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市城市规划总体框架下,根据西城区北中轴及周边地区的区域特点及特定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风貌特征.进行道路步行环境系统设计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步行环境系统的研究.探究城市生活对步行活动的需求,调研街道物质环境对步行活动的影响以及步行活动与历史文化街区之间的关系,以在旧城文化保护地区对步行环境系统的架构,以达到安全、交往、富有活力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步行商业街场所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萍  孙伟 《山西建筑》2007,33(20):32-34
通过从实体要素、活动和含义三方面分析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探讨了历史街区步行商业街场所精神的塑造方法,以更好地保存、延续和发展河坊街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3.
基于杭州典型街区居民步行活动数据,利用社群属性、物质环境、心理感知三组变量构建两水平泊松回归预测模型,探索街区复合环境对步行日常事务、独步健身、步行交友聚会三类活动的影响。结论为,三类步行活动呈现由低到高的街区异质性特征,反映了城市步行行为环境的演进规律;社群属性、物质环境与心理感知因素分别构成步行行为环境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与强化因素,并呈现交互作用;街区土地使用策略对步行行为选择的影响是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但更富效率的作用还有赖于体系化、协同化的精细管理与相关策略的配合。最后,从街区环境的规划定位、营造方法与管理机制三个层面提出了可步行街区的建设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善城市发展与历史街区保护脱节的问题,增加城市文化辨别度,基于AHP技术,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四方面植入历史街区文脉的评价指标,建立一个城市历史街区活力综合评价标准体系并以长沙文庙坪历史街区为例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北京什刹海地区街道步行乐趣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传统城市中,街道不仅起到了交通通行的作用,还作为重要的邻里交往空间影响着城市的肌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单调的机动车道代替了丰富多彩的街道空间。汽车不仅将人逐出街道,还阻断了街道两侧的交流,给步行活动造成不便。研究以北京旧城为例,运用环境心理学和AHP层次分析法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从街道空间、街道设施和街道活动三个方面选取什刹海地区五类典型街道进行调查,研究人在城市街道中的活动行为及人对街道环境设施的反应;通过调研建立街道步行乐趣评价体系,对什刹海地区各类型街道满意度进行打分,针对典型街道提出提升街道步行乐趣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天津市混合型轨道交通站点(简称混合型站点)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混合型站点周边步行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便捷性和通畅性,针对其构建了步行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3个典型混合型站点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索了步行环境的强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理位置不同的混合型站点周边步行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混合型站点周边步行环境与商业服务设施可达性、公交站点密度、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简称POI)密度、公共管理设施可达性、市政公用设施可达性和交叉口密度等因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街区热环境评价是街区物质要素规划设计的重要依循。基于街区空间是为人类提供环境产品的环境生产系统的视角,通过对系统输入输出特性及系统与环境间关系的剖析,将街区热环境评价划分为热环境满意度评价、街区热环境整体品质评价及街区热环境规划设计评价3个层次,探究了各层评价的内涵及相互间的关系,提出了街区热环境系统评价的框架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由于交通方式的转变和更新建设的滞后,历史滨水街区逐渐失去活力是当今国内普遍存在的城市问题。土地利用和包括街道网络在内的城市空间环境会对人们的步行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1-3],由于历史悠久的滨水街区形态往往更加复杂,其可达性和步行活动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4]。本文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定性分析,并对上海虹口港区的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以及引入可步行度和街道商业服务设施密度等环境变量来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AD300指标可以解释虹口港地区真实的行人流量分布情况,而通过增加步行连续性、整合部分道路,以及打造功能复合的公共活动中心可以适当解决可达性不足造成的街道活力缺乏问题。  相似文献   

9.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历史街区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若明  刘明增 《规划师》2008,24(5):72-75
与传统方法相比,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现状和影响进行评价,不仅能解决定性和定量指标难统一的问题,还能融合空间数据的定位特点,真实、有效地反映历史街区的保护状况,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使用的主观评价,运用非正式访谈的调查方法,对我国两个中等城市步行街区的使用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对比研究,并对步行区下一步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指导城市步行街建设。  相似文献   

11.
庄葳  吉洁  陈飞 《城市建筑》2023,(7):90-93
乡村舒适性理论作为解释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概念,国内学者对其关注甚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乡村舒适性理论为此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通过梳理国内外乡村舒适性的相关研究,解析出自然、生活、生产、文化和社会5个一级指标,以及28个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二级指标。针对遗产型古村镇的各类舒适物特点给出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建设建议,以期为古村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是城市更新过程中极具代表性的更新载体,科学评价其可持续更新成效有利于指导其科学发展。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踏勘、统计资料和报告获取评价指标及其数据,基于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提出的解决环境和社会发展关系问题的有效工具DPSIR模型对佛山市祖庙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成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7―2021年佛山市祖庙历史街区的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状态,2021年达到良好的可持续更新阶段。基于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佛山市祖庙历史街区在规划中应更重视综合性规划,关注当地居民对土地、文化、基础设施等资源的需求,充分利用历史文化价值发展经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历史街区保护性建成环境的剖析,指出社会各群体的需求的满意程度是对建成环境进行评价的关键,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性建成物质环境评价和社会文化环境评价。强调建成环境评价的差异性,及时地调整和完善保护机制,以促进和提高历史街区保护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历史街区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情怀展示着城市的情感记忆,本文从景观感知的视角入手,从体验者感知、空间感知、业态感知、公共设施感知四个角度,建立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景观感知评价体系,据此评估上下杭历史街区景观感知发展水平,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景观感知提升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行人环境感知的角度评价人流密集城区街道步行环境,有利于优化行人步行体验、促进城市街道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广州市高校周边人流密集的5个临近地铁站的街道为研究对象,运用EFA分析法和IPA分析法从行人步行环境感知视角评价其步行环境体验。结果表明,人流密集城区街道步行环境感知可分为车道及尺度因子、步道接触因子、底层建筑因子、道路分隔因子四个维度;行人对街道步行环境总体重视程度较高,体验评价一般,从环境服务角度来衡量,仍有一定的差距。文章通过感知差异分析,提出优化道路过渡空间层级、步行空间体现人文关怀、提供多层次步行体验空间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泳  曾智峰  吴昊  毛婕 《当代建筑》2021,(3):124-128
休闲和购物步行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生活街区是老年人步行的主要场所.以上海市21个生活街区为例,基于912份退休老年人的调查问卷,分析街区建成环境对于老年人休闲和购物步行的影响,并结合散点图分析进行适宜值估算,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形态角度提出老年友好型街区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调查分析其改造后的商业业态现状,并从业态结构、空间布局、交通环境等方面对该历史街区商业业态进行分析和评价,探析商业业态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来寻求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发展的最佳模式,同时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胡楠  魏晓芳 《小城镇建设》2013,(10):90-97,104
重庆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空间环境品质的有效保护、提升与更新对于体现山地历史文化街区的综合价值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提出空间环境品质影响要素的分析是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的关键所在;并根据现今重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环境品质的现状问题,找出具有针对性的主导影响要素,将其进行归纳与整理,尝试建立一套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环境品质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最后重点根据重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各类影响要素的品质综合整治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余磊  宋聚生  叶泳仪  张洁 《建筑学报》2022,(S2):215-220
通过对深圳、香港、广州、上海等地铁商业发达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它们的视听环境模式差别,探究视听环境舒适性问题,构建视听环境舒适性评价模式,用以辅助地铁商业空间设计,为提升地铁商业空间视听环境品质提供设计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0.
杜娅薇  齐鹏  叶青 《室内设计》2020,(4):97-103
在当今大学校园开放性与使用者密 度增加的情况下,机动车与人行交通的矛盾 日益凸显,校园步行交通环境也因此受到更 多关注。本研究从道路交通基础条件、机动 车动静交通情况及使用者评价三方面构建校 园步行环境评价方法,注重整体与局部、动 态与静态、环境与心理多维度之间的关联关 系。并以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为例,收集并 分析路网连通性、车流量规律、设施分布、 道路宽度与路径可达性、使用者行为特征等 基础数据,采用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遴 选出10个校园步行环境影响要素,构建基于 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步行环境量化评价算法;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低干预度的分级校园步 行环境优化建议,以期为校园步行环境提升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