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边界划定是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关键问题,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风景名胜区边界在资源保护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对空间边界的形态和特征进行分析和对国内外保护性用地边界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针对风景名胜区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边界的认知.指出了风景名胜区边界的概念,总结了其主要特征和内涵,并对边界划定进行了认知.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是控制和管理城市向外无限扩张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一些城镇被风景名胜区包围着,而其中心城区又不属于风景名胜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势必向风景名胜区周围蔓延.位于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基于风景名胜区特征和城镇的特点,研究以花山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为例,对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的相关文件颁布,是对国土空
间规划体系中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工作的重要补充。为支
撑该项工作的落实,亟须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构建风景名胜
区整合优化具体实施路径,特别对于庐山这样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地交织重叠的区域尤为关
键。综合考虑政策逻辑、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形成行政事
权、特色保护、特色发展、协调治理、基础评价5个维度的评
估体系,构建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路径模型,最后通过反向思
考对相关政策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洞窟景观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然界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洞窟景观,之后陆续产生了人工开
凿,或在天然的基础上加以人工而成的洞窟。以杭州西湖风景
名胜区洞窟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
然人文资源,整理出洞窟所处的重要景点地理位置及其所涉及
的园林景观要素、历史人文面貌等相关信息,通过对洞窟自身
空间形态特点及成因的分析,将其从文化、天相、空间的多样
性等方面讨论洞窟景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自然遗产地保护分区模式探讨--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环境保护呼声的增强和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已经使中国的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突出。在分析了生物圈保护区以及国外国家公园的保护分区模式的基础上,以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为例,探讨了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分区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探讨——以北京市风景名胜区内村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风景名胜区内存在大量的村庄,它们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对风景名胜区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对农村来说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充分合理利用而又不破坏风景名胜区宝贵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北京市风景区内3个不同状况村庄的建设,提出了几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以期为风景区内的村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9.
10.
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面临着景区用地锐减、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应明确景区保护范围、划分核心景区、加强景区用地规划,有针对性地对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1.
走向有序的城郊风景名胜区管理--以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郊风景名胜区与城市传统的"共生"关系,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正面临着城市无节制的扩展蔓延和旅游活动无序开展的中击与挑战.从现实出发,借鉴系统论的方法,探索建立一种城郊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的控制模型,来引导其有序发展.并以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广西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分区详细规划经过探讨风景名胜区佛教景观规划的几种方案,提出以宗教脉络贯穿全山,以有限的建筑营造山不断升华的宗教意境,通过“三主一辅”的寺庵体系将这规划思路落实于空间,并指出风景名胜区的佛教建筑能构建不应孤立考虑,而应结合整个规划体系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农村的特点,阐述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出衡量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3条标准和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并结合近几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农村村庄整治的实践,总结风景名胜区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体会与成效。 相似文献
14.
15.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风景区规划也面临着新的情况与任务。风景区规划既要有助于风景区开发建设与快速发展,又要使资源、环境得以保护;既要开拓风景区自身的经济活力,又要使风景区永保魅力。结合对福建海坛风景区的规划,谈一谈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实施旅游扶贫开发战略,对于自然生存条件差的山区、库区的扶贫开发是一条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 旅游扶贫开放 的历史机遇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开发奠定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据专家预测21世纪初期,旅游业将变成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如今,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都渴望回到大自然那秀丽、雄美温馨、宁静、充满野趣的怀抱中;同 相似文献
18.
产业化是风景名胜区现阶段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四川鸡冠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别从旅游策划、土地利用和管理经营的角度出发,分析市场与资源之间相互协调制约的关系,探索市场和资源对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认识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重要意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找到合适位置,并确立保护框架。进而重点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与保护措施。提出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5个方面的项目的分类方法,能更为准确地表述保护对象。提出采取硬性的控制性保护措施与弹性的引导性保护措施,两者相结合,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风景名胜区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其实质是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突出矛盾。面对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这一棘手的问题,规划师不应该回避问题,一味地抱怨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因此该文以安徽太平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研究在现有管理体制、规划制度下,如何更好地解决风景名胜区城市化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