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实现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现代化监测监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煤矿企业,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标志和有力的保障。文章介绍了漳村矿工作面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设备及其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KJ137电网监测监控系统的引入,实现了矿井供电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从根本上提高了矿井供电系统的智能化和科学管理水平,该电网监测监控系统已经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安全工具,因此搞好系统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就成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李巧君  李伟 《电子设计工程》2015,23(5):18-20,24
针对矿井中安全监控设备使用有线方式传榆信号存在的弊端,分析了在井下环境中采用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的可行性,介绍一种以CC2530无线单片机为ZigBee网络核心单元的矿井瓦斯浓度监测系统,详述其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并给出网络节点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该系统实时监测矿井各处瓦斯浓度,实时收集并传输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实时性高,功耗低,实现了在无线环境下对矿井中瓦斯浓度的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建设统一的矿井综合生产信息化集成平台,将矿井的各监控子系统集成到网络控制平台,实现集中监控成为必要.本文主要对阳泉五矿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利用先进的工业网络交换技术将以前独立控制的各生产、管理设备等子系统连接起来,结合工业自动化和网络通信等新理论和新技术,将生产自动化的各项应用系统统一在一个网络平台上,构建成以统一的三层网络为核心的开放式煤矿信息化系统,实现煤矿的管控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煤矿KJ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特点:系统具备"三遥"功能,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管控一体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张会柱  罗强 《通讯世界》2017,(18):75-76
介绍了新安煤矿多网融合通信联络系统研究与应用,包括系统组成、系统主要功能、实施方式和应用效果等,通过对煤矿程控调度通信系统、井下语音广播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安全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深度融合,确保了煤矿多网融合通信的安全,提升了矿井整体应急响应水平.  相似文献   

7.
刘超 《电子世界》2012,(17):140-141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前提,是现代化矿井建设的主要目标,井下人员定位管理和瓦斯实时监控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井下无线通讯和地面监控,可以实现对井下作业人员的考勤定位,以及对井下的温度、湿度、瓦斯浓度等的实时监测,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8.
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强电、弱电设备分布广泛,启动频繁,从而可能造成电网电压的波动和产生电磁辐射,势必对矿井轨道运输监控系统产生干扰,提高矿井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其稳定可靠运行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为此从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两方面提出了矿井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的抗干扰措施,这些措施同样对其它电子设备或控制系统的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基于XScale架构的PXA270开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名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综合信息管理,分区信息管理和监控终端3部分,从而实现了矿工信息的综合管理以及矿井安全的实时监测.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软件设计,并给出系统框图,电路图以及程序设计流程.系统经实际测试,工作稳定良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矿井水位监控系统设计,可以加强对矿井水位的监测和控制,继而可以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对单片机和LabVIEW的远程矿井水位监控系统的组成和信息传输设计进行探讨,以期设计师可以合理地设计水位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有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网络布线麻烦、节点数量有限、安装不够灵活、组网不便等诸多弊端,设计了基于ZigBee的煤矿综合监控系统传感器节点,该节点能监测井下多种环境信息,可实现人员的大致定位,与监控软件配合,能够自动入网、自动组态。同时,根据煤矿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专用通信协议,在保证数据传输可靠的前提下支持节点上述功能,实际运行证明,该节点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秦波 《移动信息》2023,45(3):238-240
由于天然条件的制约,煤矿开采环境复杂,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煤炭行业是一项较为危险的行业,要想保证煤矿的安全,必须做好安全监控,防患于未然。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煤矿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的系统,可以直观、及时地发现生产中的安全隐患,能对煤矿的事故进行及时预警,从而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例如,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避免瓦斯超标是保证矿井安全的首要条件。将该监控系统应用到瓦斯监控中,可以通过对监控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来实现瓦斯超标预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基于此,文中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和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德旺 《移动信息》2024,46(2):241-243
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煤矿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传统的煤矿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存在安全隐患、生产效率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建立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通过对煤矿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实现对煤矿生产过程的全面掌控和优化。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煤矿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对提升煤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CAN—bus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能的能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和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总线。据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实时通信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Linux平台CAN—bus的煤矿安全生产实时监测系统,描述了Linux下该系统的实现方案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光纤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富强  于洪珍 《电视技术》1997,(12):36-38,89
文中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工业监控系统方面的应用,特别是煤矿中的实际应用,重点讨论了多媒体光纤工业电视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功能,并提出与其它监测,监控系统联网,形成了多媒体光纤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6.
针对煤矿地理环境复杂、井下作业环境恶劣,难以有效地对煤矿井下开采环境进行有效地监测和管理,设计并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MFC开发语言和基于GIS与组态软件开发技术,对目前的主从式监测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非安全因素可以进行全面地监控。该系统实现了分散煤矿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具有及时、高效、准确、基建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煤矿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还主要采用主从式、基带传输或FSK传输的通信方式,使得通信网络结构单一、监控设备冗余度不高、危险控制响应时间慢等缺点,本文提出新一代煤矿监控系统研究,论文建立了新一代煤矿监控系统结构模型,并对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基于现场总线的多主分站通信技术及监控软件技术,然后对系统进行了井下现场工业性试验与测试,结果表明,新一代煤矿监控系统无需上位机便可自动完成分站之间的对等通信与控制功能,响应时间小于5 s,且网络结构可靠性高,系统运行稳定,断开冗余线路的任何一根光纤,自恢复时间不大于20 ms。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中小型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开发了适合井下安装使用的实时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以Linux和ARM11作为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平台系统,完成了嵌入式Web服务器及网络监控平台的设计,并实现了监控系统对大数据流的有效处理,有效降低了视频监控成本,提高了监控运行效率。该系统是Web技术、通信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结合,具有部署方便、稳定性高、抗干扰强、价格低廉等特点,能较好地满足现代中小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基于XScale架构的PXA270开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名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综合信息管理。分区信息管理和监控终端3部分,从而实现了矿工信息的综合管理以及矿井安全的实时监测。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软件设计,并给出系统框图,电路图以及程序设计流程。系统经实际测试,工作稳定良好。  相似文献   

20.
Establishing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guided structures like railway tunnels, coal mines, etc., is gaining increasing importance due to the passage of high speed and high density of trains in tunnels and for monitoring of information on safety of workers and day-to-day operations in various mines. The present study reports investig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experiments in ultra high frequency band in railway tunnels of western India conducted in a moving train both in uplink and downlink directions. The observed signal fluctuation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unnel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modes of propagation in tunnels and compared with model deduced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