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提高茶油的存储稳定性,以乳清分离蛋白(WPI)与阿拉伯胶(GA)为复合壁材,转谷氨酰胺酶为固化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茶油微胶囊。首先,以凝聚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的壁材复凝聚参数;随后,以微胶囊形貌和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佳的茶油微胶囊制备条件:壁材质量分数2.0% 、壁材组分WPI与GA的质量比1:1、芯壁质量比0.84:1、复凝聚pH=4.3、复凝聚温度40 ℃和搅拌速度500 r/min,此时包埋率达89.67%。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粒度分布、休止角、POV值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茶油微胶囊结构完整、粒径均一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分散性、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体外缓释数据表明,茶油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缓释机理均符合Ritger-Peppas缓释模型,符合人体消化吸收特性。茶油微胶囊化保护茶油的有效成分,扩展其使用范围,提高其消化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中药炮制的原理和方法,采用特殊的工艺流程,对油茶籽压榨生产的茶油进行精制处理.卫生学检测报告显示,精制压榨茶油产品各项质量和卫生指标符合GB 11765-2003标准中成品质量指标和卫生要求.精制压榨茶油保持了茶油特有的天然组成,同时保证了茶油的贮存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透明度、营养价值及其它各项质量指标,不仅使茶油原有的优良品质得以充分发挥,而且使其医疗保健功能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12):2178-2181
以油茶籽为原料,开展了冷榨法制取茶油工艺研究,考察了茶籽前处理、茶籽脱壳工艺、压榨工艺对茶油得率和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将茶籽脱壳后直接压榨得到茶油的冷榨工艺路线,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冷榨茶油得率达到25.2%(w/w),提取率为84.5%。冷榨茶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羰基值分别是:0.83 mg/g KOH,1.27 mmol/L,1.34 mol/kg,比热榨法制得的茶油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15,(12):2178-2181
以油茶籽为原料,开展了冷榨法制取茶油工艺研究,考察了茶籽前处理、茶籽脱壳工艺、压榨工艺对茶油得率和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将茶籽脱壳后直接压榨得到茶油的冷榨工艺路线,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冷榨茶油得率达到25.2%(w/w),提取率为84.5%。冷榨茶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羰基值分别是:0.83 mg/g KOH,1.27 mmol/L,1.34 mol/kg,比热榨法制得的茶油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提取方法对茶油中活性成分角鲨烯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不同的工艺和溶剂从油茶籽中提取茶油,并对经甲酯化处理的茶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GC-MS联用分析、标准物质共同色谱比对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对茶油中生物活性物质角鲨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油中含有比较多的角鲨烯,其含量随提取方法而不同,直接压榨法、己烷提取法、石油醚提取法、丙酮提取法和三氯甲烷提取法等所得到的茶油中角鲨烯的含量分别为2.98%、7.62%、0.94%、0.29%和0.54%。  相似文献   

6.
茶油为我国传统优质食用油,更是珍贵的中药,其中产于海拔600 m以上高山地区的红花山茶油药用价值更高。目前,我国学者对茶油的研究主要为茶油营养价值和茶油精炼工艺,很少有专门针对红花山茶油护肤功效的研究。综述了普通茶油和红花山茶油的区别以及红花山茶油保湿、抗炎、抗氧化和防晒的护肤功效,便于开发红花山茶油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国瑜  范方宇 《精细化工》2022,39(2):367-374,402
为改善茶油微胶囊的稳定性,以活化的纳米SiO2、明胶和酪蛋白酸钠为壁材,玉米糖浆为填充剂,单甘酯为乳化剂,茶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茶油微胶囊.考察了纳米SiO2添加量(以明胶质量计,下同)对茶油微胶囊理化性能、热稳定性、表观形态和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添加量对制备的茶油微胶囊的含水率和吸水率没有明显影响.当纳米SiO2添加量为3%时,茶油微胶囊的综合性能最佳,平均粒径为(30.55±0.36)μm,包埋率为92.58%,熔融温度171.05℃,平均粒径比未添加纳米SiO2的茶油微胶囊(空白样)减少了7.37%,包埋率和熔融温度分别比空白样增加了4.80%和17.83%.该茶油微胶囊表面形态饱满,多孔结构减弱,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在不同条件下贮藏35 d后过氧化值均最低,50℃时的过氧化值为15.98 mmol/kg,比空白样降低13.14%.氧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茶油微胶囊适用于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对现榨茶油和市售塑料桶装食用油中的6种酞酸酯类增塑剂(PAEs)的含量进行了检测。考察了接触时间、温度及微波加热等因素对PAEs向食用油中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料桶装食用油中的PAEs含量明显高于现榨茶油;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或温度的升高,PAEs的迁移量明显增加;微波加热后,PAEs的迁移量增加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茶油脱色新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茶油的脱色工艺一般为传统的白土脱色,所得油色泽一般为黄色,仅符合一般食用油的要求而难以满足化妆品用油的要求,而且白土脱色工艺中产生的废弃物、废水对环境污染大。本文针对这一情况,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方法即硅胶柱层析法脱除茶油中的色素,得到了清亮透明无色的茶油并将茶油中油酸的含量提高到了83.63%。  相似文献   

10.
刘婧  方利国 《广东化工》2013,(16):7-8,15
文章针对现在国内生物柴油面临的原料问题,分析了我国茶油副产物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合理性在于理化性质较优、来源稳定,约能满足我国2.74%的柴油需求。同时提出将茶油副产物做生物柴油融入茶油产业链以提高茶油利用价值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1.
生物法提取纯天然茶籽油联产茶皂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生物法提取纯天然茶籽油联产茶皂素的工艺,选择碱性蛋白酶对油茶籽仁进行酶解,经三相离心,茶籽油的提取率高达95%。所得产品属于纯天然高级健康食用植物油,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通过膜分离技术可得到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天然茶皂素,且纯度高达90%。  相似文献   

12.
茶皂素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刘彤 《广州化工》2012,(4):14-15,20
以贵州省优势资源油茶利用后产生的油茶籽和废弃茶籽饼为主要原料,从中提取表面活性剂茶皂素,介绍了目前茶皂素的提取和纯化工艺,并进行了一定对比,以对生产实践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溶剂萃取法脱酸、吸附脱色等方法精炼茶油的工艺和条件。结果表明:①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茶油与无水乙醇比1∶2.5,温度32℃,萃取3次,每次萃取时间10 min;②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吸附剂用量3.0%,反应时间30 min。将精制的茶油加入化妆品配方中,可显著提高产品的防晒功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茶叶果中茶叶果油、棕色素、茶皂素等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各组分在医药、农药、日用化工、化妆品、金属切削液、乳化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子修饰法制备油溶性茶多酚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芊  沈春燕 《化学世界》2007,48(4):209-211
采用分子修饰法制备了豆油脂肪酸酐修饰的茶多酚,通过红外光谱对分子修饰的茶多酚进行了结构表征。将修饰后的茶多酚作为油脂的抗氧化剂,添加到豆油中,考察其溶解性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有机基团修饰的茶多酚具有优良的分散性,可提高豆油的抗氧化性能。在相同浓度时,豆油脂肪酸酐修饰的茶多酚抗氧化活性优于茶多酚和BHT。  相似文献   

16.
茶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包合物产率和包合率为筛选指标,以茶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和无水乙醇与茶树油的体积比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对茶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是茶树油:β-环糊精为1∶8(mL∶g),包合时间为4 h,包合温度为50℃,无水乙醇:茶树油为1∶1(mL∶mL)。经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定,确实形成了茶树油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17.
茶油具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橄榄油相似,其脂肪酸组成和甘油三酯结构与橄榄油相同,还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如山茶苷、山茶皂苷、茶多酚等性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茶油的精制方法、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茶油经精炼后,与甲醇反应合成茶油酸甲酯,经高、低温两步酰胺化合成高活性物含量,即酰胺含量(88%)的茶油酸二乙醇酰胺,产率达 99%。对其增稠,去污与稳泡性能进行测定,从而得出茶油酸二乙醇酰胺具有良好的增稠性和去污力,是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的良好代用品,且经济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9.
云南茶资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云南茶资源现代及综合利用的途径和重要意义,综述了从茶籽中提取茶油,茶皂素,茶籽蛋白,木糖及从茶叶中提取儿茶素方法及其产品的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