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镜(TEM)对钼制品制备过程中组织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La含量对制备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La含量升高,粉末的粒度变细,比表面积增加;添加微量La,可提高钼制品旋锻态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随La含量升高,钼制品旋锻态的抗拉强度升高,当添加1.0%La(质量分数)时达到最大值647.9 MPa,而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在0.1%La时达到最大值44.7%;透射电镜的分析显示,钼制品旋锻态中的第二相颗粒为分布在晶粒内部的La_2O_3颗粒,可阻碍和储存位错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钼制品拉拔态的抗拉强度则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各个温度退火后,添加0.03%La时的抗拉强度均为最高;并且纯钼制品拉拔态的再结晶温度为1 300℃,掺La钼制品拉拔态的再结晶温度高于1 700℃。  相似文献   

2.
采用冷等静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钼棒坯,对钼棒进行了旋锻和挤压处理,得到了一种高抗拉强度钼棒,并探讨了旋锻工艺和挤压工艺对材料组织结构以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加热温度为1300~1350℃,道次压缩量30%,总压缩量150%的旋锻工艺可获得相对密度98%以上的钼棒。旋锻对钼棒具有较好的致密化效果。旋锻后的材料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随变形量增大而提高。经旋锻热变形后钼材的组织结构均匀、晶粒为等轴状晶粒、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平均晶粒度小于5μm、室温抗拉强度大于610 MPa。经挤压变形致密后钼材的组织结构均匀、晶粒呈纤维状,内部组织形成初步的具一定长宽比的加工织构,室温抗拉强度大于810 MPa。热处理制度为850℃/60 min退火消除热加工过程造成的残余应力,加工织构得以保存,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稀土元素Ce在钼丝制备过程中的存在形态以及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通过MoO2粉末和Ce(NO3)3溶液的固-液掺杂、还原获得的Mo-Ce合金粉末中,Ce元素以CeO2形态存在;在烧结坯中,较大尺寸的CeO2质点分布于晶界,较小尺寸的CeO2质点分布于晶内;在丝材成形过程中,晶内CeO2质点逐渐变形为纤维状,晶界CeO2质点仍呈球状,未发生变形。CeO2的存在不但细化了钼粉,同时弥散分布在烧结坯基体中,起到了一定的韧化作用。对不同Ce含量的Mo-Ce合金而言,CeO2存在形式有所不同,导致其塑性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掺杂Si-Al-K对钼粉及其烧结制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强  李大成  卜春阳 《稀有金属》2007,31(3):300-305
研究了不同含量掺杂元素对钼粉形貌、烧结坯及钼丝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掺杂元素含量的升高,钼粉粒度逐步细化:在烧结过程中,掺杂元素在烧结坯形成非晶相的第二相粒子,并且随着掺杂元素含量的升高,第二相粒子的分布密度增大,使烧结坯晶粒得到细化;在加工过程中,烧结坯中的第二相粒子碎化为粒子串,粒子串分布于纤维晶界处,可改善钼丝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焊接法生产大单重钼丝的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加压接触焊接方法的工作原理。着重分析了1 kg的φ17 mm钼棒采用203旋锻开坯、经串打至φ5.8 mm、焊接后焊接部位的质量。通过分析焊接部位的抗拉强度、断口金相组织、SEM形貌以及杂质分布等,并与相同钼杆的正常断口进行比较,最终对焊接钼杆的质量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以焊接法生产大单重钼丝的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加压接触焊接方法的工作原理.着重分析了1 kg的φ17 mm钼棒采用203旋锻开坯、经串打至φ5.8 mm、焊接后焊接部位的质量.通过分析焊接部位的抗拉强度、断口金相组织、SEM形貌以及杂质分布等,并与相同钼杆的正常断口进行比较,最终对焊接钼杆的质量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钼金属制品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未锻轧钼、已锻轧钼、粗钼丝、细钼丝、钼异型件等进行详细地分析,阐明了钼金属制品的生产现状;通过对钼金属制品进出口情况进行分析,描述了近年来钼金属制品的进出口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钼金属制品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国家出台的进出口政策对我国钼金属制品的影响,并指出了中国钼金属制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钼业》2006,30(1):34-34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钢用的合金剂及其制备方法。由镍、钼、铁及硅、碳、磷、硫、铜等杂质组成。镍和钼的含量为:镍9—50;钼9—40。采购片状石墨状低品位镍钼硫化物共生矿石,破碎至200目的粉末状,通过反射炉焙烧,得到含有NiO、MoO3等氧化物的焙烧矿,把焙烧矿与还原剂混合均匀,压制成球,在竖炉中冶炼还原出含有粒状合金的混合熔融物,经破碎富集得到镍钼合金铁粒,用中频炉熔化,添加废镍和钼调节元素成分,浇铸成符合客户要求的镍钼合金产品。提高了低品位镍钼共生矿的综合利用价值,有效地缓解当前国内市场镍、钼资源的紧张状况,有效地降低精炼优质钢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专利申请号:02150543.8公开号:1421537申请人:韩国原子力研究所;韩国电力公社用于核燃料包复层的有优良的耐腐蚀性的含铌锆合金。包括如下组成:铌0.8%~1.2%(质量分数,下同)、选自铁,钼,铜,和锰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含量各是0.1%~0.3%;或铌1.3%~1.8%、锡0.2%~0.5%、一种选自铁,钼,铜,锰的元素,为0.1%~0.3%;或铌1.3%~1.8%、锡0.2%~0.5%、铁0.1%~0.3%、一种选自铬,钼,铜和锰的元素,为0.1%~0.3%;或铌0.3%~1.2%、锡0.4%~1.2%、铁0.1%~0.5%、一种选自钼,铜和锰的元素,为0.1%~0.3%;其余成分为氧600~1400mg/kg;硅80~120mg/kg;和其余量的…  相似文献   

10.
钼丝抗拉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钼粉粒度、形貌、加工方式对钼丝抗拉强度的影响。通过选用4种不同费氏粒度、不同形貌的钼粉,经过压制、烧结制成棒坯,随后用轧制、旋锻2种开坯方式加工出钼杆,最后拉成0.18 mm的钼丝。对钼丝力学性能的检测,认为钼粉的费氏粒度小、颗粒分散性好,且采用轧制开坯方式加工出的钼丝具有高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钼丝的性能,以四钼酸铵、硝酸、硝酸铝、尿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MoO3-Al2O3前驱体,再经低温煅烧、两段氢气还原获得Mo-Al2O3复合粉体,随后采用压制和高温烧结获得约φ20 mm的Mo-Al2O3钼棒,最后经开坯、旋锻、拉拔、退火、冷拉制得φ0.18 mm的Mo-Al2O3钼丝.研究了不同Al2O3掺...  相似文献   

12.
以压力加工理论为基础,结合现有钼丝旋锻拉丝生产线的特点与现状,针对影响钼丝表面裂纹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专项分析与试验,并提出了在钼丝加工过程中防止和减少表面裂纹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热变形致密细晶粒钼棒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低温烧结的细晶粒钼棒进行旋锻和热处理以及性能测试,探讨旋锻热加工与后续热处理对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旋锻对低温烧结钼棒具有较好的致密化效果,其密度可达10.0 g/cm3,平均晶粒度小于5μm;旋锻后的材料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随变形量增大而提高,晶粒被拉长产生纤维组织,室温抗拉强度大于600 MPa。热处理以850℃/60 min退火为佳,此时加工织构得以保留并消除了热加工造成的残余应力,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朱莉 《冶金分析》2010,30(5):68-71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镍铬钼系油井管中铝的分析方法。考察了镍、铬、钼、铁等元素对铝的测定干扰及干扰的消除方法。实验选择394.401nm作为铝的分析线,在此分析线下测定,基体元素铬、铁、镍有严重干扰,但铬的干扰可以在溶样时使铬形成氯化铬酰除去,铁、钼和镍的光谱干扰可以通过选择基体匹配及干扰系数校正方法克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Al的测定下限为0.005%(质量分数)。该方法分析镍铬钼系油井管中铝时,检测值与标样认定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为0.6%(对铝质量分数为0.0176%的样品测定5次);回收率在102%~106%之间。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旋锻-拉拔"方法制备了直径为φ65 μm、包覆铜层厚度较均匀、表面质量高和界面结合质量良好的铜包铝复合微丝,研究了合理热旋制度、热旋复合成形铜包铝线材的组织和界面结合状态以及中间退火和拉拔对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旋锻制度为旋锻温度350℃,单道次变形量40%,旋锻后形成了动态再结晶组织和厚度为0.7 μm的界面扩散层.复合线材的合理退火工艺参数为350℃/30 min (退火温度350℃、退火时间30 min),该条件下退火后线材延伸率达到最高值35.7%,界面扩散层厚度约为2.1 μm,退火后铜层和铝芯发生再结晶,组织内部形成等轴晶组织.当退火温度超过350℃时,铜层和铝芯晶粒长大,界面扩散层厚度增加,从而导致线材的延伸率下降.将单道次变形量控制在15%~20%,经过粗拉,制备了φ0.96 mm的丝材;粗拉后不进行退火处理,将单道次变形量控制在8%~15%,经过细拉,制备了表面光洁、直径为φ65 μm的复合微丝.在拉拔过程中,铜层和铝芯均出现〈111〉丝织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氧压-碱浸镍钼矿,在简要介绍和分析试验原理的基础上,以钼浸出率为考察指标,重点探讨加碱量、温度、时间、液固比、矿物粒度等参数对钼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aOH为100 g/L、Na_2CO_3/镍钼矿质量比为30%、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5 h、液固比3∶1、粒度0.074~0.058 mm条件下,钼浸出率可达97%以上,Ni在浸出渣中含量提高1.43%以上,钼在浸出渣中含量可降低至0.78%以下,有效实现了镍钼矿中的镍、钼分离。  相似文献   

17.
《湿法冶金》2021,40(3)
从钼的多元素体系中协同萃取钼有更好效果。综述了协同萃取法在不同含钼多元素体系中萃取钼的研究状况,主要涉及钼-钨、钼-铁/铝/镍等体系及钼-钒体系,阐述了协萃机制及酸碱耦合作用和疏水效应对协同萃取的影响,以及离子液体萃取技术的应用状况,展望了协萃体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氧压酸浸工艺处理镍钼共生矿。结果表明,钼、镍、铁的浸出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基本呈线性上升的趋势,钼、镍的浸出率最高分别达到67.50%、99.62%,而铁的浸出率被抑制在50%以下。经氧压酸浸处理得到的钼渣基本以H_2MO_4形态存在,常规碱浸工艺能将其高效浸出且碱耗量大大降低。动力学研究表明,镍钼共生矿氧压酸浸过程中钼、镍、铁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37、34.95、18.44kJ/mol,钼、镍、铁的浸出反应速率受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以工业级钨粉、镍粉、铜粉及ABS粉为原料制备了直径约1.70 mm的93W-Ni-Cu/ABS复合丝材。以丝材为原料,采用FDM(熔融沉积成形)技术打印成形了具有复杂结构的素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93W-Ni-Cu/ABS复合丝材的性能及固相体积分数对素坯的致密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能够增强ABS和93W-Ni-Cu颗粒之间的粘结性、降低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随着固相体积分数的提高,丝材的拉伸断裂载荷和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复合丝材的固相体积分数最高为45%;当素坯的固含量为40%时,弹性模量达到了最大值1 390 MPa,相对于ABS提高了55.3%。  相似文献   

20.
苏雄  王中岐 《中国钼业》2011,35(6):47-48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钼原矿中的钼。用少量磷酸和铝盐消除共存元素的干扰,钼溶液含量在0~50 mg/mL之间,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08%(n=11),加标回收率为99.2%~102.8%,本法适用于低含量钼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