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敏 《中华建设》2011,(6):32-35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念念不忘的地方,它们或许是一种情结,一个象征,还有回忆。——题记,关于"回忆",写给正在沉睡中的你。因为某一个画面,因为某一个瞬间,会涌现出不少的感慨和冲动,会去回忆脑海记忆中的人和事,体验他曾经带给  相似文献   

2.
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造像众多,雕刻精美。特别是在龙门造像中,伎乐飞天舞姿繁多,乐伎手持各类乐器,且演奏技法多样。这些丰富的音乐图像为研究当时的音乐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龙门丰富的音乐图像中,琵琶乐器是最  相似文献   

3.
龙门石窟裂隙防渗灌浆新材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龙门石窟早期使用的超细水泥和环氧树脂材料在后期存在着耐久性较差、泛盐碱等问题,迫切需要选出更有效的裂隙防渗灌浆新材料,以满足龙门石窟的防渗要求。通过对研发的偏高岭土、天然水硬性石灰、硫铝酸盐水泥等5组材料配方的流动性、收缩性、抗压抗折强度等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偏高岭土、天然水硬性石灰、膨润土3种材料配方适合于现场灌浆。在现场灌浆试验中,确定了灌浆压力为0.1~0.4 MPa,并对材料的可灌性和灌浆参数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同时,为评价灌浆效果,对灌浆材料28 d后的固化程度、密实度、充填程度、黏结程度等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偏高岭土材料配方的灌浆效果最佳,为更适合于龙门石窟裂隙防渗的灌浆材料。  相似文献   

4.
胡婧 《中华建设》2009,(10):86-88
八廓街(又称八角街),这条围绕大昭寺的古老转经道,已经有了1300年的历史。她如一位沧桑的老人,见证了拉萨古城的过去和今天。漫步在这条转经之街、商业之街、文化之街上,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仿佛能听到这条老街喃喃的述说。  相似文献   

5.
米兰 ,米兰     
看到这个题目,足球迷的耳畔应该会响起“米兰,米兰……”的熟悉旋律吧,这首意甲豪门球队AC米兰的队歌一响起便可以瞬间点燃多少忠实球迷的激情,而我就是这狂热分子中的一员。所以为这个城市提笔的时候再想不到比简单热烈的“米兰,米兰”更恰当的题目了。  相似文献   

6.
胡婧 《长江建设》2009,(10):86-88
八廓街(又称八角街),这条围绕大昭寺的古老转经道,已经有了1300年的历史。她如一位沧桑的老人,见证了拉萨古城的过去和今天。漫步在这条转经之街、商业之街、文化之街上,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仿佛能听到这条老街喃喃的述说。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龙门石窟泉群断流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石窟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龙门石窟景区内的龙门泉群流量逐年变小,甚至出现断流的现象。文章通过对整个龙门泉域边界条件及性质、泉群出露条件与成因类型、泉水的形成条件、同位素与氟利昂技术及地下水开采现状等多方面分析研究,探讨了龙门泉群的形成及其间歇性断流、干枯的原因,提出龙门泉域岩溶水水资源合理发利用保护规划建议,为泉域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及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郭家地 《中华建设》2009,(10):89-91
收获的季节,默默地走在李坑悠长的石板道上,可以看到一个个背着稻谷的村民,穿过小桥,往深幽的街巷走去,单薄的背影渐渐远离视线,只留下铿锵的脚步声回荡在高墙内。细水淙淙,思念也重重,这样的景致总是让人惊讶,不知道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10.
《山西水利》2010,(12):34-34
三门峡是黄河进入大平原以前最后一段峡谷中最险要的一座山峡。这里地势险峻,水流湍急,两岸石壁陡峭,河中两座石岛把急流分为三股。  相似文献   

11.
大学城内高密度的开发建设,使该地区原有的深厚文化积淀被新的人工景观所取代。我们所能见到的是新教学楼、新图书馆、新学生宿舍、新食堂……从一个学校的新校区到另一个学校的新校区,难以让人们感受到文化上的差异。可是,作为大学来说,缺少了文化含量,那与公园、工业园区又有什么区别?因此,大学城建设过程中最先要解决文化含量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华建设》2005,(2):11-11
近代的中国建筑,一如梁思成在60年前就已经指出的,遭遇了“在‘改善’的旗帜之下”牺牲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危机。现代的中国建筑,虽不无明显好转的一面,但也有严重恶化的一面。总之,尚未从危机中解脱。  相似文献   

13.
郭新华  张峰  郁惠英 《治淮》2003,(10):56-56
中华民族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少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发展史,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宝贵资产。其中,透视出古代中国人深邃智慧的保护生物资源的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交流、互补、共生的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一、中国古代的“天人观”,透视出人与环境和谐的思想早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殷商时期,大量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了中国先民崇拜的至高无上的“神”,或称为“帝”和“天”。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和道学都把自然与人、天命与人统一起来,成为中国先民特有的、和谐的宇宙观。此后,从殷商发展起来的“天人观”,在诸多圣贤的论…  相似文献   

14.
已建的一排排高楼勾勒出奉节新县城的轮廓,有2000多年历史的老县城即将寿终正寝,人们都在新旧城之间穿梭奔忙,把原有的“小家”“大家”搬到新址。同时也在思考着一个课题:如何把老城的文化特色也“搬”走,利用搬迁的机遇让这  相似文献   

15.
王小平 《山西水利》2007,23(6):87-88
进入"十一五"以来,面对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面对山西省六大水利建设工程为重点的兴水战略建设热潮,和谐水利建设成了当务之急。通过对中国传统的道家、儒家、墨家文化中的和谐理念的研究,阐述了古代文化中的"和谐"对构建和谐水利的启示和作用。事实证明,和谐与发展是水利事业永恒的主题,传统文化学派对和谐理念的描述,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水利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湖北传统建筑中的装饰不仅是一种内容十分丰富的艺术,而且还蕴涵深刻的社会伦理、地域文化、观念形态以及民风民俗等。研究它们既可以更好地了解湖北传统建筑,也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装饰艺术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海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拥有独特的景观资源和文化特征。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海岛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开发阶段,海岛传统文化正在遭遇危机。我国北方海岛虽然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但是,海岛的村落景观并不尽如人意,建筑风格不明显,街巷空间也比较凌乱,这些违背了旅游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以发展旅游为目标的规划设计中,这些村落往往会被一笔抹掉,取而  相似文献   

18.
林琳(以下简称林):20世纪六十年代,徐复观先生针对一直存在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撰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因为艺术是文化的精华.而对于时下的中国,虽没了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担忧.却在如何实践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转化问题上出现了不小的困惑.我看到您的新作《稽古征今论转化——中国艺术精神》,在文化的视野下关注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问题,您说,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转化大潮中进行的,艺术的转化方法和整个文化的转化方法是一致的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弘扬和发展先进水文化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雷 《中国水利》2009,(22):17-22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之根,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推动力。作为文化分支的水文化是在水利发展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在水利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交融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密切的今天,文化的影响力日渐凸现。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人和水的关系,为解决我国依然严重的水问题寻求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0.
都江堰枢纽工程完美地解决了自动引水、分水、排沙、泄洪、稳定引水量等问题,都江堰灌区2 000余年来形成了灵活而丰富的管理制度,在灌溉工程运行管理、岁修维护、灌溉分水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都是都江堰工程效益延绵2 000多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通过对都江堰及灌区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分析可知,都江堰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工程体系,表现了我国传统水利科技的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价值观。这种传统水利科技与文化,是我们今天面对日益严峻的人与自然关系时需要重新拾取与学习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