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近几年的国内外植物染丝绸作品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提练表现技法、作品形式、材料运用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对作品主题、风格的表现与烘托作用。植物染丝绸作品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服装、家纺、饰品等形式,以环境装饰、画作、装置艺术品等形式出现的作品也很多;创作材料除了以真丝绸为主体的各种织物,还采用蚕茧、丝线、丝绵等;使用的染材多样,染成的色相丰富,色彩搭配更富有艺术气息;创作手法既有扎染、蜡染、手工模印等传统印染工艺,也采用叠层、拼布、绗缝、镂空、色织、刺绣等多种服饰工艺。  相似文献   

2.
作品名称:《靛蓝织韵》作品说明:本次设计以雾霭下的悠远山峦为灵感来源,采用贵州侗族的草木染为设计元素,工艺上采用靛蓝土织布。设计中采用侗族草木染工艺,是希望此工艺作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号召大家更好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3.
闫琳  牛犁  黄奕如 《毛纺科技》2023,(3):I0015-I0015
作品名称:染秋霜设计说明:.柿染作为传统植物染料目前被应用的范围比较小,出于创新性保护的角度,尝试从柿染工艺本身的特点出发,创作新风格设计系列作品。系列作品主要利用柿染面料染色次数增加所产生的面料质感上的变化做为立意点,面料经多次染色后,除了色彩上的变化外还会产生柿漆的效果,具有防水以及漆皮质感。色彩上随着染色媒介、酸碱度的不同,面料也会产生不同色彩倾向的褐色色系。面料采用不用面密度的棉、麻、蕾丝织物,通过成衣染色形成同色系的不同层次效果,并通过点缀小面积的吊染红色,增强了系列产品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草木染工艺,分析了草木染工艺在国内外服饰设计中的应用。草木染工艺目前存在认知度低、应用效果差和品牌效应较弱等问题。需要提高民众对草木染工艺的认知,不断提高草木染效果和增强草木染服饰产业集群效应,逐渐增强我国草木染服饰品牌的竞争力,促进草木染服饰逐渐向专业化、个性化和精品化方向发展。日本草木染研究处于亚洲领先地位,学习其理论及应用将有助于我国草木染工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茶染工艺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茶染工艺在服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然后提出茶染工艺在普通大众中的认知程度较低,茶染效果的稳定性及染色牢度不高且茶染服饰产品种类单一,导致茶染服饰品牌较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低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民众对茶染工艺的认知、不断的改良茶染工艺和加强茶染服饰产业集群建设,逐渐增强我国茶染服饰品牌的竞争力,促进茶染工艺在服饰产品设计应用中逐渐向专业化、个性化、精品化和复合功能化发展。由于混纺面料在服饰产品设计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提高混纺面料茶染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孙晓楠  王利君 《丝绸》2023,(2):75-83
针对棉织物柿漆染色色调单一的问题,文章采用绿矾作为媒染剂,通过前媒染、后媒染和直接染色工艺,探讨了媒染工艺参数对柿漆染色棉织物颜色(K/S值)的影响;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案,获取最佳柿漆媒染染色工艺,同时分析了柿漆媒染棉织物的服用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媒染工艺为温度30℃、媒染剂质量浓度0.25 g/L、时间30 min时,媒染棉织物的K/S值较大;柿漆前媒染、后媒染染色工艺为染色8次、稀释比例1︰3、pH值10、日照时间20 h。运用前媒染、后媒染和直接染色工艺依次得到了茶褐色、蓝黑色和黄棕色调,柿漆媒染棉织物具有优良的耐用性、热湿舒适性、色牢度和抗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麻江县河坝绕家枫香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智慧美学,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为一手资料对枫香染工艺文化进行研究,介绍和概括了枫香染工艺及流程,并对枫香染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得出:枫香染具有天然取材自制工具、绘图自如涂抹点花、枫香防染出白花反复浸染现深浅蓝、女性分散制作男性集中染布的工艺特征,并结合枫香染工艺文化提出枫香染造物的智慧思想,即重已役物致用利人的实用思想、尊天重时的工艺思想、文质彬彬的装饰审美思想、巧法造化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  相似文献   

8.
染涤、锦、棉织物,改传统的二浴二步套染工艺为一浴一步染色工艺,其工艺关键点:(1)要选用符合条件的分散染料染涤,中性染料染锦,热固型活性染料染棉;(2)要施加涤纶与锦纶复合型匀染剂。该工艺染色效果良好,"优质、高效、节能、减排"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9.
对茶染工艺及其染色原理进行概述,举例分析了茶染在服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茶染工艺存在认知度低、染色效果不佳、服饰产品缺乏时尚感及品牌效应等诸多问题。茶染服饰企业应采取措施提高民众对茶染工艺的认知,改良茶染工艺,加强茶染服饰产业集群建设;在产品设计中积极加入时尚元素,增强茶染服饰产品的设计水平,向时尚化、专业化、个性化和精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柿染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凭借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民间艺术和民俗生活中。文章以柿染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柿染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分析柿染染料⸺柿漆的特性,以及柿染的色彩属性与染色工艺;整理和分析柿染工艺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以纺织品为载体,结合传统印染技法⸺扎染进行设计实践,寻求传统柿染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点。研究认为,柿染工艺具有色牢度高、色彩朴素含蓄的优势,且具有防水、防腐等特性,在追求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柿染工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对二种工艺染制丝线的干湿摩牢度、断裂强度、耐光色牢度进行检测。选择相同题材的绣稿,用二种不同工艺的同色丝线,同时对刺绣的全程进行了跟踪评测,观察了丝线绣制成品,丝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色光、色泽,色彩及冷暖变化,就视觉艺术效果进行了比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蚕丝线染色工艺染制的丝线、制作的织绣色标,不仅各项理化指标优于市场产品、超过了地理标志《镇湖刺绣》江苏省地方标准,且染丝工艺操作便捷,助剂环保。刺绣作品色彩艳丽、格调高雅,尤其是丝光、色光混合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12.
柿染工艺和传统手工印染技法都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工艺。文章基于技法实践,调研柿染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染色剂柿漆优良特性,研究传统手工印染技法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并叙述柿染工艺运用扎染、蜡染、型染等手工印染技法的制作过程,为柿染在纺织品中应用提供实践基础。研究发现:柿染色彩含蓄朴素,色牢度高,且能很好展现扎染、蜡染、型染等多种手工印染技法的文化和审美价值,柿染工艺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槐米染色工艺颜色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和艺术特征,以传统植物染材槐米为原料,采用水煮法萃取色素,对棉织物进行了不同染色工艺,对所得颜色特征值的变量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确定了槐米不同染色工艺的显色规律及色彩L*、a*、b*、c*值的范围。结果表明:槐米为媒染型染材,媒染工艺的色彩效果优于直接染色工艺,同媒染工艺的色彩效果优于前媒染工艺和后媒染工艺,同媒染工艺颜色特征值的L*和b*值均表现出较强的可控性,通过调整不同染液质量分数可得跨度较大的黄色系色域,具有较理想的色彩变现力。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日本型染工艺的起源及发展,举例说明并分析了型染在日本服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型染工艺存在着影响范围较小、缺乏现代时尚元素和传承困难的问题,需要增加新的时尚元素,提高服饰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型染工艺的影响力;同时,需要加强宣传,吸引年轻人进行型染工艺的传承。型染工艺的引入将有利于我国传统印染工艺的改进,促进我国传统印染服饰向个性化、时尚化和精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解读丹麦陶瓷设计大师欧尔·杰森(Ole Jensen)的陶瓷作品,分析其作品所表现的"桌上空间"的设计思想,解析手工艺传统和工业化生产相结合的制作工艺,阐释其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与工艺"的碰撞。欧尔·杰森的陶瓷作品注重产品功能性的同时,不断进行多元化的尝试,融入对社会与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思想与工艺的探索,更加隐喻地体现人的主体意识,将艺术与实用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更舒适、更富有人文内涵的设计风格。通过对欧尔·杰森风格化陶瓷作品的艺术语言解析,有助于启发当代陶瓷设计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影响锦纶染色匀染性的主要因素,采用速染工艺和传统工艺对锦纶进行湖绿色染色,对比了不同工艺对锦纶染色的缓染性、匀染性、移染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速染工艺具有较强的缓染性、移染性,较慢的上染速率,优良的匀染性及颜色稳定性;染色牢度和最终得色量达到传统工艺效果的同时,并能缩短染色工艺时间约50 min;无铵盐的使用可以降低废水氨氮含量,符合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闫琳  牛犁  黄奕如 《毛纺科技》2023,(3):142-142
设计说明:柿染作为传统植物染料目前被应用的范围比较小,出于创新性保护的角度,尝试从柿染工艺本身的特点出发,创作新风格设计系列作品。系列作品主要利用柿染面料染色次数增加所产生的面料质感上的变化做为立意点,面料经多次染色后,除了色彩上的变化外还会产生柿漆的效果,具有防水以及漆皮质感。色彩上随着染色媒介、酸碱度的不同,面料也会产生不同色彩倾向的褐色色系。面料采用不用面密度的棉、麻、蕾丝织物,通过成衣染色形成同色系的不同层次效果,并通过点缀小面积的吊染红色,增强了系列产品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天然紫胶红对竹浆织物的媒染工艺,探讨不同染色方法对染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改变媒染剂种类、媒染剂用量、媒染温度、媒染液PH值、媒染时间等工艺参数,探讨不同工艺参数对媒染效果的影响,依据染色后K/S值和L、a、b值的检测确定天然紫胶红上染竹浆织物最佳媒染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9.
板栗壳天然染料对真丝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板栗壳天然染料在真丝织物上进行染色试验.选择染色温度、染料用量、染浴pH值进行正交试验,以明矾作媒染剂,讨论了媒染方法及媒染工艺.结果表明,板栗壳染料对真丝织物的优化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95℃、染料用量0.8 X,pH值3.4;明矾后媒染工艺:直接染色后,放入明矾媒染剂1.33 g/L、45℃媒染30min;明矾预媒染染色工艺:明矾媒染剂5%(owf),80℃媒染30 min,浴比1:30,然后95℃染色,染料用量为X,pH值3.4,NaCI 20 g/L.经几种工艺染色的真丝织物均具有较好的染色牢度,其中以后媒染工艺最好.  相似文献   

20.
《毛纺科技》2021,49(2)
为了研究中国传统服饰色彩之橙色调的显色机制,选用染材苏木和黄檗,采用水煎法萃取染液,通过套染工艺进行直接染、前媒染、同媒染及后媒染工艺对柞蚕丝面料进行染色,并对其染色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苏木和黄檗进行套染,使用直接染所染制的橙色调纯度较低,显色范围有限,应用价值较小;前媒染和同媒染可以染制较为丰富的橙色调,应用价值较大;后媒染所染制的橙色调,显色范围较为狭窄,应用价值较小。从染制橙色调的显色效果及应用价值来看,其优劣依次为同媒染前媒染后媒染直接染。媒染工艺染制橙色调的柞蚕丝面料试样耐水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达到国家对服装服用色牢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