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灾后忠山十八寨的空间构成以及传统民居的变化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村落空间肌理依然存在,但传统民居的类型和平面空间发生了演变,分析研究传统民居空间演变中哪些影响因子对演变产生了影响,以此为忠山十八寨的空间演变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户外交往空间是居住小区最为公众化的空间领域,它不仅是户外休闲的一个重要场所,同时在塑造小区整体形象方面也具有突出作用。针对当前居住区户外空间中存在的交往问题,总结居住区交往空间建设的手法,并以广地花园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分析其交往空间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福建传统防御性民居以土堡,土楼和庄寨为代表,其中土堡与庄寨具有相似的平面空间构成,需要探析其平面构成与演变的异同。该文在梳理福建防御性建筑类型的基础上,以三明土堡和永泰庄寨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分析防御与居住两个部分的平面构成要素,根据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对二者平面分类。在区分土堡和庄寨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总结防御部分的空间类型,绘制居住部分合院的平面类型与演变路径,探析土堡和庄寨两者间演变的异同,总结福建传统防御性民居的空间构成原理,以找到福建传统防御性民居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文中基于空间句法和扬·盖尔PSPL调研方法,以T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适老优化为例,从理论分析、实践探索与技术实施多方位对户外交往空间的特征及老年人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总结出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具有“向心性”“强可达性”“领域性”“边界性”等特征,并提出从点到线、线到面的户外交往空间适老优化策略,为既有住区户外交往空间适老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团寨景观蕴含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是人与自然互动的智慧结晶。本文通过研究团寨景观规划特质、演变,总结团寨景观的生态智慧,为传承民族聚落特色,优化生态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居住区不仅提供居住的场所还应满足人对户外交往空间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有开放型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与居民不断提高的需求产生了矛盾。以20世纪90年代全国十大试点居住区——济南燕山小区为例,选取住区点线面不同形态户外空间开展实地调研并对各年龄段使用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既有成熟型开放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使用效能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典型户外空间的调研分析与问题梳理,提出对此类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提升的措施,为营造更好的人居环境做出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以空间句法的原理与方法为研究工具,以空间句法在大学校园空间研究中应用可行性论证为研究基础,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浙江大学紫金港东校区为例,对大学校园的户外交往空间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与实际状况进行实效比对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和梳理校园户外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在空间系统层面的内在机理。研究的价值在于针对存在问题的消极影响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红云  李异  王琰 《四川建筑》2009,39(3):36-38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住宅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理念正在发生着十分显著的变化,人文、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境品质的追求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成都蓝山美树四期高层住宅项目在建筑设计中所做的尝试与创新的解读,探讨了传统院落交往空间在高层住宅中的应用,希望对当代背景下我国高层住宅户外交往空间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龙脊十三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东部,是由二十多个大小村寨组成的聚落的统称。"十三"只是一个虚数,主要的寨子有廖家寨、侯家寨、平寨、平段寨、平安寨、龙堡寨、新寨、江边寨、枫木寨、金竹寨、八难寨、马海寨和黄洛瑶寨等。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些寨子拥有一位共同的头人,各寨团结一致,共同进退。十三寨的地形可概括为"两山夹一水",金江河自东北向西南流淌,北岸是龙脊山,南岸为金竹山。这二十几个壮寨、瑶寨就分布在河水两岸的山腰和山脚下。  相似文献   

10.
邱亮亮 《建筑与环境》2007,1(4):133-135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传统街区户外空间居民行为进行调研,研究居民的行为特点和交往情况,分析传统街区户外环境,希望对今后的街区改造或是小区新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养老院高龄老人户外交往活动空间为分析对象,从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出发,通过对成都市内部分养老院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探索研究高龄老年人的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中交往行为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以及空间环境对老人交往行为的影响,构建老人户外交往活动所需的生态空间环境模式。  相似文献   

12.
社区文化与邻里交往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南方建筑》2004,(6):63-64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是社区化的支撑,良好的邻里关系是社区化的基础。本着重探讨了将传统空间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将传统庭院引入单元式多层住宅的邻里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钱云  杨雯  郦大方 《现代城市研究》2013,(1):103-110,116
哈尼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山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保留了大量社会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聚落形态,是乡土聚落研究中极有价值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哈尼族传统的聚落形态开始产生变化。本文基于乡土聚落形态演变理论,选择云南省勐海县曼冈寨为案例,充分利用测绘、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哈尼族血缘、政治、经济三种社会关系的变化与聚落形态演变的相互关系,为深入理解这一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14.
哈南寨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人们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文化习俗,并融入日常生活,因此,建筑形态及民居聚落空间也与其产生联系。本文以哈南寨建筑及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例,通过分析哈南寨的建筑形态、村落空间以及其传统文化习俗三方面,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适合哈南寨传统建筑环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对历史文物及传统村落文化越来越重视,政府也加强了对各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河南省新郑市人和寨是一种特殊的传统村落形式:"寨"。通过对人和寨进行大量文献搜索和调研统计,并对村落选址、民居建筑进行测绘分析与比较,总结出人和寨发展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措施,对我国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江南水乡交往空间形态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交往与空间》一书的研究,提取了交往空间形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江南水乡交往空间的形态,通过比较,指出街巷、河道、桥梁院落等富有活力与生活气息的空间,都体现了良好的户外空间所必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桂北壮族村寨龙胜平安寨、金竹寨以及侗族村寨马安寨、高定寨为例,运用哈格特“空间结构模式”理论,从结点、路径、网络单元等要素出发,分析传统聚落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并进一步研究区域层面的聚落网络之间相互的社会关系和空间关系;研究聚落网络在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中,受经济与社会因素的双重制约进行“空间扩散“的动态过程以及聚落演变所呈现的不同方式和特点,从而探寻聚落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现代住宅小区的物质环境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居民户外交往缺失问题却日益严重。本文从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分析入手,找到与现代住宅小区居民交往需要相适应的的契合点,针对现代住宅小区中交往缺失的问题分析,结合传统民居中具有层次的、自然过渡的院落空间特征探讨,提出以共享的院落、过渡的院落、垂直的院落方式,构建现代住宅小区交往空间的新思路,解决现代住宅小区内交往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从2007年开始展开由政府主导的邻里更新计划(NRP),以提升老旧组屋的居住品质,促进邻里交往。文章通过梳理新加坡组屋户外环境的发展脉络和更新背景,以大巴窑地区的邻里更新项目为例,总结其较为成熟的户外环境更新的组织流程和改造策略,进而对中国目前广泛开展的"自上而下"的老旧住区建筑户外空间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住宅建设迅猛发展,城市居住环境得到很大地提高,但往往片面追求空间环境形式化,地域特色缺失,缺乏对人的交往需求的分析研究,导致居住区的交往危机日益严重,居民社区意识淡漠、缺少归属感。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居民的需求出发,通过对居住区交往空间特征研究分析,来探讨总结利于居民户外交往的空间环境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