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是一个水泥生产大国,水泥产量已连续24年居世界首位,占到世界水泥产量的50%以上。水泥的生产和使用分为袋装和散装。袋装水泥由于包装既造成资源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又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而散装水泥生产和使用可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是水泥装载和使用方式的深刻革命。世界发达国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德勤 《水泥》2002,(9):18-19
我国水泥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总产量虽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不论在产品质量、生产规模,还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上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首先,在生产工艺上,还主要以立窑生产工艺为主,立窑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78%,回转窑水泥占22%,其中先进的新型干法窑水泥仅占约11%(发达国家的新型干法水泥占总量的90%以上);其次,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外也有不小的差距。实现我国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必须紧密围绕着优质、高效、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废物利用等要求,积极发展新…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1.1我国水泥与国外水泥的质量差距 水泥工业已有180年的发展历史,但就目前我国水泥质量而言,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最显著的问题就是水泥细度偏粗,细粉含量低,早期强度低,水泥工作性  相似文献   

4.
于清 《散装水泥》2007,(4):35-36
散装水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世界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就实现了散装化,而我国由于特殊国情,散装水泥却不能自行发展。因此,国务院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将散装水泥作为推广项目,有关部委多次召开会议、颁发文件,但散装水泥发展速度仍无法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宣传工作不到位。舆论是行动的先导。无论推广什么项目,都必须首先让大家了解认识这个项目。散装水泥也不例外,只有了解散装水泥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人们才能自觉推广应用。因此,许多政府为散办规定的首要任务是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0前言近些年来,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规模、产量大幅度上升,而且培养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骨干企业。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工业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尤其在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方面差距较大。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何从源头上杜绝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些  相似文献   

6.
高长明 《水泥》1992,(2):2-8,48
本文在分析研究了世界十大区域以及27个主要国家与地区水泥生产消费的供需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各国经济发展与水泥工业趋向,对九十年代世界水泥生产格局与市场进行了预测并对我国出口水泥创汇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溶解热法测定水泥水化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代光富  黄明清  刘莲芝 《水泥》2001,(12):38-39
溶解热法测定水泥水化热为世界上美、英、日等许多发达国家所采用,它与直接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我国目前大多数厂家及试验单位一直沿用直接法测定水泥的水化热。我公司于1996年购置了溶解热法的水化热测定仪,并开展了此项工作,现将这几年的有关测定工作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为了加快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不仅要在工艺,技术,装备和产量上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在水泥产品实物质量上也要与世界先进同步。必须在严格执行新的水泥国家标准时,普遍提高我国水泥生产,使用,管理和科研开发等各方面的质量观念,要以更全面,深入和本质的高度来确保提高水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现今正值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之际,水泥工业终于基本上淘汰了落后生产方式,建立了现代化的新型干法窑生产体系,熟料热耗、水泥综合电耗及劳动生产率等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水泥产量更是高达全球总量的60%,成套水泥技术装备出口在国际水泥市场的份额已占38%(按水泥产能计)。我国已经彻底甩掉了水泥弱国的帽子,正准备向世界水泥强国迈进。为此我们要知己知彼,分析清楚我国水泥工业与世界水泥强国之间还有哪些差距,主要“短板”何在,如何改革应对,才能早日实现世界水泥强国之梦。本文从理念、体制和技术政策等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散装水泥的使用始于1958年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距今已近50年,从1965年~国第一次散装水泥工作会议算起,散装水泥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至今我国散装水泥率仅百分之三十多。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散装水泥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末,比我们早不了多少,但他们经过20多年时间水泥散装率即达到90%以上,实现了水泥散装化。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散装水泥的发展速度是缓慢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策调控力度不够是一条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散装水泥要快速发展,必须有法律制度作保障。  相似文献   

11.
阎培渝 《水泥》2014,(2):1-2
<正>我国的水泥产量多年来一直为世界第一,占据着全球约60%的产量。但是我国水泥的品质不高,实物水泥的强度不及世界水泥平均值的70%[1]。我国大量生产掺有混合材的水泥,而且主要是低强度等级的复合水泥。在我国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的掺量也普遍超过国家标准允许的限值。因此2012年我国平均的水泥熟料系数仅58.0%,远低于世界6大水泥公司的平均值76.5%[1]。目前我国水泥产能严重  相似文献   

12.
1 面临的问题 1992年全国生产了近3亿t水泥,人均产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与亚太“四小龙”人均1t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我国水泥产量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增长,有些地区在赶“四小龙”,增长幅度更要大些。在水泥总产量中,大中型厂生产了4500多万t,仅占总产量的18%。大、中、小结合是中国  相似文献   

13.
孔凡营 《中国水泥》2004,(10):87-88
高性能混凝土(HPC)被认为是21世纪的结构混凝土。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着混凝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已达10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品质波动太大是主要原因。水泥是生产高性能混凝土最为重要的原材料,提高水泥品质,稳定水泥质量,对于发展高性能混凝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水泥生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泥生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韩仲琦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300400)水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各种水泥的代表——硅酸盐水泥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其生产技术仍在不断发展,水泥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不仅发展中国家要大量水泥,各发达国家也仍然...  相似文献   

15.
刘明 《中国水泥》2012,(8):9-13
自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发明水泥以来,在这188年间,水泥作为基础原材料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水泥仍将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建筑材料,还将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水泥产量只有66万吨,1978年改革开放时水泥产量也才6524万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规模扩大,我国水泥产业发展很快。进入新世纪,2000年水泥产量达到5.97亿吨。我国水泥工业经过六十多年发展和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11年水泥产量达到20.9亿吨,水泥产量自1985年以来连续27年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水泥生产大国,水泥产量占到了全球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6.
《硅酸盐学报》2011,(1):178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泥基材料生产与使用国家,水泥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提高我国水泥基材料生产与使用的技术水平对于资源与能源的有效利用、降低环境负荷、促进水泥基材料与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产与使用环节的节能、降耗、环保、高品质、高效率、节约化是水泥基材料的发展趋势,也是可持  相似文献   

17.
孙孝 《水泥》1998,(9):38-39
1引言目前我国的水泥质量不算太高,低标号水泥份额很大,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随着我国水泥出口量的不断增加,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也亟待要求我国提高水泥质量。因此,只有同步等效的采用国际标准ISO679:1989法测定水泥强度。根据ISO法和GB1...  相似文献   

18.
新型干法水泥代表着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方向,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把立窑水泥拒于国门之外。然而,不少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立窑水泥仍占水泥工业的主导地位。就我国而言,由于过去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水泥工业普遍存在“四多四少”(即生产厂家、立窑水泥、低标水泥、袋装水泥多,规模生产、回转窑水泥、高标水泥、散装水泥少)的结构不合理现象。目前,立窑水泥生产能力约占水泥总量的80%。在我国,立窑水泥仍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已为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19.
王莉 《中国水泥》2007,(9):17-18
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2006年我国水泥年产量已达12.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近一半;我国也是水泥消耗大国,人均年消耗水泥920公斤,世界人均仅为260公斤。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基础建设,到新世纪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水泥工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数以万计的水泥企业大军战功卓著、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20.
一、发展散装水泥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发展散装水泥是一项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政策,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水泥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约型、内涵式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水泥散装率的高低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完成了袋装到散装的革新,目前散装率已超过80%。我国是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从1985年起已连续19年生产总量位踞世界第一,但散装水泥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到2004年水泥散装率只有33%。这种差距,用经济指标量化的话,意味着全国每年浪费优质木材2110万立方米,排放粉尘污染220万吨,产生水泥损耗3200万吨以上,增加直接经济成本达256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