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文化模式。文章从自然现象的联想不同、宗教信仰的联想不同、颜色词联想不同等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差异进行探...  相似文献   

2.
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注重从认知视角来研究隐喻现象。隐喻被普遍认同为一种基于认知相似性的映射,是人类构建和理解概念的思维方式。爱情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普遍存在,且因中西社会文化、宗教哲学、思维范式等因素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用熟知的具体的事物去理解和命名陌生和抽象事物的思维现象。语法隐喻理论由Halliday在1985年提出,认为在句子层面用一种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种语法结构的表达方式;认知隐喻学理论的代表人物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概念系统,通过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本文将总结这两种隐喻观的主要观点,并进一步探讨它们对语言问题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知、思维的一种基本方式。隐喻是在一定的文化范围内被创造和接受的,隐喻创造者和接受者是一定文化的载体,文化因素在隐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中隐喻表达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不同文化下的隐喻,也就无法正确理解该文化。因此,提高隐喻能力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人体隐喻是隐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认识和感知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人体隐喻通常隐藏于人类认知和思维的背后,是深处认知思维在词汇层面上的具体体现。从隐喻的定义和认知本质出发,考察了人体隐喻的特点及其认知本质,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中人体隐喻的映射方式,并结合英汉语料,考察了英汉人体隐喻的映射情况和对应程度。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言修辞手段之一的隐喻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隐喻在语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英语语言精华的习语也蕴含着大量的隐喻。因此,把概念隐喻理论和英语习语教学结合起来,研究习语中的隐喻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学习者了解英语习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主要讨论了影响隐喻理解的几种因素。认为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思维现象,隐喻构成基础同时也是影响隐喻理解的首要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隐喻使用的语境都是理解隐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是修辞的一种方式,更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都具有很多共通之处,然而,由于一些历史文化原因,两者又有着文化和结构上的差异。本文从认知和修辞两种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现象,并阐述了产生异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论影响隐喻理解的几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了影响隐喻理解的几种因素.认为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思维现象,隐喻构成基础同时也是影响隐喻理解的首要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隐喻使用的语境都是理解隐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隐喻的触发机制就是出于表达的需要。对于"生活"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因而创造了各种隐喻。本文结合关于"生活"的语料,试探讨隐喻的本质和触发机制,隐喻的体验性、主体性和隐喻相似性及认知突显的关系,旨在说明不同认知主体对"生活"这一目标域会创造不同始源域,而来自不同文化的认知主体对"生活"这一目标域具有跨文化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景观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日本设计师发现了东方民族同西方民族关于空间理解的不同,重视人与场所的关系;在满足人们的行为需要和心理需要的同时,日本公共空间设计还追求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重要的是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各类城市公共空间生态的发展.北欧的景观设计师则把城市景观设计奉为一门艺术而推崇备至,不以破坏自然为代...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内涵。高校应利用红色文化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功能,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等加深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社会责任意识担当,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校企文化融合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分析校企文化融合存在高职院校对企业文化认识片面、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职业引导性、校企文化的融合缺乏双向性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校企文化深度融合须从校企双方分工协作、提升高职师生对校企文化融合的认识、营造校企文化融合氛围、有序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融入教学等发展路径,实现双方共同推进校企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4.
谚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精华所在。谚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英汉谚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民族在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上的共性与差异,认为通过加强对语言和文化本质的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基于同一始祖和共同生理、心理品质的心灵沟通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攻伐战争是不情愿的交流和沟通 ;公平交往是真正的交流与沟通。东西方文化既有制约性 ,又有互补性。东西方文化通过撞击、吸纳、综合 ,会产生世界性共生文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西方园林特点的比较和对中国园林发展历史的分析,指出文化性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针对文化性在园林景观营造过程中的表现,提出了植物材料的文化内涵、挖掘造园地的文化背景以及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在大趋势中体现文化性.提倡文化建园方面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在造园艺术方面要增加现代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是辞格,但随着认识的深入,隐喻被看作是一种认知机制。隐喻无所不在,隐喻的理解也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对于隐喻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文章从《红楼梦》的英译本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译者对于隐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从设计美学研究的角度认为设计美学即设计的哲学。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与改造能力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新的文明、新的文化升华抽象成新的形式美。论述了现代美学观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共生的过程,并提出在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课堂文化变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对课堂文化本质的科学认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将课堂文化定义为"师生在教学活动的场域中逐渐形成的集体生活方式",并尝试在生态哲学的视域下解读课堂文化的内涵,希望对课堂文化的构建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圆周率π是数学文化乐章中重要的音乐符号,它的发现和探索过程给人类太多的启示和感悟,它和其它数学常数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在数学文化的研究中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