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懋琦 《福建建材》2011,(4):43+54-43,54
随着当前对环境、资源的重视,绿色建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建筑材料是建筑的载体,只有采用绿色建材以及相关技术手段,才能构建绿色建筑,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标。文章介绍了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的关系,绿色建材在建筑设计中的选用,以及几种主要的绿色建材。  相似文献   

2.
侯天骄  温洋 《城市建筑》2023,(16):27-30
为了缓解人类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理念应运而生,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旨在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推动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和推广。文章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绿色建筑设计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主要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人文关怀等方面。在具体实践中,绿色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的生态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运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采用绿色材料和建筑形态,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提高建筑品质和空间品位。  相似文献   

3.
刘超 《化学建材》2011,(4):48-49
绿色建筑的设计是当下绿色浪潮的一部分,而绿色设计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建筑信息建模技术(BIM)作为近年来逐步为大家所认识的新的设计技术手段,与绿色建筑设计的思想相结合,将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和有力支撑。着重介绍了设计过程和施工过程中BIM的应用和效果。相信随着BIM软件和各类绿色设计技术软件的进一步完美,以BIM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虚拟手段将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4,(11)
绿色建筑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建筑设计,在保证建筑设计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怎样有效地将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理念相结合,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实现建筑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是每一个建筑设计师都应该切实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数值模拟技术在建筑自然通风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绿色建筑项目的自然通风设计为例,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设计建筑的室外流场和室内主要功能空间的自然通风效果进行模拟分析,为建筑自然通风的开口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自然通风的设计是不可忽略的一方面,而CFD数值模拟技术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绿色建筑设计思维是当下建筑活动最活跃的要素。从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入手,介绍了绿色建筑的概念,概括了人文理念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指出在当今形势下人文因素将逐渐成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主线,详细论述了人文理念背景下的绿色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并指出注重空间策略与环境策略相结合、鼓励绿色创意、关注利益主体、强化建筑师的责任感和社会导向,是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呼吁应尽快将人文因素纳入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  相似文献   

7.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推行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发展绿色建筑,实现能源的节省和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摆在中国建筑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在西方国家蓬勃兴起,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内的推广,绿色建筑设计越来越引起广大建筑师的重视。笔者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最后,总结出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一个高效、健康、适用、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绿色理念融入城市的发展中,使用绿色建筑材料、智能化节能设备来降低建筑成本,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文章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的区别,总结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并提出几点绿色建筑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9.
绿色建筑设计重视建筑本体设计,结合性能化分析手段将设计成果量化、可视化,推动设计优化;选择适宜技术集成,协调各个专业,最终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建筑性能的最优,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随着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将是未来建筑设计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源利用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将视角转移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之上,开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实现建筑与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就需要我们建筑师对于过去一些传统的设计理念进行反思。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是强调注重对于建筑本身的整体性的设计以及与其自然中的关联,实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该文以华厦科技园万和堂建筑设计为样本,探讨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以及实现绿色建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丽  杨修  倪轶兰  何江 《城市建筑》2022,(14):111-113
建筑业的能耗是非常巨大的,推广绿色建筑已势在必行。随着国内BIM技术的日趋成熟,使用BIM来做绿色建筑设计会更高效,而这需要设计者转换思维模式来适应新的建筑设计要求。建筑教育也应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起绿色建筑理论体系并学会运用BIM技术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通过对课前准备阶段、设计课程前期阶段、设计课程中期阶段、设计课程成果阶段等教学过程的介绍,总结了如何将绿色建筑设计与BIM结合起来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推广,绿色建筑以其节能、低碳、环保的优势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建筑设计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同时还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业的开展和应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现代建筑施工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体现了时代发展过程中对建筑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的优势及设计原则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绿色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能源与资源的紧缺,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建筑节能的绿色建筑发展也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本文结合绿色建筑理念,对某示范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对其中的暖通和给排水专业的绿色节能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该建筑利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太阳能热利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等技术手段,旨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达到降低建筑能耗指标,构建一种健康、舒适、节能、绿色建筑环境的目的.可供同类型项目设计人员参考,在类似建设项目中推广绿色建筑理念,更好地利用相关绿色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刘寒 《安徽建筑》2014,(1):174-175
绿色建筑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建筑设计理念,将节能、环保等与绿色建筑从可行性研究到设计及施工贯穿整个建筑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来实现绿色建筑的效益,实现价值的最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阐述绿色建筑设计必要性的基础上,就绿色建筑理念下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原则展开分析,同时指出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内容,期望能实现绿色建筑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建筑整体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我国都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一直沿用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如今,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已经作为一种重要建筑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针对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思考与应用方法进行探讨,并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相关发展情况,更好地执行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战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能够进一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BIM技术在设计行业应用的现状及影响展开分析,详细论述BIM技术和绿色建筑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BIM技术成功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案例,介绍应用BIM技术手段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将BIM技术结合绿色建筑分析软件,模拟分析太阳辐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及噪声方面的优化设计,展望未来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行业的前景,为两者在设计过程中的结合应用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筑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供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看重自然的特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内涵,分析了目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运用的现状,提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9.
分析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优缺点,并表明将两项技术有机融合于建筑领域应用中的必要性,主要通过阐述两者融合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地产营销、市政基础设施中应用的优越性,得出这项融合技术将是建筑行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应用和推广正为建筑业的进步与转型带来无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绿色设计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类型的前沿,其结合环保与时尚的建筑设计理念为一体,以建筑实用理念为设计原则,营造景观与建筑的和谐共生设计理念。将建筑结构进行分解,地面、屋面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使建筑设计直观地归为大地景观的有机结构组分,借助建筑周边自然环境,形成具有城市典型建筑设计的典范。以建筑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利用有效建筑设计手段实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生,以便将建筑设计融合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现整个建筑与景观和谐共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