北约35 km处,在开采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的同时发现了与之共生的4条金矿脉。建筑用花岗岩矿赋存在海西期花岗岩体内的燕山晚期中粗粒花岗岩中,矿体呈透镜状,厚度130~145 m。金矿脉则赋存于海西期花岗岩体的4条NNW向断裂带中,表现为燕山晚期含金石英脉体充填和脉体两侧呈浸染状、细脉状黄铁矿交代。大庙—娘娘庙深断裂、古北口—平泉深断裂控制了该区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分布,金矿床主要受低序次NNW向断层的控制,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3)
云南金平地区位于三江造山带哀牢山成矿带南段,是我国重要黄金勘查、生产基地。区内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红土型和冲(洪)积型。通过对金平地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的分析,发现区内的金矿床(点)与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区内金矿床(点)主要产于古生代浅变质岩系地层中,受NNW向、NW向及NE向断裂及各类侵入岩控制,金矿化与区内岩浆类型有成因上的联系。最后,指出铜厂—大坪一带为区内重要的金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张超  白德胜  彭俊  梁永安  黄达 《矿产勘查》2022,13(6):853-860
Nyankanga金矿床是坦桑尼亚盖塔绿岩带规模最大的金矿床,位于坦桑尼亚克拉通北部。金矿床赋存在太古代火山—沉积序列中,围岩主要为条带状铁建造单元,被大型闪长岩体侵入。断裂构造发育,一系列NE-SW走向、NW倾向的断裂带穿切条带状铁建造单元和闪长岩体,Nyankanga断裂带是主要的变形区域,金矿化沿着条带状铁建造单元和闪长岩体接触带分布,金矿体赋存在断裂带中的角砾岩带中,闪长岩和条带状铁建造单元均有金矿化,但条带状铁建造单元中金品位更高。本文通过对Nyankanga金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研究,建立Nyankanga金矿床成矿模式,认为:多期次岩浆侵入活动为成矿作用提供了丰富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和能量;NE向的Nyankanga构造带是本区主要控矿构造,为金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该成果可对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俊  江卫兵  李海东 《矿产勘查》2022,13(6):747-758
竹筒尖矿床是我国华南地区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床。矿床位于下庄矿田西北部,铀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研究断裂构造地质特征与铀成矿关系对区内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F3号断裂带构造空间展布特征、构造力学性质、构造物质组成、构造蚀变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探讨了F3号断裂带与铀成矿的关系及该地区下一步找矿方向。结果表明F3号断裂带具有早期压扭、成矿期张扭性的多期次活动特征,为铀成矿物质提供运移通道和沉淀场所。在构造分支复合、膨胀收缩、弯曲变形以及构造与不同岩性接触界面的复合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该地区钻探揭露成果显示在龟尾山断裂构造、岩体、热液蚀变的“三位一体”部位为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崤山地区东北部是豫西金矿化集中区之一,虽然已探明金储量远不及小秦岭和熊耳山地区,但其深部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研究金矿与成矿地质体的关系以及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对该区金矿深部找矿预测工作有重要意义。对区内典型金矿床"三位一体"成矿特征的总结研究表明,区内金矿化类型分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3种。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期以龙卧沟、后河小岩株为地表出露标志的隐伏中酸性岩基,成矿构造系统为与崤山太华群变质核杂岩和拆离断层有关的断裂构造系统,成矿结构面主要为变质核杂岩核部的NNW、NEE和NNE向的断裂结构面。在归纳金矿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和找矿预测要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区金矿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8.
广水—红安地区萤石矿带是湖北省萤石矿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为找到新矿体,突破找矿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及对区内萤石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的研究,认为该区萤石矿受区域性北西向深大断裂带控制,矿体、矿脉主要沿晚期叠加的北(北)东向断裂裂隙分布;赋矿围岩主要为红安岩群中含有大理岩、白云石英片岩的岩性组合;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与萤石矿成因关系最为密切。最直接的找矿标志为北(北)东向具硅化、重晶石化、萤石矿化等热液蚀变的断裂破碎带,已知矿床的深部、具矿化异常的相似构造破碎带和北西向新城—黄陂断裂带的次级构造带是主要的找矿方向。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区内开展进一步的萤石矿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赣西是江西重要的矿产资源地,已发现金、银、铜、钴、铅、锌、铁、钨、铌钽等多种金属矿产。钴、铅、锌、铁、钨、铌钽己形成规模开采。1 区域成矿环境赣西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东南缘,与华南褶皱系交接。区内总的特点是两隆夹一坳,北为九岭隆起,南为武功隆起,中间为萍乐坳陷。区内构造发育,北侧为九岭推覆构造由北向南、南侧为武功滑覆构造由南向北推覆,二者在坳陷带内对接,形成构造脆弱带(对接带),它们控制着区内岩浆岩和矿产的分布格局。2 矿床的主要类型与矿化特征根据矿床的成矿环境、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等因素,矿床…  相似文献   

20.
胶东破头青断裂带是招(远)-平(度)断裂带北段的主要金矿成矿断裂之一,先后发现了台上、东风171号脉、水旺庄、栾家河等大型金矿床。本文通过综合整理与分析以往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产勘查找矿等相关资料,建立了断裂带内矿化蚀变的三维空间模型,总结了构造蚀变叠加变化与矿床分布特征的相关性。基于玲珑杂岩体对成矿的影响范围,结合本次大地电磁测深(MT)的深部构造探测,推定破头青断裂为招平断裂带北段的主断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栾家河断裂与破头青断裂的空间关系影响了破头青断裂内矿体的空间展布,预测深部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