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铜安断块以其特有的构造发育特征与安阳矿区其它各断块构造发育相区别。本文以其构造特征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资料分析,研究了断块内构造之间的关系及成因联系,提出了边界断裂在该区构造过程中具有控制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中、古生代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导致潜山油气藏类型复杂多样,以黄骅坳陷为例,对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成藏差异性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认为盆地构造演化、源储发育特征及其配置关系控制了不同类型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及其成藏特征差异.综合考虑潜山形成机理、圈闭构造特征及源储配置关系,潜山油气藏可划分为断块-地貌型、断块-断鼻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的形成机制,利用构造要素相关性分析及构造解析方法,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揭示了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的构造变形特征,确定了研究区撕裂断层的形成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玉北三维区发育的撕裂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高陡断裂带,具有明显的花状构造特征.根据撕裂断层两侧断块运动方向和断块间的相对运动方向,可以将玉北三维区发育的撕裂断层分为单侧逆冲型和同向差异逆冲型两种类型.这些撕裂断层的形成演化明显受基底断层和区域挤压应力的控制.先存基底断层控制后期撕裂断层的发育位置和展布方向,区域挤压应力在基底断层两侧造成的位移变形量差异为撕裂断层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4.
针对断块油藏构造特征及常规构造解释中存在的问题,以王场油田周8井区断块油藏构造描述实践为例,运用油藏动态分析与静态油藏构造相结合、三维地震人机联作精细构造解释等技术,提出了断块油藏构造描述需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研究思路,落实了油藏整体构造格局及断层在空间上的展布状况,搞清了构造特征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黄河口凹陷岩浆底辟构造油气成藏规律和发育模式,根据底辟构造模式和理论,利用钻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研究岩浆底辟构造的成因、地震响应特征和发育模式,分析岩浆底辟构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发育2次以裂隙式喷发模式为主的岩浆喷发活动,不同的火山岩亚相(火山通道相、火山口相、侵入相、溢流相和喷发相)具有特定的地震响应特征.此外,黄河口凹陷岩浆底辟构造的发育模式及其成藏规律与其他地区的存在较大差异,该区岩浆底辟构造主要为岩墙遮挡性质的鼻状构造和岩上断层控制的断块构造,发育程度控制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该成果有利于指导黄河口凹陷火山岩发育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的形成主要受构造运动的控制。燕山期、喜山期拉张应力场控制了古潜山的分布,拉张作用形成的掀斜断块体控制了潜山“山头”的发育。沿凸起二级构造带和沿大断裂是古潜山分布的主要特征,济阳坳陷主要发育北东、北西、东西向的古生界潜山。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陈沱口地区重新处理二维地震资料及新采集处理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明确了陈沱口地区结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周缘构造带的关系。研究区总体表现"三洼两隆两斜坡"的构造格局,先后经历多期主要构造演化,形成三组断裂和多种组合样式,局部圈闭较发育,主要以断块类型为主,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端复式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由于构造的复杂性和多物源等条件,中央隆起带西端勘探难度较大。运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临区地质分层,对该区进行了综合地质研究,详细分析了谈区的地层和沉积特征。构造面貌和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表明,该区发育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构造一岩性油气藏及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等多种油气藏;油藏纵向上从沙三段-沙一段都有分布,平面上由南向北油气藏的层位依次抬高,全区各层位油气藏叠合连片构成复式油气藏。并指出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复杂断块油田微构造成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东部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迫切需要查明地下剩余油分布情况,而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以杨家坝复杂断块油田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油田的微构造特征、成因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杨家坝油田共发育四种正向微构造类型,断层的不均衡升降、断距大小以及走向的突变形成了一系列的微断鼻、微阶地构造,断层的交汇形成了微断块构造,沉积体厚度变化造成的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微鼻状构造,正向微构造的轴部、微高点及"墙角"式微断块的高部位都是剩余油富集区,是下一步挖潜的重点区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2断块地层沉积相、构造及油藏类型的分析介绍,参考马2断油藏储层基本特征、油藏开发动态、油气显示和数值模拟最新研究结果,根据马2断块区域石油地质条件,对马2断块油藏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明确提出“储集沙全及断裂系统的发育和断裂性质是该区块油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的观点。并结合剩余油分布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勘探的建议,为马2断块油藏的控潜和勘探目标的选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过滤垃圾电子邮件的方法.通过tf-idf特征提取方法提取邮件的词汇特征,采用,特征选择方法选取有效的特征,并抽取几个具有明显区分能力的结构方面的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垃圾电子邮件进行自动过滤.对中科院中文垃圾邮件语料库(Cspam)的实验,识别正确率达到82%以上,另外,tf-idf词汇特征和结构特征搭配使用可以提高分类的正确率,表明此种方法能提高垃圾电子邮件过滤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独立分量分析ICA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PCA和ICA的结构损伤识别构架。利用它们对结构损伤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将提取的特征作为3层BP神经网络的输入,以实现对结构损伤的识别。这2个模型通过British Columbia大学IASC-ASHM任务组提供的用于验证分类正确性的结构基准数据集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PCA和ICA都能降低信号中噪音的影响,并对特征进行有效提取;基于ICA的模型比基于PCA的模型预测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螺旋桨低频空化噪声线谱的结构特征,考虑了桨叶的非均匀性和空化过程的非严格周期性,改进了螺旋桨空化过程模型,用统计方法求解了空化噪声的平均功率谱.分析了典型的空化谱特征及其在舰船航行状态不稳定和存在近场干涉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典型的螺旋桨低频空化噪声线谱存在能反映叶片数的成组结构;舰船航行状态不稳定时,空化过程的周期性较弱,谐波较少;声源与接收器距离较近以及双车螺旋桨是常见的近场干涉情况,此时,线谱谐波结构发生变化.航行状态不稳定及近场干涉情况下线谱谐波结构都难以反映正确的叶片数特征.  相似文献   

14.
铁路桥梁地震震害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计了发生在唐山大地震中的 2 72座铁路桥梁的破坏概率。对唐山大地震和海城地震中 5 6座遭受地震破坏的桥梁按结构构造特征进行了分类 ,分析出各种构造特征对结构易损性的贡献率。描绘出了铁路桥梁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概率累积曲线。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预测铁路桥梁地震震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飞机翼类典型结构件知识资源的重用,建立基于特征知识的飞机翼类典型结构件库,分析了飞机翼类典型结构件的特征知识,采用吸纳法实现知识驱动飞机翼类典型结构件几何设计,研发独立于CAD平台的结构件知识库。实现了翼类典型结构件设计资源的重用,降低变形设计难度的同时提高了设计效率,并为其它零件和标准件库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造格局研究、沉积相及储集特征研究、储集层预测评价、储集层分布发育特点、油气水分布聚集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认为吉格森构造带面向生油洼槽,良好的沉积砂体、发育的构造图闭与之相匹配,使之成为额仁淖尔凹陷的主要油气聚集带。据此指导油田滚动勘探开发,寻找出数百万吨地质储量,使构造带成为千万吨级大油田。  相似文献   

17.
Innovative features of wind turbine blades with flatback at inboard region,thick airfoils at inboard as well as mid-span region and transversely stepped thickness in spar caps have been proposed b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ET-Wind)in order to improve both aerodynamic and structural efficiency of rotor blades.To verify the proposed design concepts,this study first presented numerical analysis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flatback on local buckling strength of the inboard region.Blade models with various loading cases,inboard configurations,and core materials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Furthermore,a prototype blade incorporated with innovative features was manufactured and tested under static bending loads to investigate its structural response and characteristics.It was found that rotor blades with flatback exhibited favorable local buckling strength at the inboard region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conventional sharp trailing edge when low-density PVC foam was used.The prototype blade showed linear behavior under extreme loads in spar caps,aft panels,shear web and flatback near the maximum chord which is usually susceptible to buckling in the blades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designs.The inboard region of the blade showed exceptional load-carrying capacity as it survived420%extreme loads in the experiment.Through this study,potential structural advantages by applying proposed structural features to large composite blades of multi-megawatt wind turbines wer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8.
根据灵石石膏矿区的地层、构造特征,矿床特征及矿石类型等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该矿床是在潮上泻湖中沉积而形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阐述了科技文本与语篇及语篇特征的概念,然后着重对英汉科技文本的结构性特征和非结构性语篇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为英汉科技文本表现出相似的结构性语篇特征,而其非结构性特征却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对英汉科技文本语篇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了解英汉科技文本如何实现其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从而帮助提高英汉科技文本的阅读和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论述“堡”作为一种传统的聚落形式,其形成,演变的经过和结构布局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