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密胺树脂为壁材,以十二醇和十四醇组成的复合醇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微胶囊相变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pH值和芯壳比对微胶囊相变材料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70℃,反应pH值为6.0,芯壳比为1∶2.0时,反应收率最高,达到88.5%.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外观呈球型,平均粒径为1.9μm;在25.5℃左右具有较好的调温作用,相变焓为63.9 J/g.  相似文献   

2.
以密胺树脂(MF)为囊材,对聚磷酸铵(APP)进行包覆,得到聚磷酸铵密胺树脂微胶囊(MFAPP)阻燃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了MFAPP阻燃剂的核壳结构;并将MFAPP进行浆内添加,测试纸张的阻燃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PP被MF较好包覆,所得微胶囊表面致密、光滑;溶解度实验表明,当包覆率≥20%,温度为20℃时,MFAPP的溶解度约为0.11 g/100 g水,一定程度上说明APP被完全包覆.将MFAPP应用于纸张中,当MFAPP用量为35%或与季戊四醇复配使用时,纸张均能获得优良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3.
脲醛树脂-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以脲醛树脂为壁材、以石蜡为囊芯,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储能微胶囊材料的方法;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和大小,用红外光谱仪测定微胶囊的构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其相变储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采取的实验方法能使醛脲树脂有效包覆石蜡,形成直径分布均匀的相变储热微胶囊,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40μm,相变潜热为29.45 J/g,具有良好的储热效果,可以应用于储能功能纺织品以及储能建筑材料中。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调温纤维纺丝过程中微胶囊易堵网的问题,利用端羟基聚丁二烯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界面聚合反应制备以复配石蜡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的可形变相变微胶囊,借助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聚氨酯相变微胶囊的粒度及其分布、微观形貌、分子结构和芯材包覆率,并 考察了其热稳定性、循环稳定性以及抗渗透性。结果表明:微胶囊的粒径分布集中在1 ~15 μm,平均粒径为8 μm,分散良好无黏连,表面圆整致密,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差热分析显示包覆率为46.45%,相变潜热为121.13 J/g;微胶囊耐热温度为182 ℃,相比纯石蜡提高了29 ℃,经30 次冷热循环仍保持良好稳定性,且有较高的抗渗透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以硬脂酸丁酯为芯材,以单体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乙烯三胺(DETA)反应形成的聚脲树脂为壳体。研究了芯材壁材比对微胶囊包封率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原位聚合法制备压敏型密胺树脂微胶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囊壁,采用原位聚合法对无色染料结晶紫内酯进行包囊,制备了压敏型密胺树脂微胶囊。改变了调酸工艺,提出三步调酸法,有效遏止了分散体系在调酸过程中的蓝变,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0%,乳化在2000r/min下分散20min,壁材和芯材质量比为1:2,固化阶段pH值为4.0。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单壳单壁,外表面光泽致密,平均粒径较小,粒径分布集中(0.5~5.0μm),对芯材包覆完全。  相似文献   

7.
聚脲型相变微胶囊制备及在海藻纤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体石蜡作为芯材料,单体乙二胺(EDA)与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采用界面聚合法作壁材,合成了直径大约2μm的聚脲型相变微胶囊;并将其和海藻酸钠共混制备了相变调温海藻纤维。利用生物显微镜观察了微胶囊的形貌和海藻纤维的纵面:利用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表征了微胶囊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了微胶囊和海藻纤维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壁材,十八烷(C18)为芯材,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相变微胶囊,探讨了乳化剂用量、乳化转数、芯壁质量比m(C18)∶m(PMMA),对相变微胶囊的粒径大小、表面形貌及热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与晶体结构、热稳定性、热循环性以及致密性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乳化剂质量分数4.8%、乳化转数速3 000 r/min、芯壁质量比m(C18)∶m(PMMA)1∶1制备的相变微胶囊相变温度为24.7℃,相变潜热为169.13 J/g,储能效率Ees为76.4%、包覆率Een为79.78%、储热能力Ces为95.76%,具有较高的热焓值以及优秀的循环稳定性,有望用于智能调温纺织品的制备原料。  相似文献   

9.
环氧树脂型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海藻纤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义臻  朱平  赵雪  王炳 《印染助剂》2007,24(3):23-26
用液体石蜡作为芯材料,单体乙二胺(EDA)与环氧氯丙烷采用界面聚合合成了粒径约1.0μm的环氧树脂型相变微胶囊,并将其和海藻酸钠共混制备了相变调温海藻纤维.利用生物显微镜观察了相变微胶囊的形貌和海藻纤维的纵面;利用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表征了相变微胶囊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相变微胶囊和海藻纤维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沈轲  王敏  李桂华 《印染》2022,(6):62-66
针对相变微胶囊耐温性差,其纺织品调温性能评价研究较少等问题,开发了一种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壁材单体,三乙醇胺为扩链剂,十八烷为芯材,制备相变微胶囊的方法,并对所得微胶囊的耐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变微胶囊D50粒径为8.173μm,DSC测试微胶囊的焓值为188.90 J/g。利用浸轧法制备双向调温非织造布,其最高升温温差5.0℃,最大降温温差-1.8℃,表明该调温非织造布热时凉感明显,冷时能缓冲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11.
李娜  龚平 《食品科技》2012,(6):256-259
以液体石蜡作为油相,壳聚糖溶液为水相,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壳聚糖-聚丙烯酸微胶囊。然后采用一种碳化二亚胺方法将GOD酶固定到PAAC接枝壳聚糖微胶囊。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微胶囊的性能进行分析;以罗丹明B作为模型物来验证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聚丙烯酸微胶囊圆整、表面粗糙,而且在葡萄糖浓度达到0.2mol/L时,罗丹明B从微胶囊释放的速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牡丹籽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基础上,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牡丹籽多肽微胶囊,以提高牡丹籽多肽的稳定性。以包埋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牡丹籽多肽微胶囊制备过程中的CaCl质量分数、海藻酸钠质量分数、芯壁比和反应温度进行了优化,并对牡丹籽多肽微胶囊进行了表征和缓释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多肽对羟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牡丹籽多肽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CaCl质量分数2.20%、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80%、芯壁比1∶3、反应温度52℃,在此条件下包埋率为83.17%;牡丹籽多肽微胶囊的红外光谱相对于牡丹籽多肽发生了红移,且吸收强度低于牡丹籽多肽;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牡丹籽多肽微胶囊大小约为0.7 mm,在低倍镜下观察其表面有凹陷和裂痕,在高倍镜下观察其表面有褶皱现象;牡丹籽多肽微胶囊在人工模拟胃液中可以稳定存在,在人工模拟肠液中可以缓慢释放,3 h时释放率达到了95.43%。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复凝聚法研究牡丹籽油微囊的制备工艺。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牡丹籽油微囊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明胶质量2 g下,阿拉伯胶与明胶质量比1∶1、囊材与牡丹籽油质量比1∶0. 2、固化剂用量5 m L、乳化剪切速度4 000 r/min,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微囊包封率为99. 5%;牡丹籽油微囊大小适当,形态规则,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2. 28μm,粒径在38μm以下的占98. 06%; Zeta电位为-19. 1 m V;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牡丹籽油微囊的吸收峰弱于牡丹籽油的,表明囊芯被很好地包裹; DSC分析表明,牡丹籽油微囊在63℃左右出现尖锐吸热峰,达到相变温度,热稳定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猕猴桃籽油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壁油比、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对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制备的猕猴桃籽油微胶囊的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油比4∶1、包埋时间90 min、包埋温度30℃,在此条件下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74. 52%,产率为79. 33%;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呈淡黄色粉末状固体,无结块现象,流动性良好,经微胶囊化处理的猕猴桃籽油过氧化值上升幅度缓慢,贮藏稳定性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5.
还原染料微胶囊制备及多微点印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以复合凝聚法制备还原染料微胶囊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并将此微胶囊运用于印花实验,观察其印花效果和测试各种牢度,得出还原染料微胶囊多微点印花最佳工艺参数为:还原染料微胶囊20—25g/L,还原剂雕白粉150g/L,蒸化温度115~120℃,蒸化时间15-20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己酸菌微胶囊化及其在无窖泥发酵生产浓香型白酒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己酸菌微胶囊,通过单因素筛选、Box-Behnkn实验设计和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得到最佳的己酸菌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结果 制备己酸菌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1.71%、氯化钙浓度2.85%、固化时间37 min,此时活菌数达到最高,为2.17×108个/g。对制备好的己酸菌微胶囊进行浓香型白酒无窖泥发酵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组酒样中的己酸乙酯含量为4.20 mg/100 mL,比空白组酒样(0.20 mg/100 mL)提高了20倍。结论 本研究酿造的白酒无色透明,酒体谐调,具有窖香风味,浓香风格明显。  相似文献   

17.
薰衣草纳米胶囊制备及其在彩棉针织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胶囊技术迅速发展,引导着纺织品功能性、时尚性、先进性的拮术创新,提高了产品档次和纺织品附加值。文章简述了薰衣草纳米胶囊的合成,通过应用该种纳米胶囊整理彩棉织物,赋予彩棉织物以耐久的持香性,织物应用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为彩棉新产品开发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6):143-148
以乳脂包埋率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壁材配比、芯壁比、固形物中乳化剂的添加量和固形物浓度对乳脂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喷雾干燥法制备乳脂微胶囊产品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乳脂微胶囊化的最佳配方为,壁材为乳清蛋白和麦芽糊精,二者质量比1∶2.6,芯壁质量比1∶3,乳化剂添加量为3%,固形物浓度为23.5%;喷雾干燥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40 MPa,微胶囊化乳脂的包埋率93%以上。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微胶囊制备工艺探索芽菜腌制水利用新途径.通过单因素试酵母验确定了芽菜粉微胶囊最佳配方为芽菜腌制水350g、麦芽糊精20g、β-环状糊精10g.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在25MPa压力条件下均质处理,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100℃,进料温度60℃,转速16000r/min.该微胶囊包埋工艺的优点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天然发酵芽菜特征酱香,而且微胶囊集粉率高,到达了87%,胶囊呈淡黄色,颗粒均匀,冲速溶性好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实现了污染物“变废为宝”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植酸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N’-乙烯基丙烯酰胺(E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对植酸具有高特异选择性的植酸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的结构,利用红外光谱进一步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吸附、静态吸附和选择性吸附考察了其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植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植酸的吸附高于对肌醇的吸附,植酸在印迹聚合物中的印迹因子为1.70,而与植酸结构相似物肌醇的印迹因子为1.46。解吸80 min,MIPs解吸达到稳定,解吸率达到89.59%。植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植酸的吸附特异性强,对植酸的吸附量为21.38μmol·g-1,解吸效果好,进行吸附-解吸附循环5次后,植酸印迹聚合物的性能稳定,对植酸吸附容量为65.62μmol·g-1,是第一次吸附容量的90.00%,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