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醇醚燃料是指用甲醇和二甲醚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新型液体燃料,其沸点为-24.1℃,闪点-41℃,自燃点350℃,密度0.8,理论燃烧温度2000℃,燃烧效率和热效率均高于液化气。由于二甲醚的挥发性好,此燃料能有效地克服甲醇燃料不易点燃,需空气充压和外加预热,以及安全运输方面的一些缺点。  相似文献   

2.
小月 《佛山陶瓷》2005,15(12):39-39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窑炉燃料.其组成为C#-[3]C#-[7]轻烃混合物。还公开了该燃料在陶瓷窑炉中的燃烧技术,其步骤为:轻烃混合物自原料罐压进螺旋盘管内,受热后气化为可燃气体,该气体进入缓冲罐,经罐内浮球调节气体压力后再。进入窑炉燃烧系统。该燃料具有低硫、低杂质、高热值等特点;燃烧技术具有燃气气压稳定安全、操作方便的特点。预热带温差在30~50℃,  相似文献   

3.
在商业厨房中应用,燃料的安全性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本文主要讨论厨房用甲醇燃料的安全应用,在提高甲醇燃料闪点保障燃料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建立甲醇燃料安全物联网系统,通过专属配套的燃烧设备构建安全的燃烧应用系统,结合及时有效的获取甲醇燃料燃烧中的设备及燃料的应用参数,持续的对商业厨房中甲醇燃料的应用进行监管,最终实现厨房燃料安全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陶瓷窑炉常用燃料从燃气的性能指标、热值、理论燃烧温度和成本各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二甲醚作为替代燃料在陶瓷窑炉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瓶颈问题。二甲醚燃气总体性能指标最优,并且在热值、理论燃烧温度和成本对比中具有明显优势,完全可以替代目前所使用的陶瓷烧制燃料。二甲醚的稳定供应和设备改造问题、二甲醚的燃烧过程和污染物排放的控制问题是替代燃料二甲醚在陶瓷工业应用的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玻璃料道目前普遍地采用燃气混合燃料作为加热方式,由于燃气混合气发生回火爆炸对生产和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因此防爆安全措施于关重要,本文扼要地分析了燃气混合气产生爆炸的原因,系统地提出了混合气燃烧系统中实际采用的行之有效的防爆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6.
燃烧器采用边混合边燃烧设计,辅以燃料阀捡漏、PLC加触摸屏控制、辅助点火、熄火保护、负荷变频比例控制及其它多重安全控制,实现了三种不同热值燃气的安全燃烧,各种燃气可随意切换。  相似文献   

7.
水泥回转窑作为燃料燃烧装置,具有广阔的空间和热力场,可以供应足够的空气,装设优良的燃烧装置,保证燃料充分燃烧,为水泥煅烧提供必要的热量。但燃料在窑内高温、富氧条件下燃烧,NOx等有害成分大量形成,造成大气污染;作为热交换装备,它具有比较均匀的温度场.可以满足熟料生产过程各个阶段的换热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物质能醇基燃料的合成工艺,对于研发新型高效低成本醇基燃料、实现国家双碳指标、降低石油消耗量以减少空气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室内试验平台,系统分析不同已发表文献的醇基燃料的合成工艺以及化学试剂的添加关系,并合成新型醇基燃料,配方为:77%甲醇+18%增热剂+3%降凝剂+2%助燃剂。研究中以甲醇作为主体燃料,能够降低成本,同时还添加具有良好燃烧性能的异丙醇、丙烯醇、二叔丁基对甲酚、甲基叔丁基醚,不仅具有调整高性能醇基燃料的碳、氢、氧之间比例、促进充分燃烧和增加燃烧热值等效果,而且还能改善高性能醇基燃料体系中的互溶性,防止分层,使得高性能醇基燃料燃烧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9.
醇醚燃料     
现在许多甲醇生产企业将赌注压在甲醇燃料上。我国石油短缺,发展甲醇燃料是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一条重要途径。甲醇燃料从经济、安全、环保、技术角度综合考虑,是较好的汽车燃料代用品,特别是M15(即在汽油中掺混15%甲醇)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在山西、河南示范成功。2003年我国消耗车用汽油4616.63万t,以掺烧15%的甲醇计,就可增加700万t成品油的供应量,发展甲醇燃料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0月8日8时40分许,河南省驻马店市一辆装载量为40t的甲醇槽车在市中华路与蓝天大道交叉口处被运沙车撞中尾部,造成大量甲醇泄漏,剌鼻的甲醇气体迅速向四周扩散。距泄漏点东侧5m处是一早餐点,有3个煤火炉,15m处是1个加油站,路西侧是一化工厂。由于甲醇是无色澄清易燃液体,低毒,有刺激性气味,闪点只有11℃,而爆炸极限却很大,为5.5%一44%,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极易燃烧。当时,天气晴朗,微风偏南,甲醇液体蒸发很快,一旦甲醇液体及蒸气遇明火发生燃烧和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情形万分危急。  相似文献   

11.
甲醛、甲醇对环境的危害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无害化技术的研究及甲醇燃料汽车尾气治理技术等已成为环境保护的热点课题,而且已经开发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控制技术。在这些控制技术中,广泛采用并且研究较多的有吸收法、吸附法、热破坏法等。热破坏法分为直接火焰燃烧和催化燃烧。国内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甲醛、甲醇等污染物一般采用吸收净化或高温焚烧处理,而国外主要采用催化燃烧法进行净化。催化技术是防止环境污染最基本的手段,也是生命过程及环境化学的重要内容,催化燃烧装置的关键是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甲醇-柴油乳化燃料的发展情况,介绍了甲醇-柴油乳化燃料的乳化、节能机理,重点介绍了甲醇-柴油乳化燃料的乳化剂和乳化设备及其燃烧特性研究进展,最后对甲醇-柴油乳化燃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燃料燃烧机理作为研究工具,通过点火延迟时间与组分预测两方面验证了简化机理的合理性,从燃烧温度、燃烧产物及火焰长度三个角度分析了煤气的主燃成分占比变更对陶瓷烧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煤气的燃烧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相同工况下清洁燃气的最高燃烧温度相比自制煤气提高了50℃以上,更加节能并利于陶瓷烧成;清洁燃气的燃烧产物中CO2比值更低,但H2O的比值提升了近70%,整体上降低了排放与增强了辐射换热并进一步降低了能耗;清洁燃气的火焰锋面长度短0.01 m,在建陶窑炉上使用该特性燃烧器应搭配合理碳化硅套筒诱导高温烟气以达到具体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自从甲醇直接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由试验到逐步推广,先是山西省大同、太原在公共汽车上使用,继而在北京公交上进行了试验。由于甲醇燃烧完全,在汽车排放的尾气中残余一氧化碳含量经测定,烧汽油时为0.84mg/L,而烧甲醇时为0.05mg/L,后降低了16倍。因此甲醇汽车标上了“绿色环保汽车”。  相似文献   

15.
《河南化工》2008,(1):50-50
截至目前,正在制定、已经完成和正式公告的醇醚燃料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共计6项。据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刘纪生副秘书长介绍,自2007年6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2007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以来,有关醇醚燃料的标准制订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截至2007年11月30日,“城镇燃气用二甲醚”建设行业产品标准和“二甲醚”化工行业产品标准已正式公告。变性燃料甲醇、M15车用甲醇汽油、高比例车用甲醇汽油、城镇燃气用二甲醚混和气的国家标准正在编制中。目前全国已有山西、陕西、四川、黑龙江和新疆5个省区制定了甲醇燃料、甲醇汽油地方标准,涉及MIO、M15、M25、M30车用甲醇燃料。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安建陶产业基地集中供应的清洁燃气替换企业自制煤气的燃气置换问题,分析与研究了燃气成分的变化对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燃气燃烧特性指数的计算,先探讨了燃气置换的可行性,后探讨了燃气置换后一次空气量和火焰传播速度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混合氨气作燃料一方面可以改善氨气作燃料的燃烧反应性差、火焰极限窄、着火温度高等缺点,另一方面可降低天然气利用过程的碳排放强度,降本减排,同时保障燃气供应安全。采用多种模拟手段探究不同掺氨比天然气输送效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而研究过程中状态方程的合理选择是结果可靠与否的关键。通过研究对比了不同工况下不同掺混比的天然气与氨气在物性计算中状态方程的优选过程。结果表明:在1~12 MPa的压力区间和5~30℃的温度区间内,综合对比分析后发现对于低量掺混氨气的天然气,BWRS状态方程是最优选择,而对于较高掺混比(掺10%(物质的量分数)氨气)的天然气,SRK方程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8.
黄磷尾气净化制甲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磷尾气富含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要利用黄磷尾气生产甲醇等高附加值产品,净化预处理成为制约其应用的瓶颈问题.本文将黄磷尾气燃烧后排放转变为回收利用生产国家急需的燃料和化工原料甲醇,减少环境污染,获取高附加值的产品,为黄磷尾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创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甲醇生产资源丰富,生产技术成熟,是很有前景的清洁替代燃料。甲醇/柴油共置燃烧能够大量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本文复配了一种复合改性剂,利用其调配的燃料甲醇清澈透明,改善了燃料甲醇的雾化性,抑制其对金属的腐蚀性,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20.
徐湘 《天津橡胶》2004,(5):35-36
介绍催化剂生产用回转式煅烧炉新型煤气烧嘴的结构及特点,燃料和助燃空气在烧嘴燃烧室和燃烧通道内分二次混合实现充分燃烧,形成高速焰气,焰气的速度可超过100m/s,温度可在200—1400℃调节。高速焰气能使气体形成强烈的旋流,从而提高对流传热性能使炉内温度均匀。实际应用情况表明,新型烧嘴具有保证煅烧质量、实现节能降耗、操作简便易行及运行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